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用户运营:以人为中心,提高运营效率与效果。

内容简介

用户运营是以人为中心的运营手段,以贴近用户,团结用户,引导用户为手段的运营方式。在用户运营的早期,运营人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干预。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后,必然会积攒可观的用户数量。可是我们必须不骄不馁,在用户的拉新、留存、促活、转化方面多多思考,以提高运营的效率与效果。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解决用户运营方面的问题,本书内容先讲解了用户运营究竟在运营什么,告诉大家用户运营的重要性;随后又讲解了用户运营的落脚点——数据分析、用户行为轨迹复盘——行为分析、谁是你的上帝——用户画像、组织架构与考核——团队组建,告诉大家做好用户运营需要做好哪些前提工作;接着又讲解了如何做好用户运营的关键点,比如,运营冷启动期——种子用户、把规模做起来——用户拉新、提高用户转化率——用户留存、提升用户活跃度——用户促活、用户流失分析——用户的流失与召回、用户运营落地形式——社区、新媒体、社群、活动;最后又介绍了用户运营的目标——收益,收益是用户运营的最终目的。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前 言
  • 目录
  • 第1章 用户运营究竟在运营什么
  • 1.1 用户至上,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定位模式
  • 1.1.1 用户真正成了上帝
  • 1.1.2 用户运营的重要性
  • 1.2 用户运营应达到的三种效果
  • 1.2.1 搭建完整的用户体系
  • 1.2.2 引导用户产生优质UGC
  • 1.2.3 提高产品附加值
  • 1.3 分答上线20天获风投估值过亿
  • 1.3.1 名人+话题刷屏朋友圈
  • 1.3.2 用户运营功不可没
  • 第2章 数据分析:用户运营的落脚点
  • 2.1 AARRR模型理论
  • 2.1.1 什么是AARRR模型
  • 2.1.2 用AARRR模型做用户运营的五个要点
  • 2.2 数据收集的方法
  • 2.2.1 常用的第三方数据分析工具
  • 2.2.2 埋点统计,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数据
  • 2.3 关于用户数据的三点补充
  • 2.3.1 重视日常用户运营数据整理
  • 2.3.2 建立“用户反馈—需求—完善”系统
  • 2.3.3 撰写数据报告的7个基本步骤
  • 第3章 行为分析:用户行为轨迹复盘
  • 3.1 学会分析用户行为数据
  • 3.1.1 挖掘潜在需求
  • 3.1.2 检测执行效果
  • 3.1.3 进行优化和迭代
  • 3.2 监控用户行为,维护品牌声誉
  • 3.2.1 达到一定规模时的用户运营特点
  • 3.2.2 及时为用户定下规则
  • 3.2.3 如何建立良性可控的用户模型
  • 3.3 用户分类及对应运营方法
  • 3.3.1 如何快速划分用户
  • 3.3.2 对不同分类用户要用对运营方法
  • 3.3.3 必要时对核心用户进行一对一服务
  • 第4章 用户画像:谁是你的上帝
  • 4.1 在谈用户时究竟在谈什么
  • 4.1.1 消费者、用户、顾客、客户间的区别
  • 4.1.2 构建更精准用户画像的意义
  • 4.2 快速划分用户的方法
  • 4.2.1 区域
  • 4.2.2 年龄
  • 4.2.3 消费能力
  • 4.2.4 需求
  • 4.2.5 频率
  • 4.3 用户需求的采集、提炼与验证
  • 4.3.1 用户需求:产品设计的驱动力
  • 4.3.2 常见的四种采集用户需求的方法
  • 4.3.3 提炼用户需求的五种方式
  • 4.3.4 验证真实用户需求的方式
  • 第5章 团队组建:组织架构与考核
  • 5.1 从零搭建运营团队
  • 5.1.1 产品开发阶段便要引入运营角色
  • 5.1.2 备受热捧的精益创业模式
  • 5.2 运营团队组织架构
  • 5.2.1 运营团队组织架构详解
  • 5.2.2 用户运营岗位职责
  • 5.2.3 怎样招到合适的运营人才
  • 5.3 用户运营业务流程
  • 5.3.1 用户运营工作流程五要素
  • 5.3.2 提前做好分工与人员安排
  • 5.4 用户运营人员考核要点
  • 5.4.1 如何界定用户运营工作的有效性
  • 5.4.2 考核运营人员的六个维度
  • 第6章 如何运营冷启动期的种子用户
  • 6.1 什么是产品冷启动难题
  • 6.1.1 从0到1的冷启动
  • 6.1.2 冷启动时期的注意事项
  • 6.2 找到最初的种子用户
  • 6.2.1 为什么需要种子用户
  • 6.2.2 理想的种子用户长什么样
  • 6.2.3 获得种子用户的五种方法
  • 6.3 种子用户运营要点
  • 6.3.1 大量沟通,及时处理反馈
  • 6.3.2 超预期才有口碑
  • 6.3.3 线下同样建立强链接
  • 6.4 种子期要重点关注的三项指标
  • 6.4.1 网络效应密度
  • 6.4.2 内容增加度
  • 6.4.3 访问频度
  • 第7章 拉新:把规模做起来
  • 7.1 常见的用户拉新方式
  • 7.1.1 用户运营三要素:拉新、留存、促活
  • 7.1.2 新用户注册流程要最简化
  • 7.1.3 常见的12种拉新方式
  • 7.2 设计好新手引导
  • 7.2.1 5W+1H,六个新手引导策略
  • 7.2.2 QQ空间4.0经典新手引导玩法
  • 7.3 突出展现新手特权
  • 7.3.1 五种杀伤力最强的新手特权
  • 7.3.2 百度糯米:新用户一毛钱吃大餐
  • 第8章 留存:提高转化率
  • 8.1 用户转化常见问题
  • 8.1.1 有关用户转化的三个常见误区
  • 8.1.2 提升用户转化率四部曲
  • 8.2 用户分级
  • 8.2.1 用户结构的四个层级
  • 8.2.2 用户运营中的“二八法则”
  • 8.3 用户留存
  • 8.3.1 用户留存率的正确计算方式
  • 8.3.2 用户留存数据分析要点
  • 8.3.3 不同层级用户的留存方法
  • 第9章 促活:提升用户活跃度
  • 9.1 什么是活跃用户
  • 9.1.1 活跃用户与留存用户之间的关系
  • 9.1.2 活跃用户界定准则
  • 9.2 提升用户活跃度的方法
  • 9.2.1 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六个手段
  • 9.2.2 用户周期的三个阶段及相应促活方式
  • 9.3 搭建完善的用户成长体系
  • 9.3.1 用户分级成长体系
  • 9.3.2 用户积分商城体系
  • 9.3.3 定期/非定期发放用户优惠券
  • 9.3.4 用户套餐折扣满减
  • 9.3.5 用户评价成长体系
  • 9.4 如何做好活跃用户的数据分析
  • 9.4.1 常用促活数据分析技巧
  • 9.4.2 日留存数据
  • 9.4.3 评论的价值
  • 第10章 用户流失与用户召回
  • 10.1 正确认识用户流失
  • 10.1.1 区分常用用户与流失用户的方法
  • 10.1.2 流失用户的数据表现
  • 10.1.3 新用户流失率重点关注
  • 10.2 用户流失分析的四个误区
  • 10.2.1 样本选择错误
  • 10.2.2 不分析用户行为
  • 10.2.3 流失期限定义不合理
  • 10.2.4 想尽可能多地挽回已流失用户
  • 10.3 如何有效减少用户流失
  • 10.3.1 产品循序渐进,不要一次改动过大
  • 10.3.2 运营推送精准,不打扰用户
  • 10.3.3 流失用户回访要及时
  • 10.3.4 对流失用户要区别对待
  • 10.3.5 建立用户流失预警机制
  • 10.4 对流失及沉睡用户进行召回
  • 10.4.1 整理流失用户诉求,确定召回策略
  • 10.4.2 四种常见的用户召回方法
  • 10.4.3 如何提高用户召回效果
  • 第11章 四种常见的用户运营落地形式
  • 11.1 社区运营
  • 11.1.1 社区out了吗
  • 11.1.2 垂直领域社区依旧坚挺
  • 11.1.3 小米社区:为“发烧”而生的“米粉”聚集地
  • 11.2 新媒体运营
  • 11.2.1 服务号与订阅号该如何选择
  • 11.2.2 各大新媒体平台的优缺点
  • 11.3 社群运营
  • 11.3.1 用户圈层与社群化运营
  • 11.3.2 如何维护社群热度
  • 11.3.3 如何避免被用户屏蔽
  • 11.3.4 能把新品发布会开成“春晚”的锤友会
  • 11.4 活动运营
  • 11.4.1 线上活动,提升活跃度与参与感
  • 11.4.2 线下活动,提升产品口碑
  • 11.4.3 新世相打造“逃离北上广”IP
  • 第12章 收益:用户运营的目标
  • 12.1 认识用户生命周期
  • 12.1.1 用户生命周期理论
  • 12.1.2 利用用户生命周期分层管理
  • 12.2 用户获取成本——收益核算
  • 12.2.1 确立单个用户获取成本上限
  • 12.2.2 筛选收益用户群体
  • 12.2.3 制订收益策略
  • 12.3 常见用户收益模式
  • 12.3.1 广告+电商
  • 12.3.2 付费会员
  • 12.3.3 会员定制化需求
  • 封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