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李国杰院士论述信息时代宏观战略、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科研道德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李国杰院士2008年至2017年完成的100多篇文章报告。纲领性地讨论了信息时代的宏观战略,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时代特点和发展态势,探讨了集成电路、未来网络、计算机系统等领域的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也通过讲述奇闻趣事的方式对新一代信息科技做了科普介绍。既是是与青年学生、科研人员的交流,对过去峥嵘岁月的回忆和对前辈科学家的缅怀,还有关于科技评价、科研道德、人才引进等敏感问题的探讨。

目录

  • 扉页
  • 版权页
  • 目录
  • 内容提要
  • 作者简历
  • 序言一
  • 序言二
  • 自序
  • 第1章 发展战略篇
  • 建设信息科技强国的路径思考
  • 对创新驱动战略顶层设计的建议
  • 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看新经济
  • 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
  • 对“十三五”信息技术产业规划的几点建议
  • 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意见
  • 新经济、新技术和新人才
  • 成绩要肯定,问题要讲透
  • 科技体制改革 关键是制度设计
  • 普惠泛在信息网络(U-ICT)体系
  • 从DARPA的成功中能学习到什么
  • 研究所如何做战略研究和战略规划
  • 漫谈信息领域科研的目标与效率
  • 第2章 技术趋势篇
  • 21世纪上半叶信息科学技术展望
  • 信息科学技术的长期发展趋势和我国的战略取向
  • 改变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方向
  •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
  • 从几件奇闻趣事谈新一代信息科技
  • 中国计算机技术与产业发展历程与展望
  • 关于网络计算的几点思考
  • 节能优先——信息系统设计思想的大转变
  • 加强计算机系统研究的一些考虑
  • 对通信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初浅认识
  • 尽快制定数字进位规范
  • 第3章 自主可控篇
  • 关于我国关键信息技术设备发展战略的几点意见
  • 对发展自主可控基础软硬件的再认识
  • 以军带民,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化核心技术和产业
  • 努力打造自主可控的基础软硬件产业链
  • 打一场计算机产业的翻身仗
  • 我国发展计算机技术面临的三大挑战
  • 切实加强前瞻性研究
  • 技术研究与企业创新
  • 第4章 新兴产业篇
  • “互联网+”——新业态,新动力
  •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潜心掌握核心技术,发展高端信息产业
  • “选对了”+“做对了”才能跨越发展
  • 未来网络创新的若干思考
  • 对北京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建议
  • 第5章 云计算篇
  • “十三五”的信息化工作如何开局
  • 应用为先,统筹规划——关于云计算发展策略的建议
  • 关于云计算发展路径的思考
  • 云计算发展趋势和对广东省委的建议
  • 信息化是“五化”的归宿目标
  • 第6章 大数据篇
  • 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
  • 数据科学与认知科学
  • 对大数据的再认识
  • 从认识论的角度思考大数据研究
  • 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
  • 政府数据开放与共享
  • 关于城市大数据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 对发展智慧城市大数据的几点建议
  • 第7章 人工智能篇
  • 人工智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 重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基础设施
  • 关于智能制造与工业大数据的宏观战略思考
  • 关于建立智能城市知识中心的设想
  • “生态文明”是建设智能城市的纲领性原则
  • 第8章 人才培养篇
  • 漫谈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
  • 科技评价漫谈
  • 学术道德漫谈
  • 脚踏实地,不慕虚荣
  • 认清国情、使命和责任
  •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
  • 信息科技的交叉与集成研究
  • 对高端人才引进的几点看法
  • 如何建立一流归国人才特区
  • 重视学术引领和技术传承——回顾中科院计算所风雨60年
  • 深切怀念夏培肃老师
  • 第9章 人生经历篇
  • 叙旧论今话短长——回味306专家组和智能中心的早期活动
  • 国有疑难可问谁——记北京大学1962级校友李国杰
  • 悠悠岁月的启迪
  • 不拘一格育人才
  • 第10章 主编评语篇
  • 人工智能到哪儿了
  • 未来互联网向何处去
  • 深度学习和类脑计算
  • 计算机学科的建设与变革
  • 大胆探索,问题导向
  • 为发展开源软件做出更大贡献
  • 人工智能路漫漫
  • 网络科学:21世纪的元科学
  •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 计算的力量
  • 走出排名管理的误区
  • 大学工程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 成为优秀学者需要陶冶心灵
  • 科学技术融合与学科发展
  • 关于“打造顶尖计算机学院”的思考
  • 量子计算探路艰难,前途光明
  • 重视技术积累,营造科研传统
  • 为构建协作共赢的云计算环境而努力
  • 人工智能研究既要“顶天”又要“立地”
  • 区块链技术的未来
  • 关注人工智能研究的科技伦理
  • 改变“头重脚轻”的学科现状
  • 发展高端智能技术和产业
  • 着力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通用性和自适应性
  • 让高性能计算机开花“结果”
  • 人工智能的三大悖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