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5.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8千字
字数
2021-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所谓晋唐佛教行记,亦即六朝隋唐之际汉地西行巡礼求法僧人之旅行记录及其相关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史志目录、其他公私目录、佛教经录之著录,各种大藏经之收录,以及类书、古注、杂记、敦煌遗书所涉,可见晋唐佛教行记及其相关文献至少有十七种别行于世。今存全帙者有四种,其他仅存辑本、节本或者残卷。
本书上编正是在前贤相关研究基础上,对部分晋唐佛教行记佚著及其撰者进行文史考说,亦即系统考证支僧载、竺法维、释智猛、释法盛、昙无竭、释昙景、慧生、宋云、道荣、释常愍等人行记,以期丰富和深化这批文献的系统研究。
下编则以现存文献为主,从文体、特征、主题、叙事、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文学阐释,以期拓展和促进晋唐佛教文学的专题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上编 佚著考说
- 第一章 支僧载与《外国事》
- 一、支僧载活动时代与国籍
- 二、《外国事》现存辑本
- 三、《外国事》三种辑本之优劣
- 四、《外国事》文本特征与学术价值
- 第二章 竺法维与《佛国记》
- 一、竺法维生平及其活动时代
- 二、竺法维与竺法雅等人辨析
- 三、竺法维《佛国记》现存佚文
- 四、竺法维《佛国记》学术价值
- 第三章 释智猛与《游行外国传》
- 一、释智猛其人及译经之举
- 二、《游行外国传》基本情况
- 三、《游行外国传》之学术价值
- 第四章 昙无竭与《外国传》两种
- 一、昙无竭及其《外国传》相关内容
- 二、《外国传》与信行《翻梵语》
- 三、《翻梵语》所见《外国传》名物
- 四、释昙景《外国传》及其相关澄清
- 第五章 释法盛与《历国传》
- 一、法盛及其《历国传》相关内容
- 二、《翻梵语》所见《历国传》框架
- 三、《翻梵语》所见《历国传》国名
- 四、《翻梵语》所见《历国传》其他
- 第六章 北魏慧生行记诸种相关文献
- 一、《慧生行传》等佚著三种辨析
- 二、《洛阳伽蓝记》卷五之文例和建构
- 三、《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之文献依据
- 第七章 释常愍与《历游天竺记》
- 一、释常愍生平及其活动时代
- 二、《历游天竺记》现存逸文
- 三、《历游天竺记》佚文乃删补之作
- 四、《历游天竺记》之学术价值
- 下编 文学阐释
- 第八章 晋唐佛教行记之文体解析
- 一、晋唐佛教行记之文体属性
- 二、晋唐佛教行记与僧人传记
- 三、晋唐佛教行记与地记游记
- 四、晋唐佛教行记之文学生成
- 第九章 六朝佛教行记之文学表征
- 一、写景之简练传神
- 二、状物之精致细腻
- 三、叙人之真切传情
- 四、记事之神秘有验
- 五、文学意义之呈展
- 第十章 唐代佛教行记之文学趋向
- 一、从自撰到他撰:写作意图之迎合
- 二、从别本到类传:文献形态之多样
- 三、从西域到南海:求法路线之拓展
- 四、从史观到文学:文本功能之强化
- 第十一章 晋唐佛教行记之文学主题
- 一、西行求法与僧人苦难之旅
- 二、佛教行记苦难主题之演绎
- 三、佛教行记苦难主题之解读
- 第十二章 唐代佛教行记之叙事策略
- 一、预叙方法:往返佛国之合宜征候
- 二、劫掠故事:舍身求法之合情考验
- 三、佑护情节:堪承佛统之合理依据
- 第十三章 唐代佛教行记之人物塑造
- 一、勤学精进:才学修养之渊源
- 二、宗教论争:才识叙事之演绎
- 三、佛国礼遇:博学善辩之必然
- 四、纪念性行传塑造崇敬型形象
- 第十四章 晋唐佛教行记之情感抒写
- 一、慧超行记所见诗歌文本及其文意
- 二、慧超撰诗之文学特性与人文阐释
- 三、从人物情感之抒写到诗笔之产生
- 附录一 晋唐西行求法僧人
- 一、释迦方志游履篇(释道宣)
- 二、西行求法古德表(梁启超)
- 三、传译求法与南北朝之佛教(汤用彤)
- 四、求法僧一览表(王邦维)
- 附录二 晋唐佛教行记文献
- 一、洛阳伽蓝记(杨衒之)
- 二、古海国遗书钞(陈运溶)
- 三、晋宋间外国地理佚书辑略(岑仲勉)
- 四、晋唐两宋行记辑校(李德辉)
- 五、大正藏所见(高楠顺次郎等)
- 六、敦煌文献所见(郑炳林)
- 附录三 晋唐佛教行记文献叙录
- 一、中国印度之交通(梁启超)
- 二、唐以前之西域及南蕃地理书(岑仲勉)梁启超《千五百年前之中国留学生》一文,列举诸人游记及留学界以外之地理著述,大体已备。然所举限于西域及天竺,兹仿其意,凡涉西域、南蕃者均列之,虽几全数亡佚,亦以见古地理书之一班耳。
- 三、汉唐间西域及海南诸国古地理书叙录(向达)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