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6千字
字数
2016-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全面揭示考古学在中国上古史重建中的学术功绩与重要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概述了顾颉刚“层累说”的学术思想来源,揭示其“远绍东壁,近承长素”的史料辨伪疑古传统;以“层累说”产生的学术背景为切入点,系统论述该学说的酝酿、形成和发展,以及学术意义和影响;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面加以综合考察,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出“层累说”的学说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20世纪中国古史学发展的大背景中,考察该学说与其他学术流派理论和观点之间的异同,凸显出20世纪中国古史学研究范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并对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发展和壮大的历史过程加以详细梳理和重点分析,全面揭示考古学在中国上古史重建中的学术功绩与重要作用,以此来展现20世纪中国古史学先破后立的演进过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序一
- 序二 清代与民国学术
- 一、乾嘉考据学的近代影响
- 二、清代与民国学术间的思想逻辑关联
- 前言
- 第一章 顾颉刚“层累说”的学术思想渊源
- 第一节 近代西方科学思想的影响
- 一、历史进化论的影响
- 二、胡适与顾颉刚
- 第二节 中国传统学术资源的批判继承
- 一、宋儒与清儒的辨伪学说
- 二、崔述的疑古学说
- 三、清末今古文经学
- 四、融合崔述与康有为的集大成之作
- 第三节 研究戏曲、歌谣和民俗的启发
- 第四节 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刺激与支持
- 第二章 顾颉刚“层累说”概述
- 第一节 “层累说”形成的学术背景与主客观因素
- 一、民国初年“经史易位”背景下顾颉刚的学术转型
- 二、顾颉刚自身所具备的主观因素
- 三、顾颉刚的地缘优势
- 第二节 “层累说”的酝酿、形成和发展
- 一、酝酿阶段
- 二、形成过程
- 三、发展和完善
- 第三节 “层累说”的意义及影响
- 一、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破除与改造
- 二、史学革命及其影响
- 第三章 关于“层累说”的理论探讨
- 第一节 “层累说”中的“默证法”
- 一、历史认识的表现形式
- 二、古史“剥蚀”与“默证法”
- 三、古史“剥蚀”的影响
- 四、历史认识的“剥蚀”与再现
- 第二节 “层累说”中的“社会背景法”
- 一、“社会背景法”的来源、应用及特点
- 二、“社会背景法”的无限制运用
- 第三节 “层累说”的指导原则
- 一、“不立一真,惟穷流变”
- 二、“求真乏术”
- 第四节 “层累说”的适用范围及理论前提
- 第四章 关于“层累说”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上博简《容成氏》的学派归属问题
- 一、上博简《鬼神之明》的学派归属与楚地墨家
- 二、上博简《容成氏》近墨说
- 第二节 从上博简《容成氏》等出土文献材料看“层累说”
- 一、“禹”的问题
- 二、“文王非纣臣论”
- 三、《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
- 四、《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
- 第五章 20世纪前半期中国古史学研究取向及其相互关系
- 第一节 古史学研究取向之间的紧张与竞争
- 一、王国维与顾颉刚等人的学术分歧
- 二、考古学派与顾颉刚的治学取向之争
- 第二节 古史学研究取向之间“异中有同”的面相
- 一、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与顾颉刚
- 二、傅斯年、考古学与顾颉刚
- 三、疑信之间
- 第三节 “层累说”对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影响
- 第六章 考古学与中国上古史重建
- 第一节 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初兴
- 一、西方田野工作者在中国的考古活动
- 二、现代考古学对“罗、王之学”的继承与发展
- 第二节 中国学者早期的考古学实践
- 一、北京大学国学门考古学机构的建立及考古实践
- 二、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田野发掘实践
- 第三节 殷墟发掘与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
- 一、田野考古发掘面临的困境
- 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建立
- 三、殷墟发掘及其意义
- 第四节 中国上古史的重建
- 一、上古史重建的初步主张
- 二、新中国考古学成就与上古史重建
- 余论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