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医学人类学大师凯博文作品,用鲜活的疾痛故事,道出现代医患关系的本质。

内容简介

鼻塞、腹痛、关节疼痛,这些对身体异常和不适反应的切身感受,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生命体验。疾痛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给日常生活造成了大量的困难。腰酸背痛使我们分神,影响工作效率;头痛会让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下降;而有些疾病引发的性无能,甚至会导致婚姻破裂。对一位单身母亲而言,高血压不仅意味着要少吃盐,还跟女儿的失学和早孕有关;而作为一位弱势群体的成员,社会的歧视、不公以及孤立,或许才是其身体持续疼痛的根源。长期紧张的父子关系,导致病患的双腿突然麻痹瘫痪;而换一个压力不那么大的工作环境,也会使一度恶化的哮喘慢慢痊愈。然而,在大多数医生眼中,疾病才是问题所在。现代医疗系统,将我们鲜活的疾痛经验,解释为一种生物结构或是生理功能的变异,仅仅与身体有关。对此,哈佛精神病医师与人类学家克莱曼博士,从其20年来的临床治疗和数百个真实病案中发现,疾痛不仅属于身体,而且连接着自我与社会。讲述这些疾痛故事,不但对于病患、家属和医护人员有着极大的使用价值,而且,对于认识医患关系和人性化的医疗体系改革,意义深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致谢
  • 第一章 症状和异常的意义
  • 疾痛与疾病
  • 疾痛的意义
  • 意义之一:症状
  • 意义之二:文化涵义
  • 第二章 疾痛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
  • 意义之三:生活环境
  • 艾丽斯·奥尔科特
  • 了解患者的内在世界
  • 意义之四:解释和情绪
  • 第三章 疼痛的脆弱和脆弱的痛苦
  • 脆弱的副警长
  • 诠释
  • 第四章 生活的痛苦
  • 主人公
  • 工作环境
  • 家庭生活
  • 个人的疾痛经验
  • 诠释
  • 第五章 慢性疼痛:欲望之挫折
  • 疼痛与自由
  • 诠释
  • 第六章 神经衰弱症:美国人和中国人的衰弱和疲惫
  • 中国的神经衰弱病例
  • 神经衰弱症与中国文化
  • 曼哈顿中城区的神经衰弱症,1986
  • 诠释
  • 第七章 慢性病人治疗中互相冲突的解释模式
  • 威廉·斯蒂尔病例
  • 专业解释模式与慢性疾痛作为疾病的结构
  • 对疾病记录的专业影响
  • 诠释
  • 第八章 不气馁和胜利:应对慢性疾痛
  • 第九章 从疾痛到死亡
  • 善终
  • 死亡的致命恐惧
  • 另一个地方中的死亡
  • 诠释
  • 第十章 疾痛的烙印和羞耻
  • 烙印的本质
  • 六个蒙受疾痛羞耻的人
  • 哈罗德·多德
  • 奥拉西奥·格里帕
  • 苏珊·米洛
  • 丹尼·布朗
  • 年老的麻风病人
  • 保罗·森萨堡夫
  • 第十一章 慢性疾痛的社会环境
  • 双重束缚
  • 在疼痛中心
  • 疾痛的家庭后果
  • 第十二章 制造疾病:人为的疾痛
  • 第十三章 疑病症:具有讽刺意味的疾病
  • 隐藏的病症
  • 极度较真的忧虑者
  • “一根筋”的翻译员
  • 死亡请愿者
  • 诠释
  • 第十四章 医治者:行医的种种经验
  • 八种医疗生涯
  • 患病的医治者和希望有所作为的需求
  • 医疗负重
  • 一个医生的夜半沉思
  • 革命性的遭遇
  • 玩世不恭的医生
  • 医治者的商品化
  • 多愁善感的新手
  • 一位中国医生
  • 诠释
  • 第十五章 一种治疗慢性疾病的方法论
  • 微型民族志
  • 生活简历
  • 解释模式和协商处理
  • 重振精神:医学心理治疗趋向
  • 第十六章 意义中心模式对医学教育和实践的挑战
  • 医学教育
  • 医疗卫生系统
  • 医学研究
  •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