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闸述“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主体、产业、区域、政策五个维度,深度探讨了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重点解读了以下关键问题:

为什么说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由科技创新驱动?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新”与“质”?从古典时代的生产力理论到创新发展理论,再到现代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有着怎样的演化脉络?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

产业为什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载体,科技与产业如何相互渗透?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产业绿色转型对新质生产力有何提升作用?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需要哪些“新质生产关系”和制度政策环境?

本书对于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以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广大政策研究者、企业管理者、科创工作者,以及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感兴趣的各界朋友深入研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前言 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引擎
  • 一、理论篇
  • 1. 古典生产力理论: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
  • 2. 创新与发展理论:从熊彼特到演化学派
  • 3. 新质生产力理论:新理论、新内涵、新特征
  • 二、主体篇
  • 4.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新质生产力创新动力
  • 5. 强化高校科教赋能,夯实新质生产力知识根基
  • 6. 推动科研机构转型,搭建新质生产力创新桥梁
  • 三、产业篇
  • 7.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 8.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新质生产力制高点
  • 9.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原动力
  • 四、区域篇
  • 10. 建设科创中心,汇聚新质生产力之核
  • 11. 创立科学中心,筑梦新质生产力未来
  • 12. 打造高新之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沃土
  • 五、政策篇
  • 13. 构建创新体系,引领新质生产力飞跃
  • 14. 保护创新成果,激发新质生产力活力
  • 15. 加速成果转化,释放新质生产力潜能
  • 16. 提升教育质量,筑牢新质生产力基石
  • 17. 吸引人才聚集,打造新质生产力高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

    这是一本能够非常好的解答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间关系的理论之作。书中,从各种不同流派经济学观点分析入手,阐释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动态升级演化平衡的底色特征,从而凸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深邃高秒之处,继而引出科技创新是推动其动态升级演化的动力源之说,形成了非常严谨的逻辑闭合。其后,本书阐述了用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具体举措,也很有借鉴价值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