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7千字
字数
2019-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究沿海地区海洋发展价值,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内容简介
本书将海洋发展置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框架中加以考察,以挖掘沿海地区海洋发展内涵为基础,以分析构建指标体系的时代价值为出发点,以明确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为导向,进而基于内涵概念操作化而确定综合评价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的要素分解,最终构建能够准确评价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以评价结果为立足点,以“蓝色指数报告——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综合评价与分析”的形式,客观测度评价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水平,明晰海洋发展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勾勒沿海地区海洋发展演变的机制与规律,探明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的阶段性进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 (一)海洋发展的内涵及其演变
- (二)构建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与方法
- (三)指标体系设计
- (四)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五 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
- (一)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三)研究局限
- 第二章 海洋发展的内涵及其演变
- 一 海洋发展的概念提出及时代背景
- (一)海洋发展的概念提出
- (二)海洋发展的时代背景
- 二 海洋发展的内涵
- (一)海洋发展的实质
- (二)海洋发展的核心要义
- (三)海洋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三 海洋发展的基本阐释
- (一)海洋发展的基本特征
- (二)海洋发展的基本原则
- (三)我国海洋发展的基本观念
- 第三章 构建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沿海地区
- (二)沿海地区海洋发展
- (三)沿海地区海洋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二 发展及海洋发展评价研究简述
- 三 构建指标体系的意义
- (一)有利于深化沿海地区对海洋发展内涵的认识
- (二)有利于科学把握决策依据和方向
- (三)有利于沿海地区横向间的比较借鉴
- (四)有利于重新审视以往海洋发展评价研究
- 四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规定性
- (一)构建指标体系的根本目的
- (二)构建指标体系的作用
- (三)构建指标体系的特点
- (四)构建指标体系的功能
- 第四章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一 基础原则与方法
- (一)体现指标体系的宏观性和统领性
- (二)构建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 二 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原则与方法
- (一)需体现基于全面的系统性原则
- (二)需体现基于层次的科学性原则
- 三 指标相关选取原则与方法
- (一)需遵循客观与简单并举原则
- (二)需遵循可测与可比并举原则
- 第五章 指标体系设计
- 一 指标体系基本架构和维度选择
- (一)指标体系基本架构
- (二)指标体系选择的四个维度
- 二 基本思路及指标释义
- (一)基本思路
- (二)指标释义
- 三 基本方法
- (一)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二)总体流程和具体步骤
- (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四)需注意的问题
- 第六章 经济发展指数测评
- 一 经济发展个体指数测算
- (一)指标选取及解释
- (二)数据预处理及指标权重的测算
- (三)经济发展指数测算
- 二 经济发展指数测算及分析
- (一)指数测算
- (二)动态分析
- 三 经济发展水平解读
- (一)辽宁省
- (二)河北省
- (三)天津市
- (四)山东省
- (五)江苏省
- (六)上海市
- (七)浙江省
- (八)福建省
- (九)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十)广东省
- (十一)海南省
- 第七章 社会进步指数测评
- 一 社会进步个体指数测算
- (一)指标选取及解释
- (二)数据预处理及指标权重的测算
- (三)社会进步指数测算
- 二 社会进步指数测算及分析
- (一)指数测算
- (二)动态分析
- 三 社会进步水平解读
- (一)辽宁省
- (二)河北省
- (三)天津市
- (四)山东省
- (五)江苏省
- (六)上海市
- (七)浙江省
- (八)福建省
- (九)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十)广东省
- (十一)海南省
- 第八章 政治建设指数测评
- 一 政治建设个体指数测算
- (一)指标选取及解释
- (二)数据预处理及指标权重的测算
- (三)政治建设指数测算
- 二 政治建设指数测算及分析
- (一)指数测算
- (二)动态分析
- 三 政治建设水平解读
- (一)辽宁省
- (二)河北省
- (三)天津市
- (四)山东省
- (五)江苏省
- (六)上海市
- (七)浙江省
- (八)福建省
- (九)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十)广东省
- (十一)海南省
- 第九章 生态建设指数测评
- 一 生态建设个体指数测算
- (一)指标选取及解释
- (二)数据预处理及指标权重的测算
- (三)生态建设指数测算
- 二 生态建设指数测算及分析
- (一)指数测算
- (二)动态分析
- 三 生态建设水平解读
- (一)辽宁省
- (二)河北省
- (三)天津市
- (四)山东省
- (五)江苏省
- (六)上海市
- (七)浙江省
- (八)福建省
- (九)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十)广东省
- (十一)海南省
- 第十章 蓝色指数测算
- 一 蓝色指数测算
- 二 动态分析
- 三 综合发展水平解读
- (一)辽宁省
- (二)河北省
- (三)天津市
- (四)山东省
- (五)江苏省
- (六)上海市
- (七)浙江省
- (八)福建省
- (九)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十)广东省
- (十一)海南省
- 四 矛盾、趋势及政策建议
- (一)基本矛盾
- (二)发展趋势
- (三)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18个全国海洋生态监控区分布
- 附录2 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 附录3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 附录4 2010~2014年我国海洋生态监控区基本情况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