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我们全面理解中国的官僚考试制度,特别是其作为政治控制的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为创设一种“精英政治”的考选方法,宋代初期改革了科举制度,发展了政府学校。其结果是考生数目急剧增加,考试竞争随之益趋激烈。为通过“棘闱”,作弊和行贿流行,同时专门为高级官员的亲戚所设的简易考试(别试和牒试)也应运而生。然而,科举性质的不公并未阻碍一些因考试而引发的社会文化发展。

有鉴于此,本书着重论述了作为一种既得利益集团的士人阶层的出现,以及有其独特的规范、象征和经验的考试文化。宋代考试和学校的改革对后世影响深远,不仅奠定了明清科举文化与学校、书院的基础,而且传入西方后,为启蒙哲学家们重塑西方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分析与借鉴模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文本序
  • 地理说明
  • 致谢
  • 第一篇
  • 第一章 导言
  • 两次抗议
  • 科举生活
  • 科举文献
  • 历史环境
  • 第二章 录用人员的结构
  • 宋代的官僚政治
  • 吏员和军人的录用
  • 政务人员的录用
  • 录用人员的方式
  • 太学生与举人
  • 读书人的成长
  • 人员录用与社会秩序
  • 第二篇
  • 第三章 为求致治之具
  • 宋代科举与儒学传统
  • 宋初诸帝统治时期的科举
  • 制度的改革
  • 考生资格的鉴定
  • 职业上的禁令
  • 居住地条件
  • 品行鉴定
  • 开封的作用
  • 第四章 植根于学校
  • 庆历改革
  • 课程的变革
  • 学校与改革家
  • 三舍法
  • 改革遗留的影响
  • 南宋的官学
  • 书院的广布
  • 第五章 公正性的破坏——南宋的科举
  • 中途的考试
  • 特殊的初级考试
  • 高级考试
  • 特权的范围
  • 衰落中的科举
  • 第三篇
  • 第六章 登科者的地域分布
  • 南方的兴起
  • 地域上的偏向
  • 区域单位问题
  • 进士的分布
  • 不成功的地区
  • 科举成绩的分布图式
  • 第七章 通过棘闱
  • 考试术语
  • 礼仪的普及
  • 对举人的资助
  • 考选的标志
  • 科举文化的早期阶段
  • 科举故事
  • 青年的问题
  • 老年的问题
  • 神鬼的帮助
  • 第八章 结论
  • 能人统治的企图
  • 知识与权能
  • 科举与社会
  • 附录一 进入行政机构的途径
  • 附录二 历年省试及格者和授予的学衔
  • 附录三 根据方志名录编列的宋代各州进士总数
  • 附录四 地方史志作为宋代进士数资料来源的估价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4个评分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