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4千字
字数
2020-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一本有关5G网络优化实战经验的专业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5G网络优化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国内外众多商用网络的经验和案例,从5G的基本原理入手,全面、深入地介绍5G系统的NSA/SA信令流程、关键算法和典型参数设置,并阐述无线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流程,分析路测、切换、掉话、吞吐率等专题,最后阐述、分析未来网络演进和6G的研究进展。
本书可作为无线通信领域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策划委员会
- 编审委员会
- 前言
- 第1章 5G简介
- 1.1 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演进
- 1.1.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 1.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 1.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 1.1.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 1.1.5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 1.2 5G在全球的商用发展现状和产业应用
- 1.2.1 美国
- 1.2.2 俄罗斯
- 1.2.3 日本
- 1.2.4 欧盟
- 1.2.5 韩国
- 1.2.6 巴西
- 1.2.7 澳大利亚
- 1.2.8 中国
- 1.3 5G无线频谱
- 1.3.1 概述
- 1.3.2 频谱选择
- 1.3.3 5G频谱分配
- 第2章 5G基本原理
- 2.1 概述
- 2.1.1 网络性能更优质
- 2.1.2 网络功能更灵活
- 2.1.3 网络运营更智能
- 2.1.4 网络生态更友好
- 2.2 搭建网络架构面临的挑战
- 2.2.1 极致性能指标带来全面挑战
- 2.2.2 网络与业务融合触发全新机遇
- 2.3 新一代网络架构
- 2.3.1 5G网络架构需求
- 2.3.2 网络架构设计
- 2.3.3 网络扁平化
- 2.3.4 网格化组网
- 2.3.5 自组织网络
- 2.3.6 无线MESH网络
- 2.3.7 按需组网
- 2.4 无线资源调度与共享
- 2.4.1 分簇化集中控制
- 2.4.2 无线网络资源虚拟化
- 2.4.3 频谱共享
- 2.5 机器类型通信
- 2.5.1 应用场景
- 2.5.2 关键技术
- 2.6 终端直通技术
- 2.6.1 应用场景
- 2.6.2 关键技术
- 2.7 云网络
- 2.7.1 SDN
- 2.7.2 NFV
- 2.7.3 网络能力开放
- 2.7.4 网络切片
- 2.7.5 移动边缘计算
- 2.7.6 按需定制的移动网络
- 2.7.7 多接入融合
- 2.8 超密集组网
- 2.8.1 接入和回传联合设计
- 2.8.2 干扰管理和抑制策略
- 2.8.3 小区虚拟化技术
- 2.9 低时延、高可靠通信
- 2.10 5G网络安全
- 2.10.1 5G安全架构面临的挑战及需求
- 2.10.2 5G安全总体目标
- 2.10.3 5G安全架构
- 2.10.4 5G安全关键技术
- 2.10.5 5G网络新的安全能力
- 第3章 5G信令流程
- 3.1 5G NR总体架构
- 3.1.1 5G NR总体架构
- 3.1.2 网元节点功能
- 3.1.3 5G架构部署方式
- 3.1.4 5G架构演进方案
- 3.2 5G NR基本信令流程
- 3.2.1 5G NR终端状态说明
- 3.2.2 4G/5G信令过程差别综述
- 3.2.3 注册管理流程
- 3.2.4 随机接入信令流程
- 3.2.5 AMF/UPE内的切换
- 3.2.6 基于Xn切换(AMF/UDF未变)
- 3.2.7 RAN更新过程
- 3.3 5G NSA信令流程
- 3.3.1 NSA总流程
- 3.3.2 NSA下行数据分流
- 3.3.3 NSA辅站添加流程
- 3.3.4 测量控制及测量报告上报
- 3.3.5 辅站添加
- 3.3.6 空口辅站添加信令流程
- 3.3.7 gNR侧的随机接入
- 3.3.8 辅站添加流程
- 3.3.9 核心网侧的传输地址更新
- 3.3.10 NSA辅站修改(主站触发)
- 3.3.11 NSA辅站修改(辅站触发)
- 3.3.12 主站触发的辅站释放
- 3.3.13 辅站触发的辅站释放
- 第4章 5G关键技术
- 4.1 NR新空口技术
- 4.2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
- 4.2.1 串行干扰删除(SIC)
- 4.2.2 功率复用
- 4.3 滤波组多载波(FBMC)技术
- 4.4 毫米波
- 4.4.1 毫米波小基站:增强高速环境下移动通信的使用体验
- 4.4.2 基于毫米波的移动通信回程
- 4.5 大规模MIMO技术
- 4.6 认知无线电技术
- 4.7 超密度异构网络
- 4.8 无线网CU/DU网络架构
- 第5章 5G关键算法与参数设置
- 5.1 小区选择和重选
- 5.1.1 概述
- 5.1.2 小区选择
- 5.1.3 小区重选
- 5.2 小区接入
- 5.2.1 双连接技术原理
- 5.2.2 NSA接入流程
- 5.2.3 NSA接入参数核查
- 5.2.4 NSA接入优化问题排查思路
- 5.3 切换
- 5.3.1 概述
- 5.3.2 NR切换原理概述
- 5.4 PCI规划
- 5.4.1 PCI规划原则
- 5.4.2 PCI分组方案
- 第6章 5G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流程
- 6.1 网络优化项目的准备和启动
- 6.1.1 收集电信运营商的优化目标
- 6.1.2 收集网络基本数据
- 6.1.3 区域划分和网络优化项目的组织架构
- 6.1.4 网络优化工具和软件准备
- 6.2 单站验证和优化
- 6.2.1 单站验证的数据准备
- 6.2.2 单站验证的小区状态检查
- 6.2.3 单站测试内容
- 6.3 RF优化流程
- 6.4 参数优化流程
- 6.4.1 参数优化流程
- 6.4.2 常见参数优化释义
- 第7章 5G路测数据分析方法
- 7.1 路测数据采集
- 7.1.1 簇划分和测试路线规划
- 7.1.2 测试方法
- 7.2 路测数据分析基础
- 7.2.1 路测重要指标解读
- 7.2.2 良好的RF环境定义
- 7.2.3 路测网络评估的KPI定义
- 7.3 覆盖问题分析与优化
- 7.3.1 5G覆盖特性分析
- 7.3.2 覆盖优化手段:通过理想预测查找“有害小区”
- 7.3.3 覆盖优化手段:天馈调整
- 7.3.4 覆盖优化手段:功率调整
- 7.3.5 下行覆盖优化分析
- 7.3.6 上行覆盖优化分析
- 7.3.7 弱覆盖问题及案例分析
- 7.3.8 越区覆盖问题及案例分析
- 7.3.9 重叠覆盖问题及案例分析
- 7.4 PCI优化
- 7.4.1 优化思路
- 7.4.2 PCI的优化案例
- 第8章 5G网络关键性能指标体系
- 8.1 呼叫接入类指标
- 8.1.1 随机接入成功率
- 8.1.2 Attach成功率
- 8.1.3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 8.1.4 E-RAB建立成功率
- 8.2 移动性管理类指标
- 8.2.1 SN添加成功率
- 8.2.2 系统内切换成功率
- 8.2.3 系统间切换成功率
- 8.3 资源负载类指标
- 8.3.1 下行PRB资源利用率
- 8.3.2 上行PRB资源利用率
- 8.3.3 RRC最大连接用户数
- 8.3.4 RRC最大INACTIVE用户数
- 8.4 业务质量类指标
- 8.4.1 小区下行平均吞吐率
- 8.4.2 小区上行平均吞吐率
- 8.4.3 下行丢包率
- 8.4.4 MOS平均值
- 8.5 话统KPI分析方法
- 第9章 专题优化分析方法:吞吐率问题定位及优化
- 9.1 理论峰值吞吐率计算
- 9.1.1 物理层峰值吞吐率计算考虑因素
- 9.1.2 下行物理层峰值吞吐率计算实例
- 9.1.3 上下行单用户物理层峰值吞吐率计算结果
- 9.2 影响吞吐率的因素
- 9.2.1 覆盖因素影响
- 9.2.2 切换因素影响
- 9.2.3 参数因素影响
- 9.3 路测速率优化分析方法
- 9.3.1 资源调度优化
- 9.3.2 Rank优化
- 9.3.3 MCS&BLER优化
- 第10章 专题优化分析方法:覆盖与干扰问题定位及优化
- 10.1 覆盖问题定位及优化
- 10.1.1 5G NR覆盖优化流程
- 10.1.2 5G NR覆盖问题优化原则
- 10.1.3 5G NR覆盖问题分析及优化方法和手段
- 10.2 干扰问题分析与优化
- 10.2.1 干扰判定标准
- 10.2.2 干扰分析总体流程
- 10.2.3 异系统干扰原因分析
- 10.2.4 异系统干扰隔离度分析
- 10.2.5 系统内干扰识别及规避
- 第11章 共建共享优化专题
- 11.1 共建共享背景
- 11.2 共建共享方案设计原则及目标
- 11.2.1 目标架构
- 11.2.2 方案设计原则
- 11.3 共建共享总体建设意见
- 11.3.1 目标网
- 11.3.2 方案选择
- 11.3.3 业务保障
- 11.3.4 设备选型
- 11.4 共建共享方式介绍
- 11.4.1 NSA阶段锚点方案——双锚点
- 11.4.2 NSA阶段锚点方案——单锚点1.8G共享载波
- 11.4.3 NSA阶段锚点方案——单锚点2.1G独立载波
- 11.5 共建共享试点方案
- 11.5.1 无线侧总体方案
- 11.5.2 承载网方案
- 11.6 共建共享典型问题及案例介绍
- 11.6.1 双方核心网MMEC ID冲突导致基站S1建立失败
- 11.6.2 MOCN改造场景,QCI差异化调度设置导致双方体验差异大
- 11.6.3 TA插花导致中国联通用户在中国电信锚点下无法正常开展4G业务
- 11.6.4 中国电信共享锚点CSFBLicense配置缺失,导致语音通话未接通
- 11.6.5 4G站MOCN改造场景,中国电信SRLTE用户的CSFB流程异常
- 第12章 未来网络演进及6G
- 12.1 未来网络演进及6G技术趋势展望
- 12.1.1 6G将进入太赫兹频段
- 12.1.2 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集成的全连接世界
- 12.1.3 软件与开源化颠覆网络建设方式
- 12.1.4 人工智能的网络规划和优化
- 12.2 各国的6G研究进展
- 附录 缩略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