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61千字
字数
2024-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了解“三农”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说: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最广大的群体,农村是最广袤的天地,讲国情不能不讲“三农”,讲现代化不能不讲“三农”,讲民族复兴也不能不讲“三农”。
本书理论与实务并重、前沿与热点兼具,自然且深度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结合国情农情,既呈现出农村改革的历史纵深感与深层逻辑,又解析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现实问题,而且包含不少新颖的调研实例,文风大气朴实。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开篇
- 第一讲 学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 重要论述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
- 一、充分认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 二、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
- 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蕴含的价值观、方法论和“三农”情怀
- 积极投身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 第二讲 农村改革的历史逻辑
- 农村改革的背景和历程
- 农村改革的深层逻辑
- 农村改革的经验启示
- 第三讲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十几亿人要吃饭是中国最大的国情
- 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个永恒的课题
- 二、当前我国及国际粮食供求形势
- 三、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
- 一、粮食安全在探索中前行
- 二、保障粮食安全任重道远
- 三、多措并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第四讲 中国农业生产力布局
- 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的重大意义和原则
- 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力布局的战略定位
- 我国重要农产品分品种区域布局
-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好农业生产力布局
- 第五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与意义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撑保障
- 第六讲 关于乡村产业发展
-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 乡村产业的内涵和类型
- 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模式
- 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及所需政策
- 第七讲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 农业现代化的总体情况
-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原则和标准
- 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和任务
-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方式
- 第八讲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 为什么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 什么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模式类型
- 怎样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 第九讲 农业绿色发展
- 农业绿色发展概述
- 一、一般概念
- 二、国际热点
-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历程
-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几个重点问题
- 一、第一个问题,耕地保护
- 二、第二个问题,农业面源污染
- 三、第三个问题,农业生态系统退化
- 四、第四个问题,农村人居环境
-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路举措
- 一、战略要求
- 二、统筹保生态、保供给、保收入之间的关系
- 三、政策举措
- 第十讲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
- 回望中国农业科技取得的革命性进步
- 一、古代农业科技世界领先
- 二、近代农业科技缓慢发展
- 三、现代农业科技加速变革
-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哪些科技支撑?
- 一、聚焦“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困境
- 二、加快布局战略性、引领性的基础原创技术,争夺“制高点”优势
- 三、加快构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生态循环技术,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 四、树立“大食物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满足“粮食安全”的需求
- 新时代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路径
- 一、“由谁来创新”,农业科技进步归根到底要靠人才
- 二、“动力哪里来”,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
- 三、“水平怎么提”,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撑保障是战略科技力量
- 四、“成果如何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点环节是推广教育
- 五、“创造靠什么”,农业科技进步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 第十一讲 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
- 中国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与国际比较
- 一、中国土地制度演进中的典型形态
- 二、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百年发展
- 三、国外主要的土地制度及特点
- 四、中外土地制度变迁的规律性特征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实践
- 一、确立阶段(改革开放之初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 二、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
- 三、深化阶段(党的十八大至今)
- 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要求和方向
- 一、深刻认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客观要求
- 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论述
- 三、准确把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的总体方向
-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研究的若干实际问题
- 一、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
- 二、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 三、处理好规模经营与小农户发展关系
- 四、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 五、建立土地承包权自愿有偿退出制度
- 六、强化耕地保护制度
- 七、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制度
- 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 九、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
- 十、改革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制度
- 第十二讲 关于农业对外合作
- 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基本情况
- 一、农业对外合作的概念
- 二、农业对外合作的内容和作用
- 三、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的历程
- 农业贸易
- 一、农业贸易的三大功能
- 二、农业贸易的四大特征
- 三、全球农业贸易形势
- 四、我国农业贸易的发展历程
- 五、当前我国农业贸易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 区域农业合作
- 一、关于中美农业合作
- 二、关于中国与欧盟农业合作
- 三、关于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
- 四、关于中拉农业合作
- 五、关于中非农业合作
- 六、关于中俄农业合作
- 七、关于中加农业合作
- 八、关于中日农业合作
- 九、关于中澳农业合作
- 十、关于中新农业合作
- 第十三讲 关于农民收入问题
- 农民收入的本质与内涵
- 一、农民收入的本质
- 二、农民收入的内涵
- 改革开放以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举措、效果及问题
- 一、政策举措
- 二、存在问题
-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与对策
- 一、从提高粮价到拓展农业产业链
- 二、资源性、财产性收入的实现
- 三、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 四、完善生产性补贴政策,加大生态性补贴力度
- 五、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措施
- 六、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县域城乡公共福利政策制度并轨、标准接轨
- 七、扶持乡村产业发展
- 八、农村多功能开发利用
- 九、支持重点地区农民增收
- 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 十一、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
- 第十四讲 农民工问题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农民工的产生及演变轨迹
- 一、农民工产生的背景
- 二、农民工的演变轨迹
- 农民工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一、农民外出务工成为农民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
- 二、农民外出务工是加快中国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 三、农民外出务工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力量
- 四、农民进城务工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文明辐射农村的现实途径
- 中国特色的农民工制度
- 一、中国农民工制度形成的过程
- 二、中国农民工制度的特点
- 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 一、农民工面临的问题
- 二、解决的思路和措施
- 三、具体要重视的七个方面
- 农民工的终结
- 一、农民工的流动和消亡过程
- 二、农民工终结的条件
- 第十五讲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
- 百年来我们党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的历史成就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我们党正确处理农民问题的历史经验
- 新的历史阶段需要重视和解决好的农民问题
- 一、保持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从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 二、增加农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问题
- 三、保障农民权益从而实现农村长治久安问题
- 四、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从而带动城乡融合发展问题
- 五、提升农民自身发展从而实现农民的现代化问题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