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讨工程项目的演变趋势、发展脉络及治理机制。

内容简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守护好绿水青山,才能培育更多、更好的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普惠性、排他性特点,是惠泽民生的福祉。

本书从五个方面入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站在守护绿水青山的高度,分析了工程项目建设的难点,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是一本既系统又有理论深度的书。作者将多年研究经验汇字成书,以期通过对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的研究,为社会尽一份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正视环境风险:从“污名”到“正名”
  • 一、信息过程的放大
  • (一)项目具有程度不一的环境隐患,给周边民众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
  • (二)项目带来的风险具有强加效应,风险后果的一线接受者对这种“被强加的集体风险”尤为敏感
  • (三)项目所带来的损益不匹配制造了一个对社会回应敏感的直接或间接反应网络
  • 二、“污名”的演变路径
  • (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民众极力夸大环境污染型工程项目的某一负面特征,与风险有关的负面特征获得高可见度、高议论度
  • (二)环境污染型工程项目的某一负面特征明显标记,带来整体形象污损,民众将其归为危险且不受欢迎的事物
  • (三)污名放大驱动效应,民众从线上走向线下,带来包括问责、抗议等在内的复杂后果
  • 三、转型社会的焦虑出口
  • (一)互联网赋予大众更多的话语便利,民众对环境污染型工程项目“污名”相对容易
  • (二)环境污染型工程项目承载了跨越地域的公平难题,民众、企业、有关部门站在各自角度看待问题,损益之间的不匹配加重民众焦虑
  • (三)民众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异常敏感,假借“污名”证明自己担忧准确无误,以此排拒风险
  • 四、“正名”:从社会责任到正视风险
  • (一)告知民众环境污染型工程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提倡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有机统一
  • (二)杜绝零风险承诺,引导民众正视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
  • (三)构建全民环保科普体系,为环境污染型工程项目建设“正名”,提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 (四)为不同利益相关方搭建平台,以信息的流动促进项目的“正名”,追求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
  • (五)建设多元化利益表达渠道,降低街头环境维权发生概率
  • (六)积极介入网上舆论,刚柔并济,压缩“污名”滋生的土壤
  • 第二章 公众参与:以共识凝聚前行之力
  • 一、新媒体成为公众参与的重要媒介
  • 二、信息建构与塑造
  • 三、公众参与信息建构的基本特征
  • (一)话题发起者以捍卫家园、“我的家园我做主”“为孩子留一方净土”为话题主轴,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
  • (二)话题活跃者多强调环境污染型工程项目的负面效应,催生民众恐惧,制造恐惧
  • (三)集体情绪发酵形成群体极化效应,“生命第一”的思维取向构成其思维核心,群体决策容易激进
  • (四)新媒体为民众串联整合提供便利,降低集体行动门槛,放大集体行动的规模效应
  • (五)群体极化效应滋生非理性行为,网络谣言应运而生,遮蔽事实真相
  • (六)公共危机平息,负面信息仍不时在新媒体中流动,可能引发新的环境维权群体事件
  • 四、在众说纷纭中凝聚共识
  • (一)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环境污染型工程项目的管理运营水平,积极化解民众的刻板印象、排拒心理
  • (二)治理关口前移,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在事件起初阶段有效遏制舆情危机蔓延
  • (三)积极培养环境议题方面的“意见领袖”,加强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
  • (四)认真区分,审慎对待,分类施策,严防个别人或团体操纵网络民意
  • 第三章 “中国式邻避行动”特征
  • 一、“邻避设施”催生“邻避行动”
  • 二、聚焦地方利益
  • 三、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加速信息传递
  • 四、为协商“造船搭桥”
  • 五、科普教育化解民众疑虑
  • (一)从科学属性而言,PX为低毒,这一点为世界各国公认
  • (二)生产PX的过程中虽然有风险,但是技术进步、精细管理能降低风险,不断将风险趋近为零
  • (三)技术专家无法保证PX项目的“零风险”
  • (四)PX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不仅为地方政府带来一定数量的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也能使相当一部分从业者获得相应的工资收入
  • 第四章 公众参与:以微信为中心的考察
  • 一、社交媒体与公众情绪的相互建构
  • 二、现场即时可视化
  • 三、模糊的公私领域
  • 四、隐匿的“种子信息”
  • 五、因势利导化解难题
  • (一)重视民众合理关切,妥善解决实际问题
  • (二)积极寻求最大公约数,争取绝大多数网民的理解和支持
  • (三)及时准确发布优质信息,避免出现优质信息缺失的真空状态
  • 第五章 工程项目建设难点及治理机制
  • 一、利益多元与公共协商
  • 二、“反PX行动”的三种处理模式
  • 三、多管齐下化解“反PX行动”
  • (一)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严格夯实环境准入门槛,以小制大,以简御繁
  • (二)以现有石化基地挖潜改造为重点,促进PX项目在存量基础上提质增效,严把新建PX项目入口关
  • (三)加强与民众的风险沟通,把集思广益、弥合风险感知差异贯穿决策全过程
  • (四)按照“谁影响、谁受偿”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利益平衡机制,促进PX项目与地方融合发展
  • (五)以安全生产为抓手,提升PX项目整体安全系数,逐步摆脱PX项目高风险形象
  • 四、不同利益主体在求同存异中融合发展
  • (一)环境污染型工程项目定向为当地民众提供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
  • (二)地方政府从环境污染型工程项目税收中按一定比例划拨资金,精准定向支持当地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
  • (三)立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型工程项目有效回馈社会
  • 附录
  • 一、邻避行动:从对峙到融合
  • 二、以环保回馈化解“邻避思维”
  • 三、雾霾可治,但要有决心
  • 四、公共安全应补安全教育短板
  • 五、环境维权者三种心态及其疏导
  • (一)环境维权者心态之一:我是受害者
  • (二)环境维权者心态之二:项目建设必有利益输出
  • (三)环境维权者心态之三:维权要闹一闹
  • (四)积极疏导环境维权者三种心态
  • 六、三条控制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 (一)生态保护红线守护绿水青山
  • (二)永久基本农田夯实国家粮食安全
  • (三)城镇开发边界把城镇融入自然
  • 参考文献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企业管理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创建于1979年,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管的中央级出版单位。 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面向企业和为企业服务的办社宗旨,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主线,编辑出版了大量反映当代经济生活、传播现代经营理念和推广先进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经济管理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