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15-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剖析中国中央政府制定重大公共政策,揭示独特“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及民主决策的特点。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五年规划编制为例,剖析了中国中央政府如何制定重大公共政策,概括提炼出中国独特的民主决策模式,即“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这一模式是指一套旨在集中各方面参与者智慧、优化决策质量的程序和机制,包括屈群策、集众思、广纳言、合议决、告四方五个环节。书中提出,中国政策制定经历了内部集体决策、“一言堂”决策、内部集体决策重建、咨询决策、走向公共决策五个阶段。书中论述了中国政策民主的特点:重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参与者和决策者的双向参与;“自下而上”驱动和“自上而下”驱动相结合;注意吸收外国专家和机构的意见;重视不同决策主体事前的充分协商。
目录
- 封面
- 版权信息
- 目录
- 绪言 史诗般的伟大复兴
- 第一章 计划、规划与中国制度模式[1]
- 一、计熟事定,举必有功
-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三、本书的内容
- 第二章 “集思广益”民主决策模式
- 一、集思广益的政道传统
- 二、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 三、科学民主决策体制的探索
- 四、“集思广益”决策模式
- 五、“集思广益”决策圈
- 六、“集思广益”决策机制
- 第三章 五年计划的四代决策模式
- 一、1.0版本:内部集体决策(“一五”至“二五”前期)
- 1.中共中央设置政策议程
- 二、0.0~0.2版本:一言堂决策(“二五”后期至“四五”)
- 三、1.1~1.2版本:内部集体决策重建(“五五”至“六五”)
- 四、2.0~2.2版本:咨询决策(“七五”至“九五”)
- 五、3.0~3.2版本:“集思广益”决策(“十五”至“十二五”)
- 六、小结
- 第四章 国家“十二五”规划出台始末
- 一、基本思路研究(2008年11月—2010年2月)
- 二、党中央《建议》编制(2009年2月—2010年10月)
- 三、正式编制《纲要》(2010年2月—2011年3月)
- 四、结论:集体智慧的结晶
- 第五章 民主的决策
- 一、逆向参与:沉默的大多数同样重要
- 二、决策者调查会
- 三、动员式意见征集
- 四、正式渠道的公众意见征集
- 五、非正式渠道的公众表达
- 第六章 科学的决策
- 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 二、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坚实大地
- 三、千千万万个“外脑”
- 四、利用外国智力
- 五、中国特色的纠错机制
- 第七章 集思广益的专断
- 一、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 二、党中央的统合决策
- 三、“社会工程师”的顶层设计
- 四、事前协商吸纳事后掣肘
- 五、全国一盘棋
- 第八章 民主的含金量:龙象之争
- 一、编制机构与编制步骤
- 二、起草机制:专题研究vs.深入调研
- 三、咨询机制:政策妥协 vs.广纳群言
- 四、公众参与机制:正向参与 vs.逆向参与
- 五、决策机制:行政决策vs.国家决策
- 六、小结:决策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 第九章 决策民主之路其修远
- 一、专业化:精英决策的“皇帝新装”
- 二、缺乏约束的集中:走走过场的民主
- 三、分利集团:碎片化的危险
- 四、见异思迁:危险的方向
- 五、通向优质民主的道路
- 结语 中国秘诀:集思广益
- 附录 五年计划编制编年简史(1951—2006年)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