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7千字
字数
2017-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详细叙述了涂铭旌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史料丰富,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涂铭旌,原籍四川省巴县,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书属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丛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组织机构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 总序一
- 总序二
- 总序三
- 导言
- 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的启蒙
- 清苦的小商人家庭
- 温暖的亲人关怀
- 爱国情怀初萌发
- 要当“大先生”
- 求学同济大学附中
- 曲折升学路
- “饥饿”的读书日子
- 初到上海滩
- 第二章 开启工程师之梦
- 沪上的逐梦岁月
- 升入大学
- 严谨的德式工科教育
- 工厂实习确定材料人生
- “个人奋斗”与“爱国情怀”的交织
- 第一部专著
- 科技期刊小试牛刀
- 龙门书局发表第一部专著
- 为工程学大师当助教
- 两校读研受益匪浅
- 北上深造
- 苏式学术体系的训练
- 铺设未来合作之路
- 对成为“优秀工程师”的思索
- 第三章 与金属材料同行
- 拓荒西安
- 西行的列车
- 将交通大学的机电传统带到西安
- 821所的五年
- 在工厂“锤炼”
- 回到金相专业
- 长春汽车厂的“见习工程师”
- 洛阳拖拉机厂“诊治”二轴齿轮
- 在虢镇615厂接受“再教育”
- “捉老鼠”式的教学
- “发挥金属材料强度潜力”的研究
- 泾阳农修厂的喜讯
- 追随周惠久先生的脚步
- 新观念打破旧标准
- “金属材料强度、塑性、韧性合理配合”的提出
- 理论的“再推进”
- “失效分析”研究
-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肯定
- 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 从石油钻井吊环说起
- 栖霞山合成塔事故
- 张家口改良输煤机
- 主持研究所工作的日子
- 奔波的管理者
- 取经西德
- 重返巴蜀,为研究步履不停
- 第四章 稀土研究新征程
- 花甲开新业
- “二次创业”报桑梓
- 从“27平方米”到“国家重点学科”
- 靠山吃山 选定稀土研究方向
- 初探稀土永磁材料
- 瞄准塑料黏结钕铁硼(NdFeB)永磁体
- 突出重围研制“微特电机用复合塑料永磁体”
- 深研纳米复合永磁材料
- 跨时代的重要稀土永磁材料
- 诞生在西南腹地的高性能快淬NdFeB永磁粉
- 研制无钕贮氢合金镍氢电池
- 转战无钕贮氢合金
- “老好人”也有大脾气
- 打破“日本制造”的神话
- 研制不逊于立邦漆的纳米复合建筑涂料
- 从“跟跑者”变成“领跑人”
- “纳赛立”的美好期望
- 积极组织室温磁致冷材料相关研究
- 第五章 服务地方与办学模式新探索
- 心中两夙愿
- 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 推动材料学科领域交流与合作
- 支援重庆文理学院
- 让人困惑的决定
- 做实事的顾问
- 耄耋之年的新创业
- 办学模式新探索
- “政产学研资”合作机制
- “优秀材料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
- 第六章 半生钻研科技谋略
- 科学的春天 弯路萌新思
- 科技谋略初见
- 研习《孙子兵法》数十年
- 谋略论著与科技竞争
- 老科学家开讲科技谋略
- 奠基:《材料创造发明学》
- 活用计法:《科技竞争谋略36法》
- 智谋相融:《辩证思维与科技谋略》
- 探索科技与艺术之美
- 科学与艺术对话
- 注目未来科技
- 第七章 淡看名利 桃李芬芳
- “当教师不亦说乎”
- 做学问前先做人
- 传道、授业、解惑
- 对学生亦师亦父
- 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权
- 知足常乐 自立规矩“五不做”
- 当选院士
- 警惕荣誉,坚持“五不做”
- 不畏病魔 科研不辍
- 罹患癌症
- 坚持科研不松懈
- 科学家的人文情怀
- 相濡以沫
- 结语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 附录一 涂铭旌年表
- 附录二 涂铭旌主要论著目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协直属的出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以编辑出版各学科不同层次的科普图书、科技专著和科普期刊为主要任务,是中国出版科普图书历史最长 、品种最多、规模大的出版社。旨在向读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