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49千字
字数
2024-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在整理晚清小说戏曲禁毁史料的基础上,从禁毁原因、内容、力量、反禁策略、理论、法律、影响等方面揭示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的传承、新变和启示,推进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钩稽晚清社会文化转型中“旧”和“新”交锋与融合的历程,发现中国近代文艺管理制度生成的动力、过程、内容和形式,从而促进中国近代文艺管理制度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编 禁毁主体
- 第一章 家族
- 第二章 士绅
- 第三章 善会善堂
- 第四章 州县官
- 第五章 差役
- 第六章 地保
- 第七章 警察
- 本编结语
- 第二编 禁毁原因
- 第八章 从禁令罪责关键词看禁小戏原因
- 第九章 治安问题对演戏禁忌和管理的推动
- 第十章 从戏曲案件被
- 第十一章 从小说、弹词案件被禁名目看禁毁原因
- 第十二章 清代小说戏曲接受中的患痨现象
- 第十三章 庚辛禁毁运动与小说界革命的前兆
- 第十四章 清代前中期与晚清禁毁原因之比较
- 本编结语
- 第三编 禁毁效果
- 第十五章 果报对禁毁活动及文本的影响
- 第十六章 晚清小说创作中的自我禁抑现象
- 第十七章 禁毁小说活动对小说编刊的影响
- 第十八章 演戏酬神对清代禁戏政策的消解
- 第十九章 清末查禁《新小说》的原因与效果
- 第二十章 宁波查禁串客对甬剧发展的推动作用
- 第二十一章 上海租界戏园为何能遵守国忌禁戏?
- 本编结语
- 第四编 禁毁法制
- 第二十二章 上海租界小说戏曲案件审判的特点与影响
- 第二十三章 清代查禁小说戏曲刑罚在晚清的近代转型
- 本编结语
- 本书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本书表格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