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3千字
字数
2014-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国民党政治家与日本观变迁。
内容简介
戴季陶(1891-1949)清末留学日本,归国后作为孙中山的心腹、机要秘书兼日语翻译,始终活跃于近代中日关系第一线,后成为中国国民党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并且,他还以其一部《日本论》闻名于世。
本书充分发掘海内外第一手档案资料,考察戴季陶活动,以戴季陶的经历、思想及日本观的变迁为纵轴,以各时期中国的政治形势、对日舆论及孙中山的日本观为横轴,从整体上立体地捕捉戴季陶对日本的认识。
书稿基础为2002年完成的东京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2月刊行日文版《戴季陶と近代日本》(法政大学出版社),得到学界好评,并荣获第三届山口一朗纪念奖。今由作者本人译为中文,日方出版社免费授予中文出版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绪论 戴季陶研究的现状
- 一 戴季陶其人
- 二 研究动向
- (一)政治活动
- (二)政治思想
- (三)日本观
- 三 史料和方法
- (一)史料的概要
- (二)研究方法
- (三)内容的构成
- 第一章 与日本之邂逅
- 一 初遇日本
- (一)少年时期的教育
- (二)“新学”之路
- 二 留日热潮的酿成
- (一)“师夷制夷”
- (二)培养“亲日派”
- (三)留学教育的状况
- 三 戴季陶的日本留学
- (一)来日后的所属
- (二)日语能力的提高
- 四 在日本大学的学习
- (一)所属
- (二)学习情况
- (三)笕克彦的神权思想及对戴季陶的影响
- 五 日本留学的中断
- (一)不得已退学
- (二)救济措施
- (三)精神打击
- 小结
- 第二章 敌国日本
- 一 “天仇”时代
- (一)与孙中山之邂逅
- (二)中国存亡的危机意识
- 二 对日本之警戒
- (一)“兄弟之邦,互助之谊”
- (二)“同文同种”难敌“远交近攻”
- 三 日本敌视论
- (一)“唇亡齿寒”之危机感
- (二)日英同盟
- (三)“最大之强敌”
- 小结
- 第三章 提携国日本
- 一 从政治评论家到政治实践者
- (一)初次访日
- (二)亡命日本
- 二 将中国革命升至世界革命水平
- 三 反日民族意识之觉醒
- 四 中日提携论
- (一)国民精神
- (二)黄白人种的冲突
- (三)经济提携与海外移民提携
- 小结
- 第四章 模范与竞争对手
- 一 访问日本
- (一)单独访问
- (二)备受“厚遇”之访问
- (三)备受“冷遇”之访问
- 二 反日感情之高涨
- 三 道德性援助
- 四 批判性提携论
- (一)日本的传统政策论
- (二)“弱国无外交”
- (三)初次称赞日本之对华援助
- 小结
- 第五章 对抗与联合
- 一 集知行于一身
- (一)对新思潮的回应
- (二)经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 (三)法律的制定
- (四)自杀未遂
- 二 新旧思想的取舍
- (一)新传统的创造
- (二)阶级的调和与互让
- (三)“大破坏、大创造”与“改良、变革”
- 三 史上空前的反日运动
- 四 批判日本帝国主义
- 五 对抗、联合论
- (一)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批判
- (二)与日本特权阶级之对抗
- (三)中日平民联合
- 小结
- 第六章 从期待到幻灭
- 一 “大革命时代”中的轨迹
- (一)在革命的洪流中
- (二)访日外交活动
- 二 三民主义与民族国际
- (一)一个主义的坚持
- (二)“天下三分策”
- 三 反日舆论的理性化
- 四 对日本国民的期待
- 五 幻灭性日本论
- (一)前近代社会、国家论
- (二)近代社会、国家论
- (三)现代社会、国家论
- (四)日本人的民族性
- 小结
- 第七章 “剿共”与抗日
- 一 国难当头
- (一)新国家的建设
- (二)对九一八事变的回应
- (三)备战与抗战
- (四)忧虑之中逝去
- 二 国际化战略
- (一)对九一八事变采取的国际化战略
- (二)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原因及其评价
- (三)中日战争中联美抗日的主张
- 三 日本非敌论
- 小结
- 结论 戴季陶日本观的变迁
- 一 戴季陶日本观的轨迹
- 二 戴季陶与日本
- 附录一 戴季陶访日录
- 附录二 戴季陶与日本相关史料
- 一、 戴季陶生前发表的著述
- 二、 中国关于戴季陶的新闻报道
- 三、 日本关于戴季陶的新闻报道
- 四、 关于戴季陶的其他史料
- 附录三 宫崎滔天家藏与戴季陶有关的书简
- 一、 戴季陶致宫崎滔天书简
- 二、 与戴季陶有关的其他书简
- 参考文献
- 一、 戴季陶论著
- 二、 其他文献
- (一)中文著作
- (二)日文著作
- (三)英文著作
- 人名索引(按字母顺序)
- 事项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