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3千字
字数
2021-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2018年11月第四届中国边疆学理论创新与发展高层学术会议的记录。
内容简介
从2013年第一本《中国当代边疆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到本书,粗略但清晰地记录了中国边疆理论向中国边疆学迈进的历史,或许不需要再一个十年,我们可以见证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的初步构筑完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夯实构建中国边疆学的基础
- 第一编 第四届中国边疆学理论创新与发展高层学术会议论文
- 中国边疆学构筑是中国学人的历史担当
- 一 关于边界、边境、边疆、中国边疆、中国边疆学
- 二 中国边疆学构筑演进历程中值得重视的四个节点研究应该深化
- 三 关于中国边疆学的学术思考
- 四 学人的历史担当
- 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多学科合作刍议
- 一 中国边疆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 二 历史学二级学科的合作
- 三 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合作
- 四 历史学与政治学的合作
- 五 历史学与法学的合作
- 互联网疆域与边疆
- 一 在一般边疆学视域下对互联网的认知
- 二 对具有双重属性的互联网边疆进一步的认识
- 三 对互联网网络主权与战略布局问题的观察
- 四 结语
- 试论“边界”及其在“边疆学”构建中的重要性
- 一 边界为何物?
- 二 为什么核心概念如此重要?
- 三 “边界”能否成为边疆学的核心概念?
- 四 边界与边疆是怎样的关系?
- 封而不闭的民族国家
- 一 地方、国家、地区和全球
- 二 封而不闭的民族国家
- 三 “跨国民族”研究的两大板块
- 四 跨国民族研究的两大范式
- 五 作为思想和方法的民族国家
- 六 结束语
- 对跨界民族的系统理解
- 一 跨界民族中的“民族”
- 二 跨界民族中的“界”
- 三 跨界民族的含义、特征及类型
- 四 跨界民族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 “四海一体”海疆构架与建设海洋强国
- 李安宅未刊手稿《十年来美国的人类学》解读
- 近代中国西北“边疆”意象的生成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知识分类:边疆认知的概念基础
- 三 中国近代西北“边疆”意象生成的时间结构
- 四 由“边疆”而“整体”:理解中国的西北路径
- 边疆研究及其学科化:以民国边政学为中心
- 一 学科化诉求与学科建构的逻辑
- 二 边疆研究的学科化及边政学的建构
- 三 边政学学科内在建构的缺失及其衰落
- 四 边政学兴衰对当前边疆研究学科化的启示
- 从“边疆政治原理”到“边疆学原理”
- 一 民国时期“边疆政治原理”命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 二 中国边疆学原理的初步建构成果
- 三 中国边疆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原理关注
- 清代内迁恰喀拉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 一 内迁恰喀拉人的源流
- 二 咸丰同治年间恰喀拉人内迁缘由
- 三 内迁恰喀拉人的安置
- 四 恰喀拉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 结语
- 命运共同体:广西边疆和谐村寨平而村治理实践研究
- 一 命运共同体的来源其内涵
- 二 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和谐村寨治理实践经验
- 三 和谐村寨治理实践经验启示
- 试论杨增新之治疆理念
- 一 前言
- 二 民国初年新疆的内外形势
- 三 杨增新治疆之理念
- 四 结语
- 论我国边疆治理视域中的文化认同问题
- 一 民族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之纠结
- 二 边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整合问题是边疆治理的关键问题
- 三 边疆治理中的文化认同整合路径探析
- 四 结语
- 第二编 第四届中国边疆学理论创新与发展高层学术会议问答实录
- 麻国庆致开幕词
- 马大正谈中国边疆学构筑是中国学人的历史担当
- 方铁谈中国边疆史的若干问题及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 王义康谈中国边疆的特性与当代边疆研究
- 孙勇谈边疆理论研究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 杨明洪谈边界及其在边疆学构建中的重要性
- 邹建达谈土司“研究热”的“冷思考”
- 周建新谈跨国民族研究的两大范式
- 张保平谈中国边海防管理体制改革
- 李骄谈对跨界民族的系统理解
- 许建英以新疆为例谈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看中国边疆面临的文化挑战与治理
- 李国强回答提问实录
- 王晓鹏谈“四海一体”海疆构架与东亚海洋秩序的形成
- 汪洪亮谈李安宅未刊手稿《十年来美国的人类学》的解读
- 袁剑谈近代中国西北“边疆”意象的生成
- 朱金春谈边疆研究及其学科化
- 宋培军谈从“边疆政治原理”到“边疆学原理”
- 聂有财谈清代内迁恰喀拉人的民族与国家认同
- 祁进玉致闭幕词
- 附录 2018年开启“解构边疆观与重构边疆学”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