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布洛陀:壮族创世神话 诗体作品,学术价值丰富。

内容简介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布洛陀》是壮族的长篇诗体创世神话,主要记述布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丰功伟绩,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一带传承。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布洛陀》的内容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在历史学、文学、宗教学、古文字学、音韵学和音乐学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书对布洛陀的研究以比较文化的视野,是一本比较优秀的民俗学著作。

目录

  • 封面
  • 目录
  • 内容简介
  • 扉页
  • 版权信息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 二 布洛陀文化研究概述
  • 三 研究目的、术语与方法
  • 语境篇
  • 一 布洛陀神话的流传范围
  • 二 壮族麽教与布麽
  • 三 麽仪式与布洛陀经诗
  • 四 其他形式的布洛陀神话传说
  • 文本篇
  • 一 布洛陀神话母题解析与比较
  • 1.天地起源
  • 2.顶天增地
  • 3.兄弟分家与雷王、图额
  • 4.人类起源与姆洛甲
  • 5.日月起源与射日
  • 6.物的起源
  • 7.文化和社会秩序的出现
  • 二 布洛陀神话叙事链与侗台语族群神话元叙事
  • 文化篇
  • 一 布洛陀形象的多重内涵
  • 1.布洛陀身份的田野发现
  • 2.壮语“布洛陀”释义
  • 3.布洛陀身份的再探索
  • 4.布洛陀神话中的角色关系建构
  • 二 布洛陀神话中的族群思维模式
  • 1.空间结构
  • 2.时间的两段式
  • 3.时空的构造
  • 4.数字概念
  • 三 布洛陀神话的叙事特点
  • 1.语言风格与韵律
  • 2.时序、时长与频率
  • 四 布洛陀神话的多重关系隐喻
  • 1.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形象塑造
  • 2.人类社会力量及其关系的投射
  • 五 布洛陀神话的文化特质
  • 1.喀斯特山地稻作文化
  • 2.越巫文化
  • 3.口传文化
  • 4.群体文化
  • 比较篇
  • 一 侗台语族群的“巫”文化传统
  • 二 侗台语族群典型神祇比较
  • 1.布依族报陆夺和壮族布洛陀
  • 2.水族拱陆铎和壮族布洛陀
  • 3.侗族萨岁与壮族布洛陀
  • 4.侗台语各族群的神祇
  • 三 口传歌谣的形式比较:五言脚腰韵
  • 四 瑶族密洛陀与壮族布洛陀神话比较
  • 附录1 广西布洛陀信仰调查日志
  • 附录2 云南文山布洛陀文化调查日志
  • 附录3 贵州布依族报陆夺与水族拱陆铎信仰调查日志
  • 附录4 麻栗坡壮族“麽荷泰”仪式调查日志
  • 附录5 壮文声母、韵母与声调表
  • 后记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