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主要讨论的问题是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面对复杂的中国时局,美国的政策抉择。

内容简介

1945年,驻华美国官员试图达成三个自相矛盾的目标:其一,阻止中国爆发内战;其二,保证美国政府不卷入这场战争;其三,阻止共产党及苏联从美国与蒋介石政府手中夺去对中国北方的控制权。

然而,与共产党人合作能避免中国一边倒向苏联,或者给予蒋介石政府更多支持就能够避免其垮台并能建立一个亲美国的中国政府进而可以避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作者认为,无论当时美国采取怎样的政策,都不可能根本改变历史的走向,决定中国未来结局的绝不是美国政策,而是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拥有巨大但并非无限的实力的美国从来就没有对中国实施决定性的控制。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书获誉
  • 关于中国的人名和地名
  • 引言
  • 第一部 无辜的中国人
  • 第一章 一场罕见的胜仗
  • 第二章 委员长与美国人
  • 第三章 满目疮痍的国家
  • 第四章 毛、周和美国人
  • 第二部 仇恨的种子
  • 第五章 错误的人选
  • 第六章 特使的愤怒
  • 第七章 道德妥协
  • 第八章 “笑里藏刀”
  • 第九章 中国政策之战
  • 第十章 不同的命运
  • 第三部 成功与失败
  • 第十一章 民心
  • 第十二章 斯大林的欲望
  • 第十三章 既成事实
  • 第十四章 从何下手?
  • 第十五章 马歇尔来了
  • 第十六章 从希望到对抗
  • 尾声
  • 致谢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竹篮打水

    长期以来,在关于 1940 年代美国如何介入中国内战会更有利的问题上,都有两大比较对立的观点。是全力挺蒋反毛,毕其功于一役?还是藉由原本良好的美、共关系弃蒋保毛,最终避免后来中共一边倒的出现?从史迪威到魏德迈,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的确是见仁见智。本书应该是我所读过观点比较公允和中立的著作,并没有将当时的中美三方关系进行简单的二元对立,通过吸收更多当事人后来公开的的史料和观点,相对真实地还原了当时极端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面。在作者看来,美国试图达成三个自相矛盾的目标:其一,阻止中国爆发内战;其二,保证美国政府不卷入这场战争;其三,阻止共产党及苏联从美国与蒋介石政府手中夺去对中国北方的控制权。而蒋本身的痼疾和毛超强的能力,加之苏联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和方向的介入影响。且在这一时期美国自身又受到不同人物的不同观点所影响,其施力比重忽轻忽重,最终造成了鸡飞蛋打的局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 1945 年的时候,将中国人的名字转换为拉丁字母的主要系统被称为威妥玛式拼音法,例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被拼为 Mao Tse-tung。但自共产党上台执政以来,中国采取了另一种被称为拼音的系统来取而代之,毛泽东的名字被拼为 Mao Zedong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恩怨纠缠了几十年,国共两方已不可能在 1945 年走向和解,这是大势。美国人在中国这种体量的国家做政治改造,是一条走不通的路,中国虽弱,体量摆那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强如 1945 年的美国也很难撼动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势,真应了那句话:我命由我不由他,中国人的路自己蹚。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