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怎样将书中的知识用在工作中,用阅读打造独特个人知识IP,实现自我增值?

内容简介

看了很多书却仿佛没看?感觉掌握了知识不知道应该怎样产出?比起读过多少书,成年人阅读的关键在于“读后”怎样将书中的知识活用在工作中。

本书作者山口周毕业于哲学、美术史系,毕业后却进入外资咨询公司工作,不但在商业领域出版多本著作,还在培训机构当讲师授课。他走上一条完全和美术史不相关的道路,却能够跨领域获得成功,正是因为他有一套“高效阅读法则”。

成年人需要阅读的书只有两类—商务类和通识类,商务类掌握基础知识,通识类塑造个性。然而这两类书的阅读方法却截然不同,作者针对每类书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不同的阅读技巧和精华书目,以及如何整理关键性信息,提升根据情况组合信息的能力。

书中更有作者详细整理的“商务书曼陀罗”,从基础到进阶一应俱全,越读越能读出干货。只要照着做就能快速大量吸收书中知识,并通过学到的知识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一名有价值的知识生产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阅读与工作相联系”的 六大原则
  • 原则1 为收获成果而必须阅读的“两种书”
  • 原则2 一本书,读两成就够了
  • 原则3 把读书想象成“投资股票”
  • 原则4 阅读,要以“遗忘”为前提
  • 原则5 读5本书,不如“一本书读5遍”
  • 原则6 减少阅读中的“闲置时间”
  • 第二章 商务类书籍×读些什么?
  • 01 不懂经营学的企业顾问
  • 02 真正必读的71本“商务书籍曼陀罗”
  • 03 “解读古经典籍的书籍”无法代替“古经典籍”
  • 04 新出版的商务书籍有九成都是“╳╳书”
  • 05 不读畅销类书籍
  • 第三章 商务类书籍×怎么读?
  • 01 不要做摘抄和读书笔记
  • 02 读到“不懂之处”就跳过去10页吧
  • 03 “商务书籍曼陀罗”应该按照“从中心向外沿”的顺序去阅读
  • 04 只读过迈克尔·波特就不要妄言竞争战略理论了
  • 05 先读“曼陀罗中心”,为自己描画人生战略
  • 06 我决定从电通公司辞职的理由
  • 07 30~40岁这一代的人,需要深入到曼陀罗的第二层
  • 第四章 通识类书籍×读些什么?
  • 01 通识类书籍对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很有效
  • 02 九成的普通人和一成能得出成果的人之间有什么差别?
  • 03 该读些什么?通识类书籍分7类
  • 04 首先,从“传统好书”和“有趣的书”开始吧
  • 05 检查自己和一本书是否合拍的方法
  • 06 输入方式和他人不同,能够促使差异化的产生
  • 07 以“短期视角”阅读通识类书籍即可
  • 08 “其中都有些什么”,这样的感觉十分重要
  • 09 以“做自己的制作人”的态度去决定主题
  • 10 阅读帮我们认知自我
  • 11 以成为“知识的巨人”为目标,效率是极低的
  • 第五章 通识类书籍×怎么读?
  • 01 即便是有益的书,只是读过并不能和工作产生关联
  • 02 将知识与工作成果相关联的办法
  • 03 无法“抽象化”,只是博识而已
  • 04 打造一个忘了也没关系的“机制”吧
  • 05 把书当成“笔记”尽情书写
  • 06 画线的三个工具:红笔、油性彩铅笔、荧光记号笔
  • 07 咨询顾问的“三遍”阅读术
  • 08 第一遍 画线——将比较在意的文字部分整体画线
  • 09 第二遍 选择5个选项——确定画线部分的先后顺序
  • 10 第三遍 摘抄——写下关于工作的“提示与启发”
  • 11 第三遍 摘抄——用“印象笔记”摘抄是最强选择
  • 12 第三遍 摘抄——为“鱼笼”设定一个主题
  • 13 重复阅读很多、很多遍
  • 第六章 “在书店散步”的技术
  • 01 在书店的那些“不认识的书架”附近闲逛
  • 02 看看“最喜欢的书目”周围的书架
  • 03 不要受“书架分类”的限制
  • 04 名人传记和“我的履历书”都是宝藏
  • 第七章 通过“书架”连接阅读与工作
  • 01 读过的书和读到一半的书“不可混合,十分危险!”
  • 02 读到一半的书越积越多,聚沙成塔
  • 03 “书塔”→书包→书架/废弃品收纳纸箱
  • 04 “空隙”或许会为你带来“命中注定的那一本书”
  • 05 别让书架成为“死火山”,要让它做个“休眠火山”
  • 06 不要按照开本大小,而是要分门别类去设置你的“书架”
  • 07 改变创意从改变书架的排列顺序开始
  • 特别附录 只读这些就可以!商务图书曼陀罗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39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正确地阅读方法

    本想随便刷一下,结果刷完了。以下是摘抄笔记:🔘当你想要将通过读书获得的知识和感悟活用到工作中时,重点其实在 “读后”。【阅读与工作相关的六大原则】原则 1:为收获成果而必须阅读的 “两种书” 首先,扎实地阅读商务类书籍中的 “名著”,其次,阅读通识类书籍。原则 2:一本书,读两成就够了一段的开头倘若没有令人心动,就果断跳过。原则 3:把读书想象成 “投资股票” 不应该将读书当成一种消费行为,而应该将其当成一种 “投资行为”。我们之所以觉得书读到一半就扔的做法很浪费,其实就是因为将读书当成了一种消费行为。将读书当作一种投资行为,而这最大的投入就是 “我们的时间。” 读书,就是付出我们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去投资,从中获得丰厚的人生回馈的一种投资行为。当你判断出在此基础上再投入更多时间,也无法更多地获得回馈时,你就该和手中的书说再见了。原则 4:阅读,要以 “遗忘” 为前提不要依赖记忆。只依赖头脑中的记忆去进行知识生产,你的输出能力会变得非常孱弱。请尝试将信息想象成 “鱼”,将世界想象成 “海”。从书本中获取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记在大脑中,其实就是从世界这片海 “钓” 到了象征信息的鱼,并将它放进了大脑这样一个小冰箱。原则 5:读 5 本书,不如 “一本书读 5 遍” 通常认为,一个人爱读书,那就意味着他会读大量的、类型庞杂的书。但其实,如果你是出于个人趣味去读书,那么这种读书方法还是可行的,但是这一点对从事知识生产的人来说却没什么用。真正重要的是找到一本能让人想重复去读的深度好书,然后再一遍一遍地去仔细阅读它。原则 6:减少阅读中的 “闲置时间”“同时阅读 10 本以上的书”。不是 “10 本”,而是 “10 本以上”。也就是说,同时正在阅读的书籍数量,要以 “10 本” 为最低限。为什么要尽量同时读很多本书呢?因为这样做的话能够提高你的运转率。在工厂运转以及业务推进的过程中,想要改善运转效率,最关键的点就在于减少 “闲置(或停滞)时间”。【以下是刷到的其它不错的内容】🔘将这些基础书目彻底地、一字不落地精读下来。比起粗浅地胡乱读个几百本书,认真精读这样 “越读越出干货” 的好书才更重要。🔘“解读古经典籍的书籍” 无法代替 “古经典籍”。🔘新出版的商务书中九成都没有阅读的必要。因为新出版的商务书籍的内容,几乎都只是把古典名著商务书已经写过的东西换了新的案例或是新的行业,再重复说明了一遍而已。🔘当阅读一本书时,感到不顺心意或读不懂,其实责任绝不在你。如果在阅读时始终感到无趣的话,那么就尝试先跳读 10 页吧。如果从 10 页之后开始读仍旧感到勉强的话,别犹豫,再跳过去 10 页试试。又跳了 10 页,还是觉得无趣,那么就翻到目录页,找到目前你最感兴趣的、最有关联的部分去阅读吧。倘若按照这样的方法做过仍然觉得无聊,那就意味着你和手上这本书 “此次没什么缘分”,所以最好是暂时把它放回书架。🔘迄今为止接触过的那些经营管理层人士,以及我 20 来岁时曾工作过的电通,其中所有称得上 “精锐” 名号的人都不会只读商务书,而是会去阅读各种门类的书籍。🔘比起 “是否有用”,以 “是否有趣” 作为评判标准更加重要。因为只有阅读时真正感到趣味性,这本书的内容才能为我们所用。🔘只读自己感到有趣的书,不会令知识储备太过单一吗?但我认为不必太过担心。因为对于大多数商务人士来讲,所谓知识生产并不是一个人艰苦地闭门造车,而是通过多人组团来完成的工作。🔘以 “读过的内容,你迟早会全部遗忘掉” 为前提去阅读。🔘所谓成果,是一种输入和输出相关联的力量在知识生产过程中,读书是处于 “信息输入” 最上层的工程。🔘忘了也没关系的机制人读过书就一定会忘记内容。倘若希望通过读书来提高知识生产力,办法是去打造一个 “忘了也没关系的机制”。🔘书本就是已经写好了内容的笔记本。书在购买时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只有读者和著者完成对话,书写了种种内容,这一作品才算完成。🔘所谓阅读的技术,与其说是 “如何阅读一本书”,不如说是 “如何活用一本读过的书” 更为准确。

      22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关于阅读方法的实用好书

      作者山口周是日本一位资深商业咨询顾问和讲师,虽然是艺术史专业科班出身,却以整理、吸收、输出商业知识为职业,如何做到的呢?主要靠自己不断读书学习。山口周将自己工作阅读的书分为两类:商业经典书(专业书)和通识类书,读法完全不同。笔者严选 71 本商业经典书,排列成曼陀罗花(有点像喇叭花)的形状,中心区是超基础篇,内圈是不同领域基础篇,外圈是应用篇,从内向外读,读得窄而深,一字不落,不做摘抄和笔记,学以致用。读通识书泛而浅,一本书 80% 的结果往往来自 20% 的整体(帕累托原则),所以一本书读两成就可以了。从阅读内容简介、目录开始,找到总论或者结论那一章从头读到尾,如果找不到这样的结论性章节,就从目录里选最感兴趣的一章,只读每段的第一句,几分钟就可以读完一章,如果认为有趣,再进一步阅读一整章,如果认为无趣,再选一章,笔者一般会选读 3-4 章。对这类书尽可在书里划线勾重点,之后选 5-9 个部分摘抄至印象笔记,最好附上商业工作或者生活的启发和可能的行动方案。这些摘抄相当于养知识信息的鱼笼,可供日后选择使用。而出于休闲或者兴趣而阅读小说、漫画就应当从头按序阅读,更适合电子阅读器。山口周在最后一章 “通过书架连接阅读与工作” 详细讲述自己平时怎么周转书,一个书塔(立柱式开放书架)存放近期要看的各类书籍(几十到一百本),便于寻找和取放,一个书包放三五本路上或者出差看的书,另加电子阅读器,读完之后八成的书进入废纸箱,一成可能再读的书,一成有参考价值的书进书架。我受到启发,在得到上以清单的方式复制了这个系统。总之这是一本关于阅读方法的实用好书,条理清晰,非常易读,分享经验时非常周到细致,虽说主要针对商务咨询、管理人士,但对各行各业读书人也很有帮助。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聪明的阅读

        每日一书:《阅读变现》。当你想要将通过读书获得的知识和感悟活用到工作中时,重点其实在 “读后”。好比一个厨师为料理准备材料,要将各种材料贮存起来,然后根据各种需求将知识组合起来,生产出新的知识性的成果。在当今这样一个书籍泛滥的时代,人们一个劲儿地烦恼该读什么,但至多不过收获些时下流行的书名罢了。那么不如深挖一本真正喜爱的书,苦下功夫去阅读它,这岂不是更聪明的做法吗?001. 注重 “读后” 把读书看成是一个厨师为料理准备材料,要将各种材料贮存起来,然后根据各种需求将知识组合起来,生产出新的知识性的成果。“读后” 比 “阅读量” 更重要。002. 读书要比较 “功利性”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压力都比较大了,每天工作至于还要忙于生活,剩余留给自己的时间还需要分配给娱乐和学习升级上面,如果还不注重读书的效率的话,时间会更加捉急,所以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尽量就优先读跟工作或者生活相关的,不要用未来能用上的心态来读书学习,而是目前就可以用上就好了。003. 把读书当成投资行为来做一定要把书从头到尾读完,不然就会觉得浪费,这个毛病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其实这就是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消费行为,认为买了一本书不读完就会有 “浪费感”,但是一本书的精华内容只有 20% 左右,全本阅读最后浪费的可能是我们的宝贵时间。我们要把读书当成是一种投资来做,找到投资回报最高的投资方式,一本书只要对我们有用,这就不是一种浪费。004. 经典书籍反复读读书不要只追求阅读量,“宽泛浅略的阅读行为” 无法提升知识的贮藏量,而是要用 “T 字型读书法”,通过宽泛阅读找到一本深度好书,深入钻研,反复阅读,增加知识储备的厚度。005. 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如果读书的时候遇到自己 “读不懂” 或者不感兴趣的时候,就跳过去 10 页读读看,或者翻目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看,如果还是读不懂的话说明现阶段还跟这本书 “无缘”,那就果断先放弃,去寻找自己语言相通的书吧。006. 同时阅读很多本书这个观点会有点反常识,我们以往的认知是不读完一本书不读他本,为啥还要同时阅读很多本书呢?作者的观点是阅读一本书如果不感兴趣的话就会浪费掉时间,而同时阅读 10 本书的情况即使遇到其中几本不感兴趣,还是有几本感兴趣的。007. 把书本当成笔记来写不要害怕把书 “弄脏”,而是应该直接在书上划线、书写,可以考虑学会 “如何优雅地弄脏一本书”。记得有一位大佬会直接把书中有用的东西剪切下来,放到自己的知识库里面,然后把书扔掉,以后需要的时候直接从知识库里面查找。008. 定期整理你的书架如果没有专门的书房来放书的话尤其重要,近期要读的书和很久没读的书要分开放,给新的书籍让开一定的位置,整理书架也是对自己思想的一个整理。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38条书评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