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讲述众多风云人物的人生经历,折射了一个现代化大国崛起的进程。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大国工匠》《大国脊梁》《大国小康》《大国智库》。

《大国工匠》是以我国高铁事业发展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紧扣时代脉搏,讴歌“工匠精神”,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以中国中车集团几位高级技师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滨江机车厂青年杨浪、彭薇、罗娟、宋飞等人,在中国轨道交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的交织交错。他们肩负着父辈的厚望,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刻苦钻研、挥洒青春和热血,在机械自动化尤其是高速列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使我国动车、高铁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品紧紧抓住科技强国的新时代主旋律,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是一部生动反映我国高铁技术人员工作和生活的长篇佳作。

《大国脊梁》讲述了十几位不同领域的重量级或功勋级人物——钱学森、屠呦呦、张富清、钟南山、高铭暄、樊锦诗、周有光、杨利伟、査全性、胡福明、吴炯、许海峰、王昆。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时代榜样,是中华儿女尊崇和学习的标杆。这里有他们传奇人生的访问,有他们卓越成就的记述,也有他们的忠诚、执着等个性魅力的挖掘。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幕幕生动的场景,这些标志时代发展的典型事件与象征时代精神的榜样人物,激励后来人汲取榜样的力量,在民族复兴大道上砥砺奋进。

《大国小康》讲述了决胜脱贫攻坚背后的人和事,讲述了全面小康背后的12位功勋模范。作者专访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三农专家、农业科学家与农村致富带头人,如杜润生、马洪、袁隆平、李振声、蔡昉、贺铿、谭崇台、李培林、温铁军、吴仁宝、周宝生、彭兆旺,真实再现了一些地区为实现脱贫攻坚而采取的一个个非常之计、做出的一个个非常之举,再现了中华儿女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如何高昂斗志,撸起袖子加油干,如何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大国智库》讲述了新中国崛起背后的智库力量与智囊推手。作者专访了在不同领域参与决策或提供智力支持、切实方案的学者或大家,如周南、李君如、吴良镛、李殿仁、柳斌杰、林毅夫、胡鞍钢、叶其蓁、魏纪中、周洪宇、王利明、周叶中,还原了他们出入高层参与议政或通过自己的研究影响政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背景与细节,突出他们为国家治理提供新思维的努力,在记录一些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以及决策过程时,也还原了他们的职场生涯与学术之外的人生。

目录

  • 大国脊梁
  • 版权信息
  • 钱学森
  • 平易、谦和、淡泊,他从不追求什么名和利
  • 祖国与民族,一直在他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 他多次“失踪”,每次“失踪”总是给祖国人民带来惊喜
  • 他更喜欢贝多芬的作品,我俩生活得富有情趣
  • 屠呦呦
  • 领衔科研课题攻关
  • 17个字给世界一个惊喜
  • 迟到数十年的荣光
  • 严谨而坚毅的“马大哈”
  • 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
  • 张富清
  • 泛黄报功书背后的九死一生
  • “人民功臣”打补丁的搪瓷缸
  • 脱下戎装依旧是一个“突击队员”
  • 一条腿也要把位置“站正”
  • 钟南山
  • 艰险的抗“非典”战场上他立下赫赫“战功”
  • 体育成为他的家庭特色
  • “80后”谈养生
  • 甲型h2N1流感袭来之时
  • 在狡猾而隐蔽的新冠病毒面前
  • 高铭暄
  • 风雨人生与刑法典诞生的曲折历程几乎同步
  • 在学术和教学中坚守初心
  • “法”门子弟吃上刑法学这碗饭
  • 樊锦诗
  • 让“年迈”的石窟延年益寿
  • “数字敦煌”让千年敦煌“不朽”
  • “改革先锋”的薪火相传与最大满足
  • 周有光
  • 走出青果巷的大学者解读“语文”二字的由来
  • 同两位美国名流的特别因缘
  • 半路出家的重磅语言学家
  • 罗马字母最终成为汉语拼音的背后
  • 全面而科学地阐释中国语文的现代化
  • “元老”级的“观赏动物”原来是位“新潮老头”
  • 生命从80岁开始
  • 杨利伟
  • 守望在咫尺天地间
  • 当年想飞天的“娃娃头”成了中国日行最远者
  • 半个“气象员”心中最为动听的“音乐”
  • “周末夫妻”更多的是靠电话传情
  • 一个关外小城与遥远的太空紧紧相连
  • 查全性
  • 当面向邓小平建言“恢复高考”
  • “几句真话”让教育的春天回归
  • 恢复高考首倡者同样反对“一考定终身”
  • 胡福明
  • 战斗檄文挑战“凡是派”
  • 历史雄文引发思想理论界的“大地震”
  • 把自己铸成学者加战士型的人才
  • 进行理论研究就是铸造剖析社会问题的利剑
  • 难改的是学者秉性和进取精神
  • 吴炯
  • 为仲裁法的出台鼓与呼
  • 用法管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 名门之后的诗意人生
  • 许海峰
  • 在近乎凝固的空气中缓缓地举起枪
  • 迟到半个多小时的颁奖仪式和有“伤疤”的金牌
  • 供销社营业员“走后门”成为专业射击运动员
  • 平常话少又严肃的“金牌教练”亦师亦兄
  • 摄影发烧友称读书就像射击
  • 王昆
  • “金嗓子”步入西战团前后
  • 见证经典歌剧由雏形到成型的历程
  • 首位“白毛女”头顶上的那片“天亮了”
  • “歌坛伯乐”成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始作俑者”
  • 还原“当年的味道”成为最后的心愿
  • 大国小康
  • 版权信息
  • 杜润生
  • “小脚女人”的革命与被革命
  • 首个中央涉农“一号文件”诞生的阵痛
  • 中国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的背后
  • 耄耋之年的脑子里有两个问题放心不下
  • 马洪
  • 陈云给“不吱声的小调皮”“赐名”
  • 毛泽东的床头摆放着马洪主笔的“条例”
  • 曾较早“为市场经济正名”
  • 晚年步入“第二学术黄金期”
  • 袁隆平
  • 自小我似乎与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 中央的政策对我的科研影响不小
  • 我的工作要求我像农民一样生活
  • 李振声
  • 多次粮食“危机”中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
  • 小村寨走出的大科学家
  • 让风马牛不相及的麦草开创中国远缘杂交育种的先河
  • 农民的儿子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农村
  • 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
  • 淡然直面捐巨奖背后的是是非非
  • 知情人视野里的魅力
  • 蔡昉
  • 细述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全面小康
  • “文革”知青接到“天上掉下的馅饼”
  • 从大学时代的“生吞活剥”到智囊机构的“行万里路”
  • 农业保护政策的反对者终究成为农业经济学家
  • 打“阵地战”的“穷人经济学家”
  • 贺铿
  • 困境中赛跑的健将
  • 情倾经济计量学
  • 春风化雨桃李妍
  • 为国识数乐无穷
  • 经济计量学家眼中的小康概念
  • 谭崇台
  • 从四川乐山到武汉珞珈山
  • 迎来迟到的学术青春
  • 名字同发展经济学紧紧连在一起
  • “称职的教书匠”那独特的人格魅力
  • 李培林
  • 首次提出“社会转型”理论
  • 与中央领导交流和谐社会构建方略
  • 做学问要耐得住枯燥与寂寞
  • 深入实际蹲点调研了解国情
  • 从生活变迁中洞察当今中国“社会新常态”
  • 久违的文学梦与难了的经邦济世情
  • 温铁军
  • “一号文件”破题头号问题
  • “温三农”这样炼成
  • 庄稼人的春天正大步走来
  • 吴仁宝
  • 看到有人穷就心疼的村干部也曾放过“卫星”
  • “忘本”的农民有过一次难言的大起落
  • 跻身江苏省政协常委的他留恋村支书一职
  • “能正能副”的“废物利用”
  • 高举“共同富裕”旗帜
  • 周宝生
  • 春风拂面:小山村成为一方富土、净土与乐土
  • 敢为人先:集体的家底越来越厚
  • 有胆有识:泥腿子盘起了高科技
  • 脚踏实地:走出了“一阔就变”的怪圈
  • 领跑民校:独立学院成就“田野上的希望”
  • 筑梦田园:助力精准扶贫
  • 彭兆旺
  • 一个“疯子”的八年“折腾”
  • 一朵香菇改变贫困地区面貌
  • 一个技术撬动扶贫大产业
  • 大国智库
  • 版权信息
  • 周南
  • 亲历唇枪舌剑的中英谈判
  • “小兵”深情忆“幕后总指挥”
  • “一国两制”的最先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 澳门问题谈判“渐入佳境”中的波折
  • “诗人外交家”的名字直接取自《诗经》
  • 李君如
  • 梳理“全面小康”的思想脉络与成功经验
  • 凭借勤奋和智慧在理论界纵横捭阖
  • 细述毛泽东思想给新时期的理论难题提供新思路之原委
  • 析疑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 条分缕析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疫情防控的大考
  • 吴良镛
  • 匠心妙手让古都添新韵
  • “人民建筑师”缘起一个城市的危垣残壁
  • “人居之父”致力中国城乡建设
  • 读万卷书谋万家居
  • 李殿仁
  • 甘当精神产品的“推销员”
  • “立冬”的锤炼与春天般的呵护
  • 兵法经典里的领导智慧
  • 本色将军被尊重与淡泊处世的背后
  • 柳斌杰
  • 中国被推到世界新闻的前台
  • 特别的履历诠释权力和智慧的哲学关系
  • 奠定“黄埔一期”高才生职业生涯的理论底蕴
  • 走出机关“吃螃蟹”的岁月
  • 打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攻坚战
  • 破解“读书难”与网络侵权难题
  • 林毅夫
  • 台湾明星军官特有的北大情缘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关门弟子为强国富民献心智
  • 在“比较优势”中把握中国经济的社会脉搏
  • 新结构经济学的提出
  • 胡鞍钢
  • 14亿中国人民是自己的最大靠山
  • 研究发展的可持续性却忘了自己的可持续性
  • 需要就是理由,就是发展空间
  • “鞍钢”是这样炼成的
  • 目光从未离开普通民众
  • 叶奇蓁
  • 与核电的不解之缘
  • 见证中国“核电发展的春天”
  • 发展内陆核电正当其时
  • 魏纪中
  • 在“打架”后回归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
  • 难忘与国家领导人的几次接触
  • 北京申奥台前幕后的酸甜苦辣
  • 看重“非可行性报告”的“中国体育产业第一人”
  • 没有业余时间的国际排联主席
  • 周洪宇
  • 法律“门外汉”推动建立宣誓制度
  • 执着呼吁义务教育改革,获雅号“周免费”
  • 一字一符的改动情牵教育改革攻坚
  • “组合拳”保民生稳经济促教育
  • 完善政府采购储备和区域储备机制
  • 王利明
  • 亲历物权法的艰难诞生
  • 最高讲坛上向决策者献言立法
  • 助推中国民法典的问世
  • 被一个“小薄本”带入民法的殿堂
  • 不同的角色同一个梦想
  • 周叶中
  • 红色讲坛上为中央领导讲宪法
  • 为中央开风气之先叫好
  • 普法“播种机”的千余场讲座打动大江南北
  • 一位学者“三级跳”的奥秘所在
  • 为了没有遗憾而付出的背后
  • 大国工匠
  • 版权信息
  • 楔子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章
  • 第三十章
  • 第三十一章
  • 第三十二章
  • 第三十三章
  • 第三十四章
  • 第三十五章
  • 尾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3个评分

出版方

天地出版社·华夏盛轩

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8年08月18日,注册地址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三区3号楼7层,主要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资料编辑;版权贸易;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