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5千字
字数
2023-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介绍城市形象与城市想象的关系。
内容简介
好的城市形象能为一座城市创造良好的声誉与品牌价值,也能带来关于城市未来发展的美好想象。
本书书收录了近几年“丁俊杰看城市”微信公众号所发表的原创文章,涵盖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城市形象与旅游传播、城市形象与城市发展转型等方面内容。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城市领域自媒体平台,“丁俊杰看城市”微信公众号长期关注城市形象、区域品牌与传播、城市转型、乡村振兴等热点话题,为中国城市与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书还收录了近几年来丁俊杰教授在城市、文旅相关论坛的若干篇演讲实录,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辑一丁俊杰观城札记
- 篇一 城市未来,为谁而来
- 一、城市,究竟是谁的城市?
- 二、休闲是城市的一种标配
- 三、“以人为本”的城市休闲系统的构建
- 篇二 文化产业:让城市更美好
- 一、城市的困境
- 二、城市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 三、文化产业是城市形象定位的组成部分
- 四、文化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
- 篇三 作为书店载体的城市与作为城市文化标杆的书店
- 一、书店和城市的关系解读
- 二、书店在城市中的作用挖掘
- 三、城市实体书店的发展路径
- 篇四 旅游传播立足旅游,更要超越旅游
- 一、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情景共享的传播媒介
- 二、旅游传播是一种沟通方式
- 三、旅游传播的新特点:从宣传到传播的六大转变
- 四、旅游传播的趋势:多元参与
- 篇五 文化产业发展是考验全局观和前瞻性思维的“民生工程”
- 一、文化产业是城市新的增长点
- 二、文化产业发展非朝夕之事
- 三、储存、流传、创新:文化城市的未来
- 篇六 “浪漫之都”大连:请别停下你浪漫的舞步
- 篇七 唐山:还需要补好城市营销课
- 一、新城市战略下的世园会:营销唐山城市新形象
- 二、打造大唐山城市格局
- 三、几点建议
- 篇八 我们的空间与空间媒体
- 篇九 大咖对话:乡村美学与文旅实践
- 辑二城市形象与旅游传播
- 篇一 旅游传播的全球价值
- 篇二 预见2019:旅游传播十大趋势
- 趋势一:小屏幕+移动场景+社交,内容营销的进一步去中心化
- 趋势二:在地—在场—在线,传播就是生产力
- 趋势三:通过在地文化IP活化构建内容生产的核心与IP价值增值体系
- 趋势四:优质内容依然是传播的核心
- 趋势五:景城融合的人文浸润式传播
- 趋势六:科技为旅游传播赋能,创造互动+消费+场景的沉浸式体验营销
- 趋势七:跨界合作让旅游拥有无限可能
- 趋势八:传播是要找到城市和人的情感解码器
- 趋势九:得青年者得天下
- 趋势十:融手段、融内容、融事业、融产业是文旅融合的亮点
- 篇三 预见2020:文化旅游传播十大趋势
- 趋势一:2020,新一波的口号和视觉再造
- 趋势二:2020,文创将更大规模地迎来“集体上网潮”
- 趋势三:2020,非遗的开发与展示将更场景化、体验化、生活化、产品化
- 趋势四:新技术催生新传播,5G引发传播革命
- 趋势五:文旅借力国潮,从文化认同到消费认同
- 趋势六:2020,文旅传播的优质内容依然是稀缺资源,好的内容依然是核心竞争力
- 趋势七:没有运营的IP是没有价值的IP
- 趋势八:拥抱下沉市场,关注新消费群体
- 趋势九:在网红流量时代,不仅要追求“有意思”,更要追求“有意义”
- 趋势十:品牌对于文旅消费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如何评估文旅融合之后的消费
- 篇四 预见2022:文化旅游传播十大趋势发布
- 趋势一:2022年在地文化IP的开发会更加风起云涌
- 趋势二:2022年,“沉浸”正像大水一样漫灌城市
- 趋势三:“以人为媒”的时代,传播模式与传播链路将进一步转化
- 趋势四:媒体决定趋势,了解平台特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传播策略
- 趋势五:有网就会诞生网红目的地,问题是天花板应当如何突破
- 趋势六:文旅传播中IP造星秘密——社交传播的过程,就是IP人设的过程
- 趋势七:文旅传播中的语态变革——从电视语态到社交语态
- 趋势八:文旅传播3.0——发现热点,借势传播
- 趋势九:文旅新消费场景——数字化、流量驱动、内容运营
- 趋势十:文旅的创意距离商业创意究竟有多远
- 篇五 酷MA萌的零版税战略
- 一、酷MA萌的零版税战略
- 二、酷MA萌效益
- 篇六 夏威夷旅游传播秘籍:“Aloha”平衡战略
- 一、夏威夷旅游“无为而无不为”原则
- 二、用讲故事实现互联互通
- 三、友善团结的“Aloha”文化
- 四、用创新技术与世界互联互通
- 五、针对不同市场的夏威夷旅游推广手段
- 篇七 旅游传播VS国家品牌、城市品牌塑造
- 篇八 当地居民和目的地营销的关系
- 篇九 B2B、B2C两种营销策略在旅游传播中的交替使用
- 辑三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
- 篇一 城市文化断想:传统的割裂与现实的困境
- 一问:中国城市的文化割裂缘于何故
- 二问:城市文化割裂表现何在
- 三问:城市人的焦虑从哪里来
- 四问:城市文化如何观照城市人
- 五、结语
- 篇二 城市文化传播的“沉浸”革命
- 一、城市文化传播的基本命题
- 二、城市,巨大的文化感官
- 三、城市文化传播的新革命——沉浸式共存
- 四、成都的存在意义
- 篇三 特色小镇建设的五个着力点
- 一、特色小镇贵在服务在地
- 二、特色小镇特在创意营造
- 三、特色小镇优在品牌产业
- 四、特色小镇长于包容增长
- 五、特色小镇重在文化治理
- 篇四 城市色彩:表述城市精神
- 一、色彩是一种可以表达精神的语言
- 二、色彩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色彩
- 三、广义色彩是“五觉”的,价值超越外在美
- 四、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审视城市色彩
- 五、人是色之母,光是色之父
- 六、转型的中国,广义色彩大有可为
- 篇五 生态·文化·人:城市发展规律之探寻
- 一、生态是城市发展的源动力
- 二、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 三、人是决定城市发展的向心力
- 四、结语
- 篇六 城市需要24小时书店吗
- 一、一座城市容得下几家24小时书店
- 二、24小时书店:关乎心灵的精神文化地标
- 三、24小时书店对城市意味着什么
- 篇七 是时候,卸下城市文化不能承受之重了
- 一、城市文化如何化繁从简
- 二、城市文化如何化抽象为具象
- 三、城市文化如何与现代接轨
- 篇八 场景革命,面向艺术和商业的非遗
- 一、学术创新:让非遗回归现场(理论基础)
- 二、行业创新:引入职业非遗策展人概念(人才基础)
- 三、方法论创新:“+非遗”——审美再造、功能重构、设计赋能、品牌跨界IP缔造(方法论基础)
- 辑四城市形象与城市想象
- 篇一 重大事件传播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影响
- 一、重大事件对城市品牌的作用机制
- 二、重大事件的策划、举办与制造
- 三、通过公众人物吸引注意力
- 四、借助多元媒体手段进行传播
- 五、借助重大事件进行产业整合
- 篇二 日本旅游传播和商业传播中的“萌力量”
- 一、何为“萌力量”
- 二、“萌力量”在旅游传播中的应用
- 三、“萌力量”在商业传播中的应用
- 篇三 宣传片走出去城市就真的走出去了吗
- 篇四 城市形象的视觉塑造
- 一、城市形象塑造与纪录片的市场化
- 二、城市形象与纪录片的审美
- 篇五 找准资源打好牌,城市营销也可以走捷径
- 一、成功案例简析
- 二、成功案例原因分析
- 篇六 工业之城:从工业生产重镇到创意生活城市
- (一)中国铁路的源头:工业时代的两端
- (二)唐山工业博物馆:中国工业的历史回响
- (三)南湖:工业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型的典范
- (四)结语
- 篇七 文旅地产的“中国魔咒”
- 一、为何高烧
- 二、各大门派与招数
- 三、“中国魔咒”的本质与症结
- 四、药到病不除
- 篇八 魅力城市检验亚洲城市的软实力
- 一、城市的软实力属性
- 二、城市如何提高影响力和吸引力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