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用户推荐指数
经济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4千字
字数
2019-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堂系统、权威的经济学案例课。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的未来:热点、难点、增长点》是中国知名经济学家魏杰对中国经济热点和走势的观察,聚焦中国新经济周期(2012—2035年)中国经济的热点、难点、增长点。
主要内容有:中国经济新周期的三大任务、中国经济进入全面调整期的3个基石、全球贸易与中国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落实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中国改革开放的回望与再起航,以及对第三次全球化与中国开放新阶段政策的建议。
魏杰教授精耕经济学研究与实践长达50年,在书中,作者剖析了中国经济运行的思路及轨迹,阐述中国经济如何走来,把脉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前瞻未来经济的新机遇。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一部分 中国经济新周期的三大任务(2012—2035年)
- 新坐标: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 七大特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 六位一体:向世界开放中国市场
- 历史使命:建成现代化强国
- 转型之路: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
- 技术与制度创新推动高效率增长创新
- 去杠杆实现有效供给性增长
- 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中高端结构增长
- 节能环保实现绿色增长
- 可持续增长需克服盲目扩张倾向
- 消灭贫困是和谐增长的底线
- 当务之急:化解与防范金融风险
- 抑制房地产资产泡沫
- 稳外汇防止金融风险爆发
- 极力避免因债务问题带来金融风险
- 治理金融乱象
- 控制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
- 第二部分 中国经济进入全面调整期(2018—2020年)
- 中国经济处在调整期而非衰退期
- 6个现象导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 5件事导致负面效应叠加
- 调整期要做的3件事
- 稳金融
- 稳增长
- 稳开放
- 第三部分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 产业结构调整
- 三大传统支柱性产业地位难保
- 三大新兴支柱性产业异军突起
- 深化改革
- 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金融自由化
- 政府体制改革先实现简政放权
- 第四部分 三大因素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 正确处理中美经贸关系
- 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4个目标
- 中国需做好3件事来强化自身
- 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结构性去杠杆不稿一刀切
- 调整货币政策有三大要点
- 稳定股市有四大举措
- 调节外汇供求关系来稳定汇率
- 处理好新技术与金融的关系
- 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3个问题
- 调控好金融与地产的关系
-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 减税减费
- 增加投向公共产品的政府投资
- 实行财政赤字
- 国家举债
- 政府过紧日子
- 第五部分 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 “稳中求进”的核心是“稳”
- 改革必须以“稳”为基础
- 防止债务危机需要稳定的环境
- 经济发展需要先“稳”才能“进”
- 处理效率与公平需要“稳”
- 中国稳定才能促进世界的稳定
- GDP总量的巨大与审慎的需要性成正比
- “稳”什么,如何“稳”
- 稳通货膨胀
- 稳外汇就是稳外汇储备
- 稳定资产价格就是抑制货产泡沫
- 稳实业与去产能并举
- 稳金融必须减税和降成本
- “进”什么,怎么“进”
- 提振民营经济的信心
- 推动国有企业的混改
- 进一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
- 迎战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
- 在企业家群体里寻找新的增长点
- 第六部分 回望改革开放40年4个阶段(1978—2018年)
- 经济体系改革初期的打基础阶段(1978—1992年)
- 公有制原则不能动
- 计划经济原则不能动
- 按劳分配原则不能动
- 国家直接控制经济运行的原则不能动
- 政府管理企业的原则不能动
- 大规模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任务和历史使命(1992—2002年)
- 现代产权制度改革
- 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改革
- 现代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 现代宏观经济体系改革
- 以“抓大放小”为特征的国企改革
- 新体制磨合期的任务和特点(2002—2012年)
- 构建社会和谐
- 坚持科学发展观
- 实现社会公平
- 有效关注民生
- 全方位改革时期的任务及特点(2012—)
- 政治改革:提高中国护照的“含金量”
- 文化改革:处理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 社会改革:让民间组织实现自我管理
- 生态改革:建立国家自然资产的集中管理体制
- 经济改革: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脊梁
- 第七部分 改革开放再启航
- 平等保护产权的12个要点
- 解决移民潮与维稳的关键
- “两个坚定不移”的制度基础
- 消除福利主义与民粹主义
- 消除收入分配不公
-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 政府体制改革
- 城镇化的顺利进行
-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实现权力制衡
- 推动技术创新
- 推进各项改革的重要保障
- 在公众意识与法律体系上释放积极信号
- 推动民营经济继续发展壮大的10个要点
-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统一性
- 非公有制经济要长期发展
- 承认非公有制经济中资本的贡献
- 承认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各种劳动
- 承认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各种合法收入
- 非公有制经济要有充分的要素获取市场
- 全方位向非公有制经济放开投资领域
- 承认非公有制经济的政治和法律地位
- 承认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地位
- 非公有制经济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自我
- 推动法治社会的形成与完善
- 法治社会首先表现为契约社会
- 法治社会的基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法治社会的关键是司法公正
- 坚持市场决定论的改革
-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 改革政府体制
- 改革金融体制
- 改革财税体制
- 推进城乡一体化
- 改革对外开放体系
- 第八部分 全球化新趋势与中国开放新阶段
- 全球化轨迹与中国的选择
- 中国走向全方位开放的条件已成熟
- 以国际贸易为特征的全球化或将走到终点
- 全球配置资源为主的第三次全球化即将形成
- 双向型的对外开放战略
- 贸易项目上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
- 投资项目上坚持对外投资与引进外资并重
- 全方位开放与自由化
- 外汇市场自由化
- 贸易投资自由化
- 推动我国对外开放扩大升级的政策建议
- 以国内改革促对外开放
- 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 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合作
-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