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9.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9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羊道》三部曲之第三部,记录哈萨克牧民在高山草原夏牧场的生活日常。
内容简介
进入雨季,扎克拜妈妈一家转场到阿尔泰山脉高海拔地区的吾塞夏牧场,那是一片林海中的孤岛,空气透明凉爽,草木葱茏茂盛。人的生活和羊的生活全都围绕着山顶的白色木头房子展开。
在一个个漫长寂静的白昼和深夜,扎克拜妈妈大管家一样忙碌照顾着一家老小。羊群悠闲漫步在肥美的绿草山包间,放暑假的孩子们也回到牧场尽情欢乐,大人们时不时在凉爽的月夜下载歌载舞,“拖依”狂欢。
李娟以平和悠长的笔调,原生态为我们呈现羊的命运以及围绕着羊的牧人的命运。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再版自序
-
三版自序
-
吾塞
-
林海孤岛
-
卡西的信
-
孩子们的吾塞
-
玛妮拉
-
期待已久的弹唱会
-
马的事
-
汽车的事
-
我的游荡
-
伟大的小孩子卡西
-
神奇的大孩子斯马胡力
-
伟大的厨子李娟
-
伟大的扎克拜妈妈
-
病的事和药的事
-
随处明灭的完美
-
羊毛的事
-
卡西不在的日子
-
耶克阿恰一游
-
斯马胡力的好朋友卡可汗
-
相机的事
-
从奇怪的名字说到托汗爷爷
-
男人们在一起做的事情
-
夏牧场新景象:苍蝇、老鼠还有猫
-
友邻
-
真正的夏天
-
莎拉
-
阿舍勒巴依家的莎拉古丽
-
东面的大家庭
-
擀毡
-
山羊会有的一生
-
真正的宴席
展开全部
大美新疆
这几天在阿勒泰地区转悠避暑,这里是哈萨克族自治州,信奉穆斯林,今年《我的阿勒泰》电视剧火爆,其实书比电视剧好看,推荐哈萨克电影《鲜花》不看情节看实景和服饰,习俗,比如夫妻把头胎孩子过继给父母,姑娘小伙如何对歌约会等等,这样再看这本书会更有代入感,强烈推荐大家来新疆旅游,几点体会:新疆绝对是避暑胜地,由于温差大和空气干燥,在现在南方难熬的 “桑拿天” 来新疆太舒服了。新疆也是打卡胜地,因为天气晴朗,光照强烈,任何经典地标拍照的出片率都高。蓝天白云,绿色牧场,夏天的喀纳斯流淌着碧蓝色的天山雪水。新疆经过 10 多年的治理和国际环境的改变,新疆成为全世界最安全的地区,夏季 8 点才天黑,到 午夜 12 点本地人才开始吃晚饭。新疆典型的西北饮食,丰富的面食,著名的羊肉,抓饭可以无限续饭,丰俭由人,现在手机在手各种咨询和攻略详细。到这里才能体会地域的广阔,起步都是百公里,各地公路高速都很漂亮,随着绿色能源(风和太阳能)的发展,几百年一遇的气候变暖,未来新疆变江南不是梦想,成为中国重要的战略腹地,喀什也会成为新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新疆各地辗转的途中,翻看这本《深山夏牧场》别有一番滋味。在这里公路限速 60 公里,自驾要小心测速,就是因为哈萨克牧民要放羊转场,🐂🐏不会遵守交通规则。在这里能听到太多兵团人开拓边疆艰苦奋斗的故事,看现在漂亮的公路,完备的通讯信号,看李娟书中描写前后对比,最好的是 7-8 月份,在南方的酷暑期,在这里蓝天白云下,漫步在喀纳斯的空中牧场,远望点点白色的毡房,安逸的牛羊,令人感慨。
李娟的牧场往事
牧民和赖以生存的牧场难以分割,可当牧场难以承受起牧民的需求,两者的相行渐远则是意料之中的事。失去了牧场的牧民,随之而来的是从生活方式到人生的全面改变。《羊道・深山夏牧场》既是羊道系列的最后一本,也是最后一本我看的李娟作品。书中一如既往对牧民生活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更有对此的感悟和思考。1. 牧场往事作者落笔之时,书中所记述的一切早已变成了记忆的产物。我们阅读和思考之时更是穿过了时间的长河。书中的盛景如今恐怕早已难再现。我们关心书中提到的牧民卡西一家,更关注整个游牧民族的未来和命运。习惯于都市生活的我们可能难以理解这种生活的特别之处。以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为例,我们不光有干净的可饮用水,还可以享受到各种各样的饮料。牧民的生活里水可是非常宝贵的。说不上滴水如油,也至少是极为珍贵。即便如此,也难以保证就能使用上安全干净的水。作者李娟在取水的过程中用漏勺过滤掉的浮尸杂物还算是肉眼可见,一般体质不好的人即便喝了烧开的恐怕也很容易闹肚子。虽然按照作者的说法,这些东西没有毒,只是有碍观瞻。烧开了之后依然不影响饮用,可当全球的气候和环境发生巨变之时,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可能让这些看似干净的水需要更为先进的过滤以及处理系统才可以变成我们可使用的。我们所在的地方大多是被现代文明所覆盖,享受着便捷饮水的我们难以理解,或者早已将此类记忆遗忘。然而这些则是牧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 外部内部不少人在旅游的时候讲究融入当地人的生活,纵使如此我们也会发现很难如愿以偿。且不说很明显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就是最为简单的日常生活方式可能就面临诸多的挑战。习惯于外部视角的人更适合的恐怕还就是游客打卡拍照式的浮光掠影,想要沉浸式体验的内部视角就注定要克服不少的困难。这些往往来自于自身,或者说是以往经历对自身的驯化。人的适应能力是强大的。从《冬牧场》的故事就可以看得出作者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子能融入到天寒地冻的牧场生活确实不容易。和居麻一家的相处再和谐也依然是一个局外人。不可否认的是作者也好,还是其他人也罢,更多还是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然而这些在牧民来说就是千百年来早已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试图在了解和融入的过程中会被其原始所震惊,但更为震惊的恐怕还是定居之后带来的系列改变。3. 小孩大人在这片土地上小孩子似乎都习惯性早熟,或许是生存的压力,或许是独特的生活方式。总是在我们的眼中那些很难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在这里更像一种常态。相比于人们的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作者自然格外留意。书中提到了三四岁的孩子玛妮拉,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自然是她的哭声。没日没夜的哭让周围人可能崩溃。可即便是这样,在哭声中她依然是懂事独立的。不仅可以做到很大程度上的生活自理,还在闲暇之余帮助大人拾柴火。难怪作者会说,她要是不哭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孩子。要我来说岂止完美,简直好得不像真的一样。我们可以视为其对劳动的热爱,但更多可能还是对于周围人的模仿。毕竟在这片土地上电视是没有的,其他高科技的产品更是少见,朝夕相处的更是那一小撮牧民。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让小孩子在玩耍中练习成为一个合格的牧民,而当稍微成熟之后便会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在这里男女老幼都需要出一份力才有可能在艰苦的环境下继续生存下去。4. 走南闯北在牧区生活,对于人民来说,马不光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生活当中的一个好伙伴。若不是亲临此地,作者哪怕生活在新疆,很多时候还是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它。老马识途固然不错,可马这个生灵本身就会挑人。你若是没能赢得它的尊重,别看你高高在上,皮鞭之下它依然有一份骄傲与脾气。倘若不乐意,人仰马翻是常有的事。对于初次接触或者是不熟悉秉性的人来说,和马的相处有太多需要磨合的地方。想象中的潇洒往往会遇到了现实中的诸多打击,失去了兴趣不少,还可能落下一身伤。想要指挥它,平地里还有可能。一旦路况不好,它未必会听从你的安排,更可能在做出判断后各行其是。马背上的人两脚腾空,想要驾驭自然更是难上加难。相比之下,汽车的出现似乎更人性一点,但在这里也非常的不容易。远没有预期得那么好,只能算一个还算不错的选择。其中的苦与乐恐怕还得亲自体验一下才会真正明白。5. 盛会难逢弹唱会在外人看来可能缺乏新意,在娱乐生活匮乏的牧民来说则充满了乐趣。和作者的置身事外相比,这些人从演员到观众可以说是全身心投入。要是考虑到为了这些活动所做出的准备,心心念念的盛会得以召开就是一桩美事。不过这些可能在新闻和其他人的眼里很难看到,似乎变得更为枯燥乏味。这不光是一种娱乐活动,更像是牧民进行社交活动的另一种形式罢了。除了日常的串门喝茶,各种大小规模的聚会让没有被现代文明完全改变的游牧生活发展出自身的一套系统。从日常的交流和信息交换,再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看似寻常的背后都是人们生存智慧的结晶。这些早已和游牧一样融入到每一个人的血液当中。要是想到这种生活的结束,对于早已习惯的牧民群体,这自然是要经历不少的改变才有可能走出,从而去拥抱新生活。当然那些年轻一辈会更容易一些,尤其是在接受过学校的教育之后。6. 写在最后从《我的阿勒泰》《冬牧场》一直到羊道三部曲,前前后后看了李娟的八本书。在较短时间内的接触不光没有让人审美疲劳,更给人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作者的文字功不可没,但文字背后的独特幽默也不可小视。文字所聚焦的游牧生活更是重点,要是考虑到这些逐渐在现实中消失,更是难能可贵。或许对于后来者,这些书就像一座座文字组成的博物馆,向来往的人展示着曾经的游牧生活。原始到后来者很难理解,却用其自有的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不少人也曾像作者一样为之驻足,可真正能融入其中的恐怕还是书中那些主人公们。或许有的人在书中留下的笔墨不多,但依然有着太多值得挖掘的细节。对于细节的关注可以说是作家的基本功。对于自学成才的作者来说,数年的练习与写作,遇上了哈萨克牧民,最终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一颗又一颗璀璨的星星,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难以忘怀。
羊道· 深山夏牧场
《羊道・深山夏牧场》是李娟所著的散文集 “羊道” 系列的第三卷。这本书记录了作者与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共同生活的经历,以及她在新疆最北部粗犷、苍茫的阿勒泰山区游牧、转场、迁徙的生活。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族牧民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支相对纯正的游牧民族了,他们一年之中的迁徙距离之长,搬迁次数之频繁,令人惊叹。关于他们的文字也堆积如山,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生产方式、居住习俗、传统器具、文化、音乐…… 可是,知道了这些,又和一无所知有什么区别呢?所有的文字都在制造距离,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
- 查看全部19条书评
出版方
花城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得名于秦牧先生的名篇《花城》,创办于1981年,是广东省唯一一家专业文艺出版社。建社以来,花城社坚定文学本位,守护精神家园,引领出版潮流,近几十年来中国出版界、读书界出现的钱锺书热、先锋文学热、武侠文学热、琼瑶热、席慕蓉热、朦胧诗热、程甲本《红楼梦》热等,都肇始于花城社。
花城出版社主办了两个有影响力的文学刊物《花城》和《随笔》。《花城》被誉为全国大型文学期刊“四大名旦”之一,《随笔》则享有“北有《读书》,南有《随笔》”之誉。
花城出版社迄今已出书上万种,逾千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行业各种奖项,包括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好书”奖等,连续十年荣列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并不断开拓创新,走媒体转型和融合发展之路,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花城出版社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力实施原创文学精品带动战略,出版了王蒙、张炜、王安忆、李佩甫、韩少功、李敬泽、刘和平、蒋韵、张欣、刘震云、虹影、李娟等名家名作,汇聚文学之力,见证时代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