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唐代韦氏家族文学影响的新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把唐代京兆韦氏家族置于唐代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其文化传承、文学观念及创作,分析社会环境如科举制度、婚嫁关系等方面对家族文化及文学创作的影响,为唐代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序言
  • 绪论
  • 第一章 韦氏族姓溯源与士族地位确立
  • 第一节 韦氏族姓溯源
  • 第二节 韦氏家族的形成
  • 第三节 韦氏士族地位的确立
  • 第二章 隋唐时期韦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 第一节 隋唐之前韦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 第二节 入隋后韦氏势力的巩固与发展
  • 第三节 唐代韦氏家族政治地位的全面提升
  • 第四节 《韦匡伯墓志》与隋唐变局
  • 一 韦匡伯世系
  • 二 《韦匡伯墓志》考释
  • 三 韦匡伯女与王世充东都政权之关系
  • 四 李世民再娶韦匡伯女、从女的政治意义
  • 第五节 中宗朝政局与东山宴饮之关联性
  • 一 中宗时期的政治态势暨东山宴饮之背景
  • 二 韦嗣立山庄东山宴饮之意义
  • 三 韦嗣立山庄东山宴饮的政治意蕴
  • 第三章 唐代京兆韦氏的家学与家风
  • 第一节 韦氏家学的《诗》《礼》转移
  • 第二节 韦氏家学的诗文共进
  • 第三节 韦氏家学的艺术追求
  • 第四节 韦氏的孝悌尚俭家风和谨严家教
  • 第五节 韦氏家族女性成员的精神生活
  • 一 韦氏家族妇女信仰佛教之原因
  • 二 韦氏女性成员对佛教的笃信
  • 第四章 科举与唐代京兆韦氏
  • 第一节 唐代士族与科举
  • 第二节 韦氏家族登科情况辑考
  • 第三节 韦氏登科分析
  • 第四节 科举对韦氏家族的推助之功
  • 一 家族性质嬗变
  • 二 家族观念转型
  • 三 延缓韦氏家族的衰亡
  • 第五节 科举与韦氏势力的式微
  • 第五章 唐代韦氏家族的婚姻
  • 第一节 韦氏士族圈内婚研究
  • 一 与关陇士族通婚分析
  • 二 与山东士族通婚分析
  • 第二节 韦氏与李唐皇族的婚姻
  • 第六章 韦氏家族文学概况
  • 第一节 韦氏家族著述
  • 第二节 韦氏家族文学创作概况
  • 第三节 韦氏家族文学在唐代的接受状况
  • 第七章 韦氏家族的文学交往
  • 第一节 韦氏家族文学交往的形式
  • 第二节 韦氏家族文学交往的特点
  • 第三节 韦氏家族文学交往的意义
  • 第八章 韦氏家族与中宗景龙时期诗坛
  • 第一节 景龙时期韦氏家族政治、文学活动编年
  • 第二节 景龙朝韦氏诗歌创作特点及文学史意义
  • 第三节 景龙三年东山宴饮诗作之文化意义论析
  • 一 东山宴饮之地点时间
  • 二 东山别业之自然景色
  • 三 东山别业之人造景观
  • 四 东山别业之破落
  • 第九章 韦应物诗歌的家族意识
  • 第一节 韦应物诗中的家族情怀
  • 第二节 韦应物族内交往诗之家族意识
  • 一 韦应物诗中所见诸弟考证
  • 二 韦应物族内交往诗中的浓厚家族意识
  • 第三节 韦应物悼亡诗中的恩爱亲情
  • 第十章 韦庄文学活动研究
  • 第一节 韦庄在杜诗接受史上的位置
  • 一 唐人选唐诗中杜诗的尴尬
  • 二 韦庄《又玄集》选诗特点及杜诗入选原因
  • 三 韦庄《又玄集》选杜之意义
  • 第二节 韦庄讳言《秦妇吟》之原因述评
  • 一 公卿垂讶说
  • 二 俳 优 说
  • 三 触犯新朝说
  • 第十一章 韦绚、韦瓘生平著述考
  • 第一节 韦绚生平及履历考辨
  • 第二节 《刘宾客嘉话录》考论
  • 一 《刘宾客嘉话录》成书背景
  • 二 《刘宾客嘉话录》的版本
  • 三 《刘宾客嘉话录》的价值
  • 第三节 韦瓘生平考辨
  • 一 韦瓘生平考
  • 二 《周秦行纪》作者考论
  • 四 《周秦行纪》的主题及成文年代辨析
  • 附录一 唐代京兆韦氏家族重名者考辨
  • 附录二 唐代京兆韦氏家族成员活动编年
  • 附录三 唐代京兆韦氏士族圈内婚姻情况统计表
  • 附录四 汉—唐时期京兆韦氏家族房支、谱系发展图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