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34千字
字数
2019-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系统地解读刑诉法与法考重点。
内容简介
全书根据2018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等*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进行全新修订,同时又不失对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重点内容的突出,使考生既可以全面系统地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又可以有的放矢、强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本书共包括24课。具体包括刑事诉讼法概述、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刑事证据、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期间、送达、立案、侦查、起诉、刑事审判概述、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执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目录
- 版权信息
- 2020第十四版抓主线 熟重点 考过关
- 考点·试题·法条
- 第一课刑事诉讼法概述
- 第1讲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 一、狭义与广义的刑事诉讼法
- 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 三、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 四、刑事诉讼法与法治国家
- 第2讲 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 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
- 二、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
- 三、诉讼效率
- 第3讲 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
- 一、刑事诉讼目的
- 二、刑事诉讼价值
- 三、刑事诉讼职能
- 四、刑事诉讼构造
- 五、刑事诉讼主体
- 六、刑事诉讼阶段
- 第二课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 第1讲 基本原则概述
- 第2讲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
- 一、办理刑事案件的职权具有专属性和排他性
- 二、享有侦查权的机关及其分工
- 三、专门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有明确的职权分工
- 第3讲 严格遵守法律程序
- 第4讲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 第5讲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 一、分工负责的含义
- 二、互相配合的含义
- 三、互相制约的含义
- 四、我国公检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西方国家司法机关之间相互关系的区别
- 第6讲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 第7讲 审判公开原则
- 一、审判公开的内容
- 二、审判公开的例外
- 三、不公开审理案件的程序要求
- 第8讲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三种方式
- 二、理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的注意事项
- 第9讲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
- 第10讲 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 第11讲 认罪认罚从宽
- 第12讲 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 第13讲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 第14讲 刑事司法协助
- 第三课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 第1讲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 一、公安机关
- 二、人民检察院
- 三、人民法院
- 第2讲 诉讼参与人概述
- 一、诉讼参与人
- 二、当事人
- 三、被害人
- 四、自诉人
-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六、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 七、法定代理人
- 八、诉讼代理人
- 九、辩护人
- 十、证人
- 十一、鉴定人
- 十二、翻译人员
- 十三、近亲属
- 第四课管辖
- 第1讲 立案管辖
- 一、管辖的概念与分类
- 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 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 四、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 五、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
- 六、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管辖权竞合的处理
- 第2讲 审判管辖
- 一、级别管辖
- 二、地区管辖
- 三、专门管辖
- 四、几种特殊案件的审判管辖
- 第五课回避
- 第1讲 回避的概念和适用对象
- 一、回避的概念
- 二、回避的适用对象
- 第2讲 回避的理由与种类
- 一、回避的理由
- 二、回避的种类
- 第3讲 回避的程序
- 一、提出回避的主体
- 二、回避的告知
- 三、提出回避的时间
- 四、提出回避的方式
- 五、对申请回避的特定要求
- 六、回避的审查与决定
- 七、回避要求提出以后产生的法律后果
- 八、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复议
- 九、回避前诉讼活动的法律效力
- 第六课辩护与代理
- 第1讲 辩护人
- 一、辩护人的范围
- 二、辩护人的诉讼地位
- 三、辩护人的责任
- 四、有效辩护原则
- 五、辩护人的诉讼权利
- 六、辩护人的诉讼义务
- 第2讲 辩护的种类
- 一、自行辩护
- 二、委托辩护
- 三、法律援助辩护
- 四、法律援助值班律师
- 五、拒绝辩护
- 第3讲 刑事代理
- 一、刑事代理的种类
- 二、诉讼代理人与刑事辩护人的区别
- 三、诉讼代理人的责任
- 四、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 第七课刑事证据
- 第1讲 刑事证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一、刑事证据的概念
- 二、刑事证据的基本特征
- 三、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2讲 刑事证据的种类
- 一、物证与书证
- 二、证人证言
- 三、被害人陈述
-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 五、鉴定意见
- 六、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 七、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 八、刑事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
- 第3讲 刑事证据的理论分类
- 一、刑事证据的分类概述
- 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 三、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 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 五、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 第4讲 刑事证据规则
- 一、关联性规则
-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三、自白任意规则
- 四、传闻证据规则
- 五、意见证据规则
- 六、补强证据规则
- 七、最佳证据规则
- 第5讲 刑事诉讼证明
- 一、证明对象
- 二、证明责任
- 三、证明标准
- 第八课强制措施
- 第1讲 强制措施的概述
- 一、刑事强制措施的概念、种类
- 二、刑事强制措施的特征
- 第2讲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 一、拘传
- 二、取保候审
- 三、监视居住
- 第3讲 拘留
- 一、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和行政拘留的区别
- 二、刑事拘留的适用情形
- 三、刑事拘留的程序
- 第4讲 逮捕
- 一、逮捕的适用条件
- 二、逮捕的权限
- 三、对几种特殊犯罪嫌疑人逮捕的审批程序
- 四、逮捕的批准和决定程序
- 五、逮捕的执行程序
- 六、羁押必要性审查
- 七、逮捕的变更、撤销或解除
- 八、强制措施的变更与解除
- 第九课附带民事诉讼
- 一、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 三、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 四、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 五、附带民事诉讼的保全措施
- 六、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程序
- 第十课期间、送达
- 第1讲 期间
- 一、期间与期日
- 二、期间的计算
- 三、期间耽误与恢复
- 第2讲 送达
- 第十一课立案
- 一、立案的概念
- 二、立案的材料来源
- 三、立案的条件
- 四、立案程序
- 五、立案监督
- 第十二课侦查
- 第1讲 侦查行为
- 一、侦查概述
- 二、讯问犯罪嫌疑人
- 三、询问证人、被害人
- 四、勘验、检查
- 五、搜查
- 六、查封、扣押物证、书证
- 七、鉴定
- 八、技术侦查
- 九、辨认
- 十、通缉
- 第2讲 侦查终结
- 一、侦查终结的审查程序
- 二、侦查终结的条件和处理
- 三、侦查羁押期限
- 第3讲 补充侦查
- 一、审查批捕阶段的补充侦查
- 二、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
- 三、法庭审理阶段的补充侦查
- 第4讲 对违法侦查行为的申诉、控告
- 一、申诉、控告的范围
- 二、申诉、控告的提起以及处理
- 第十三课起诉
- 第1讲 起诉概述
- 第2讲 提起公诉的程序
- 一、审查起诉
- 二、提起公诉
- 三、不起诉
- 第3讲 提起自诉的程序
- 一、提起自诉的条件
- 二、提起自诉的程序
- 第十四课刑事审判概述
- 第1讲 刑事审判的特征和模式
- 一、刑事审判的特征
- 二、刑事审判的模式
- 第2讲 刑事审判的原则
- 一、直接言词原则
- 二、辩论原则
- 三、集中审理原则
- 四、公开审判原则
- 第3讲 审级制度
- 第4讲 审判组织
- 一、审判组织的种类
- 二、独任制
- 三、合议制
- 四、人民陪审员制度
- 五、审判委员会
- 第十五课第一审程序
- 第1讲 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 一、公诉案件庭前审查
- 二、开庭审判前的准备
- 三、法庭审判
- 四、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期限
- 五、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程序
- 六、法庭秩序
- 七、审判障碍
- 第2讲 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 一、自诉案件的审查与受理
- 二、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
- 第3讲 简易程序
- 一、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 二、简易程序的特点
- 三、简易程序的审理程序
- 四、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的转化
- 第4讲 速裁程序
- 一、速裁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和条件
- 二、速裁案件的审理程序
- 三、速裁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简易程序
- 第5讲 量刑程序
- 一、量刑证据与量刑活动
- 二、量刑建议和量刑意见
- 三、量刑中的法律援助
- 四、量刑的具体程序
- 五、量刑理由
- 六、二审、再审案件的量刑
- 第6讲 判决、裁定和决定
- 一、判决
- 二、裁定
- 三、决定
- 四、判决、裁定和决定的比较
- 第十六课第二审程序
- 第1讲 第二审程序概述
- 第2讲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 一、上诉和抗诉的提起
- 二、上诉与抗诉的撤回
- 第3讲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
- 一、第二审程序的审判原则
- 二、第二审程序的审理
- 三、第二审程序的处理
- 四、对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处理
- 五、对自诉案件的处理
- 六、第二审的审理期限
- 第4讲 对查封、扣押、冻结在案财物的处理
- 一、对查封、扣押、冻结在案财物的处理
- 二、违法处理查封、扣押、冻结在案财物的法律责任
- 第5讲 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核准程序
- 一、实行逐级报请制度
- 二、任何一个上级法院都有否决权
- 三、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的处理
- 四、审理期限
- 第十七课死刑复核程序
- 第1讲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 一、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
- 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报请复核
- 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 四、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复核后的处理
- 五、死刑复核中的发回重审程序
- 六、复核的裁判方式应说明裁判理由
- 第2讲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 一、核准权
- 二、报请程序
- 三、复核程序及复核后的处理
- 第3讲 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的审理程序
- 一、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的法定情形
- 二、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的救济途径
- 三、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的审理程序
- 第十八课审判监督程序
- 第1讲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 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
- 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 三、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
- 四、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
- 第2讲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 一、再审和提审
- 二、审理方式
- 三、再审中的撤诉
- 四、对原审被告人不出庭的处理
- 五、重点审查与全面审查
- 六、再审的审理程序规定
- 七、中止执行及强制措施
- 八、中止审理与终止审理
- 九、重新审判后的处理
- 十、再审的期限
- 第十九课执行
- 第1讲 执行概述
- 一、执行的依据
- 二、执行机关
- 第2讲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 一、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
- 二、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判决的执行
- 三、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 四、财产刑和附带民事裁判的执行
- 五、无罪和免除刑罚判决的执行
- 第3讲 执行的变更程序
- 一、死刑停止执行程序
- 二、死刑缓期执行的变更
- 三、暂予监外执行
- 四、减刑、假释
- 第4讲 对新罪和申诉的处理
- 一、对新罪、漏罪的处理
- 二、发现错判和对申诉的处理
- 第二十课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 第1讲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概述
-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与功能
-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
- 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与普通刑事诉讼程序的关系
- 第2讲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方针与原则
- 一、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与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
- 二、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原则
- 三、分案处理原则
- 四、审理不公开原则与保密原则
- 五、全面调查原则
- 六、社会参与原则
- 第3讲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制度与程序的具体规定
- 一、办案主体专门化
- 二、立案程序
- 三、辩护制度
- 四、适用强制措施
- 五、侦查程序
- 六、审查起诉程序
- 七、审判程序
- 八、执行程序
- 九、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
- 第二十一课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 一、适用的条件
- 二、适用的案件范围
- 三、适用的阶段
- 四、达成和解的主体
- 五、和解的对象
- 六、自愿性、合法性的审查
- 七、和解协议书的制作
- 八、和解协议的履行
- 九、达成和解协议后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
- 十、和解协议的反悔
- 十一、和解协议的无效
- 十二、对和解案件的处理
- 第二十二课缺席审判程序
- 一、缺席审判适用的条件
-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的缺席审判的具体程序
- 第二十三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 一、法律性质
- 二、适用条件
- 三、侦查机关提出没收的意见
- 四、人民检察院对没收意见的审查和处理
- 五、法院的管辖和审判组织
- 六、法院对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的审查和处理
- 七、没收违法所得的公告与送达
- 八、利害关系人的认定及其申请参加诉讼
- 九、没收违法所得案件的审理程序
- 十、没收违法所得案件的第二审程序
- 十一、终止没收程序案件的审理
- 十二、审理过程中启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 十三、没收程序案件的审理期限
- 十四、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救济措施
- 第二十四课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 一、概念、性质和特征
- 二、适用条件
- 三、启动程序
- 四、决定程序
- 五、救济程序
- 六、强制医疗的交付执行
- 七、强制医疗的解除程序
- 八、强制医疗案件的检察监督
- 第二十五课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 第1讲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概述
- 一、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
- 二、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所适用的案件范围
- 三、涉外刑事诉讼所适用的法律
- 第2讲 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 一、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
- 二、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制度
- 第3讲 刑事司法协助(略,见本书第二课第14讲)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