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新行政诉讼法分专题进行了讲解。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编写,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全部内容进行解读,对行政诉讼法此次修订的内容进行了重点解读。并从司法的角度,对行政诉讼法适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尽可能全面和客观的陈述,包括但不限于行政诉讼法的修订背景、修订重点、司法执法适用等,适合作为行政诉讼法修订后的法官和行政机关学法教材使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讲 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
  • 一、行政诉讼法立法宗旨
  • (一)行政诉讼是否需要对行政行为予以维护
  • (二)是否需要将解决行政争议列为立法宗旨
  • (三)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案件还是“公正”审理案件
  • 二、行政行为概念的廓清
  • 三、合法性审查原则
  • (一)合法性审查与合理性审查
  • (二)合法性审查与诉讼请求(诉讼类型)
  • 四、作为拟制行政机关的授权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 五、保障起诉权利原则
  • 六、禁止行政机关干预受理原则
  • 七、明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义务
  • (一)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发展历程
  • (二)是否在行政诉讼法中明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讨论
  • (三)条文形成过程
  •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二讲 受案范围
  • 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发展历程
  • 二、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
  • (一)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核心变化
  • (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列举
  • 三、修法中对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情形的争论
  • (一)建议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 (二)建议将对公务员的奖惩等特别权力关系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 (三)建议取消行政机关的最终裁决行为
  • 四、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情形
  • (一)行政诉讼法列举的情形
  • (二)《若干解释》列举的情形
  • 第三讲 管辖
  • 一、行政诉讼管辖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 (一)行政诉讼管辖的概念
  • (二)我国行政诉讼管辖的基本原则
  • 二、级别管辖
  • (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 (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 (三)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 (四)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 三、地域管辖
  • (一)行政诉讼地域管辖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 (二)“行政机关所在地”的确定
  • (三)复议机关与作出行政行为的原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的管辖
  • (四)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 四、几种特殊类型案件的管辖
  • (一)不动产案件管辖
  • (二)限制人身自由行政强制措施的管辖
  • (三)多个被告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管辖
  • (四)多个被告相关联行政行为的合并管辖
  • (五)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办理不动产物权登记案件的管辖
  • 五、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
  • (一)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
  • (二)当事人的管辖异议
  • (三)第三人的管辖异议权
  • (四)原告的管辖异议权
  • 六、移送管辖
  • 七、指定管辖
  • (一)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
  • (二)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协商不成的
  • (三)指定管辖裁定的送达、审理期限
  • 八、管辖权转移
  • (一)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 (二)下级人民法院对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指定管辖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决定
  • (三)上级人民法院不能向下转移管辖权
  • (四)下级人民法院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处理
  • (五)中级人民法院提级管辖或者指定异地管辖
  • 九、行政案件管辖改革展望
  • 第四讲 诉讼参加人
  • 一、原告
  • (一)行政诉讼法有关原告规定的原理及内涵
  • (二)一些特殊领域现行司法解释对原告的规定
  • (三)一些特殊领域原告资格的客观化及公益诉讼的探索
  • 二、被告
  • (一)确定行政诉讼被告的一般原理
  • (二)行政诉讼法对被告的规定
  • (三)现行司法解释对被告的规定
  • 三、第三人
  • 四、共同诉讼人与诉讼代表人
  • 五、诉讼代理人
  • 第五讲 证据
  • 一、证据的种类
  • (一)证据的一般分类
  • (二)行政诉讼证据种类划分的法律意义与实践价值
  • (三)注意不同证据之间内涵与证明力的差异
  • 二、关于举证责任
  •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与意义
  • (二)被告的举证责任
  • (三)原告的举证权利与责任
  • 三、法院调取证据
  • (一)依职权调取证据
  • (二)依申请调取证据
  • 四、证据的质证与认证
  • (一)质证的范围和原则
  • (二)认证的方法和规则
  •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六讲 起诉和受理
  • 一、起诉期限制度对起诉人的保障
  • (一)普通的起诉期限
  • (二)最长诉权保护期限
  •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二、不作为案件起诉期限
  • (一)非紧急状况下不作为案件的起算时点
  • (二)紧急状况下不作为案件的起算时点
  • 三、法定和酌定的扣除期限
  • (一)法定的扣除期限制度
  • (二)酌定的扣除期限制度
  • (三)扣除与延长、顺延
  • 四、对起诉人的程序保障
  • (一)明确口头起诉
  • (二)立案登记和法院的释明义务
  • (三)当事人的投诉权
  • (四)裁定说明理由
  • (五)越级起诉
  • 五、对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
  • (一)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 (二)规范性文件的范围是除“规章”以外的规范性文件
  • (三)一并请求审查
  • 第七讲 审理
  • 一、审判公开
  • (一)审判公开的基本内容
  • (二)应当进一步推行实质性司法公开
  • (三)公开与保密的平衡
  • (四)应当进一步完善司法公开监督制度
  • 二、调解
  • (一)调解和限制调解的必要性
  • (二)调解的适用条件
  • (三)调解的限度
  • (四)调解的运行与监督
  • 三、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 (一)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主要特点
  • (二)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
  • (三)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
  • (四)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与判决
  • (五)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上诉的处理
  • 四、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
  • (一)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范围
  • (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内容
  • (三)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规则
  • (四)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后的处理
  • 五、简易程序
  • (一)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 (二)简易程序的主要内容
  • 六、再审事由
  • (一)法律文本中的再审事由
  • (二)有限纠错原则
  • (三)再审事由之重构
  • 第八讲 判决
  • 一、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
  • (一)形成诉讼(主要是撤销诉讼)应当继续坚持合法性审查原则
  • (二)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还适用于给付诉讼
  • 二、撤销判决
  • (一)关于撤销判决适用情形的若干争议
  • (二)关于“明显不当”纳入撤销情形的讨论
  • 三、课以义务判决
  • (一)不履行的含义
  • (二)法定职责的含义
  • (三)与行政诉讼法第74条和第76条的衔接关系
  • 四、变更判决
  • 五、一般给付判决
  • (一)各类给付判决之间的关系
  • (二)关于停止作为诉讼和停止作为判决的讨论
  • 六、确认判决
  • (一)确认诉讼的基本含义
  • (二)一般确认判决(确认法律关系判决)
  • (三)预防确认判决
  • (四)确认行政行为无效判决
  • (五)继续确认判决
  • (六)衡平判决(抑或变体判决)
  • (七)替代判决
  • 七、行政合同判决
  • (一)行政合同诉讼的司法审查方式
  • (二)行政合同案件的判决
  • 第九讲 执行
  • 一、可以作为执行依据的生效裁判种类
  • (一)增加了调解书作为执行依据
  • (二)生效裁判应具有可执行的内容
  • (三)调解书与执行和解的区别
  • 二、申请执行生效法律文书
  • (一)依申请启动执行程序
  • (二)申请主体增加了第三人
  • (三)执行机关
  • (四)执行管辖
  • (五)申请执行期间
  • 三、行政机关拒绝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时的强制措施
  • (一)强制划拨
  • (二)罚款
  • (三)公告
  • (四)司法建议
  • (五)拘留
  • (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四、非诉行政执行
  • (一)申请条件
  • (二)申请主体
  • (三)申请期限
  • (四)执行机关
  • (五)关于“裁执分离”制度
  • (六)对行政行为如何审查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