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实践与风险防范。

内容简介

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自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纷纷兴起。鉴于各类实践模式的多样性、代表性不一致,本书致力于从现实法权与政策之冲突入手,对土地股份合作社及公司化土地股份有限公司等类型进行梳理、论证,进而从实务层面厘清两大类型之间的区别。特别是针对广大中西部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调研和理论探讨,力争设计出相应的法权构造与制度模型,同时对股份制改革的风险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防范、化解之道。本书通过调研准备解决如下问题:一是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理论困境与突破,二是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中的立法、司法、执法困境,三是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实践模式选择及其运行机理,四是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法权构造及其风险生成。本书课题立项后,本已选定佛山、成都、上海、浙江、江苏、深圳等发达地区和主持人所在地重庆部分区县作为调研点、观测站。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颁发后,发达地区之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经营性建设用地已然成形,包括绝大部分农用地已经改变用途,调研意义不大;嗣后,“一号文件”又接踵而至,明确界分农户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理论研究压力骤然增强,加以时间紧促,故只能调整调研方案。除突破理论研究难题外,选定了重庆市南川区、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作为调研点。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课题组分别五次前往南川区、游仙区进行实地调研,获取了相应数据、样本。课题立项及课题组的相关前期调研与研究工作分别获得南川区、梁平县、绵阳市等区市县的高度重视,也受到媒体的相应关注。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新华网重庆频道、南川区政府网、西南政法大学新闻网等媒体及部分网络媒体均予已报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结题说明
  • 一、关于调研的说明
  • (一)调研目的
  • (二)调研对象的选择
  • (三)调研数据说明
  • (四)调研方法与研究方法说明
  • 二、关于研究成果的说明
  • (一)最终成果形式
  • (二)阶段性成果
  • (三)特别说明
  • 三、课题研究相关新闻报道及社会影响
  • 第一部分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必然性与可能性论证
  • 第一章 现行农村地权缺失:历时性考察(1949—2007)
  • 一、从实体所有权向抽象所有权的历史过渡
  •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记忆与现实热情
  • 三、贫困的“主人”:农地产权背光后的三农问题
  • 第二章 现行农村地权缺失:共时性考察
  • 一、产权特性及其功能
  • 二、歧向语境:关于集体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功能检讨
  • 三、双重悖论:关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土地产权模型
  • 四、制度解蔽与命题证伪
  • 第三章 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 一、改革前提
  • 二、农地股份制改革的价值定位
  • 三、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二部分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法律文本与政策指向
  • 第四章 语义转换与概念识别:《决定》与《意见》的表述差异
  • 一、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到“农户承包权”
  • 二、从“坚持”到“落实”
  • 三、从“象征”到“实体”
  • 四、从“维护”到“稳定”
  • 第五章 农户承包权:法律属性与功能识别
  • 一、属性界定:身份权抑或财产权
  • 二、功能定位
  • 三、价值考量
  • 第六章 农村土地经营权:法权定性与功能定位
  • 一、土地经营权法权属性界定
  • 二、土地经营权权能定位
  • 三、土地经营权功能识别
  • 四、博弈格局中的法权变革
  • 第三部分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模式比较与路径选择
  • 第七章 政策文本与概念解读
  • 一、政策文本中的“入股”与“股份”
  • 二、概念解读
  • 第八章 主体制度构造
  • 一、主体资格特性
  • 二、股份配置中的主体标准
  • 第九章 股份制改革中的行为选择
  • 一、组织形式选择
  • 二、土地资产(本)投入
  • 三、行为特征解析
  • 第四部分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实践模式与风险防范
  • 第十章 乡村文本: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实践模式比较
  • 一、内部互助型
  • 二、吸纳→←嵌入型
  • 三、资本控制型
  • 第十一章 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风险生成与防范机制
  • 一、改革的文化重负
  • 二、价值定位
  • 三、风险种类及其生成
  • 四、防范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