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传统形而上学视角解读费希特知识学是可能的吗?

内容简介

本书中,作者独辟蹊径,以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论为基本线索,批判性地考察了费希特在1794,1798/99和1812年三个版本的知识学形态,指明了它们的内在的演进线索。

本书指出,知识学的困境与“发展一种同时是存在论的形而上学”这一努力相关联。费希特要求,借助先验哲学的思维方式,不仅仅要去阐明其自身并不“存在”的存在者根据,而且要去推导出存在者的实存和规定。作者认为,这一要求太高,从而导致了知识学的内在张力与不断重写。

作者主张,我们应该将存在论从形而上学中划分出去,存在论要自立门户。本书以其深刻的洞见,将费希特哲学放置到传统形而上学的视野去考察,不但对我们理解费希特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理解传统形而上学很有裨益。尤其是该书分析了1798/99和1812两个版本的知识学,对中文学界的后期费希特哲学研究所有帮助。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 导论
  • 一、这个问题的论述史
  • 1. 亚里士多德的方针
  • 2. 中世纪对形而上学的规定
  • 3. 德国学院派哲学和沃尔夫的形而上学概念
  • 4. 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改革
  • 二、费希特对形而上学的态度
  • 三、费希特文献的新发展
  • 第一章 作为形而上学的知识学
  • 一、费希特的哲学模式
  • 二、唯心论vs.实在论——关于独立事物的难题
  • 1. 自由作为形而上学的主题
  • 2. 表象理论的形而上学意涵
  • 3. 存在论规定的可推导性——对康德的批判
  • 4. 唯心论的先验性
  • 三、知识学作为探讨存在的理论
  • 1. 产生和效用
  • 2. 对存在之根据的追问
  • 3. 唯心论与存在论传统的关系
  • 4. 对费希特批判存在论的反批判
  • 第二章 《知识学》(1794)
  • 一、结构与主题
  • 二、《知识学》(1794)的论证线索
  • 1. 实践部分的功能
  • 2. 线性与循环的科学模型——实践唯心论
  • 3. 想象力理论
  • 三、《知识学》(1794)的形而上学
  • 1. 逻辑学和形而上学
  • 2. 作为意识的自我
  • 3. 反题-合题方法——费希特的辩证法
  • 4. 规定性:存在与自我的统一原则
  • 5. 范畴:自我与非我关系的规定性
  • 6. “阻碍”学说
  • 总结
  • 第三章 《新方法》(1798—1799)
  • 一、结构与主题
  • 1. 自我的框架结构
  • 2. 自身规定的可能性条件
  • 3. 自我意识的建构
  • 附释:关于费希特的《自然法权基础》(1796)和《伦理学体系》(1798)
  • 二、作为理智直观的自我
  • 1. 陈述
  • 2. 批评
  • 三、存在的演绎
  • 1. “存在”作为逻辑的必然性
  • 2. “存在”作为自由的结果
  • 四、综合的思维——真理与现象
  • 总结
  • 第四章 《知识学》(1812)
  • 一、晚期知识学的一般特征
  • 二、晚期导论性作品中“存在”的多重意义
  • 1. 《知识学导论》(1813)——关于“存在”的论说
  • 2. 无神论的争论——存在与实体性
  • 3. 《意识的事实》(1813)——存在与显象
  • 4. 费希特晚期作品中与存在论传统中的可能性概念
  • 三、《知识学》(1812)
  • 1. 绝对者及其显象
  • 2. 幻象的创生
  • 附释:自《知识学》(1801)起主客统一性建基于绝对存在
  • 3. 现实性
  • 4. 存在与观看——形而上学与先验哲学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