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索儿童常见症状背后的潜意识根源,呈现倾听的治愈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由诸多儿童精神分析的实例构成的精神分析作品,字里行间穿插了精神分析师醍醐灌顶般的专业分析。

案例涉及的症状有儿童焦虑、强迫、抑郁、多动等,每进入一个案例,就好像走进了一位精神分析师的工作现场。随着分析的展开,病例被层层解析,隐藏在症状背后的故事浮现出来,而这种揭示往往就是治愈本身。

精神分析师的工作室是一个封闭场所,这是治疗的必要条件。即使病人是孩子,精神分析师和病人之间的交流也必须服从保密规定。这种保密性确保了精神分析的有效性,它是分析工作的一部分。

本书作者在充分尊重这种保密性的前提下,将自己在儿童精神分析治疗领域的宝贵经验提炼总结,浓缩在这样一部著作中。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序
  • 第三版前言
  • 序言
  • 第一章 倾听话语
  • 在历史的长河中
  • 治疗创伤
  • 精神分析的空间
  • 无意识的无时间性
  • 治愈恐惧
  • 一个乖巧的小姑娘
  • 一个家族故事
  • 文字游戏
  • 没有辅助手段
  • 文本失效
  • 精神分析家的知道(savoir)
  • “我”不是家里的主人
  • 精神分析的不对称
  • 对知道的请求
  • 悬置回应
  • 侦查无意识
  • 实在和现实
  • 精神分析家的位置
  • 第二章 咨询地点
  • 心理治疗师和精神分析家
  • 一个好学生
  • 一个人道主义者
  • 公共精神分析
  • 机构里的实践
  • 必要空间
  • 秘密屋
  • 开始工作!
  • 另一个角度
  • 悬停期待
  • 第三章 提出请求的时刻
  • 治愈后的失望
  • 一次反抗
  • 《奇异的旅行》
  • 请求的词语
  • 探索中的孩子们
  • 出发之前
  • 意料之外的人
  • 一场离婚
  • 一个假小子
  • 汉塞尔和格蕾特尔
  • 一位外婆
  • 意料之外的猜测
  • 秘密和神秘
  • 开始和结尾
  • 看到证据
  • 悬置知道
  • 第四章 辞说
  • 附楼
  • 做一个苦行僧
  • 坏名声
  • 想象维度
  • 身体碎片化
  • 在医院工作
  • 相遇
  • 封闭的辞说和戏剧的辞说
  • 青少年期
  • 伪装
  • 和善的男孩
  • 精神分析家不是学者
  • 一个乖巧的小女孩
  • 过分谨慎的母亲
  • 走出童年
  • 第五章 创伤小说
  • 弗朗索瓦兹·多尔多在特鲁索医院
  • 事后(l'après-coup)
  • 什么都说
  • 一道指令
  • 家族小说
  • 一个故事
  • 竞争和嫉妒
  • 放弃创伤
  • 出生创伤
  • 分裂的孩子
  • 缺失的焦虑
  • 一个嫉妒的小女孩
  • 超人
  • 秘密
  • 侵犯
  • 人生小说
  • 第六章 症状的词语
  • 侦探分析家
  • 多动的孩子
  • 床笫事件
  • 在声音中或在安静中
  • 儿童欲望
  • 侯爵夫人和伯爵夫人
  • 分别与重逢
  • 徒劳无益的美丽
  • 互易感觉
  • 饥饿艺术
  • 见证
  • 理解她的厌食症
  • 古怪的账目
  • 没有反对
  • 第七章 会面中的物品
  • 声音和小玩意儿
  • 玩耍
  • 儿童的狂怒
  • 一件美好的物品
  • 付诸行动
  • 小士兵和铅笔
  • 花娃娃
  • 是与否
  • 袋鼠
  • 沉默的密谋
  • 小罐子和盖子
  • 缺席的分析家
  • 嘟嘟玩具
  • 会面空间
  • 接龙涂鸦游戏
  • 一次治疗咨询
  • 第八章 儿童精神分析家
  • 精神分析是一种实践
  • 分析的传承
  • 精神分析是世俗的
  • 原初压抑
  • 一个安静的小孩
  • 母与女
  • 漏水的奶瓶
  • 挫折、剥夺、阉割
  • 联系的自恋
  • 分析家不是机器
  • 与老师的关系
  • 象征性付费
  • 和善男孩
  • 小坏蛋
  • 在精神分析家那里的孩子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拥有幸福的一生。

    翻开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多接触一些儿童心理 / 行为问题的案例,但阅读后,我的最大收获其实是进一步了解了 “精神分析”,并将其与 “心理学” 彻底区分开来。大体上,心理学是以人为客体研究意识,而精神分析是以人为主体研究无意识领域。​“精神分析首先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实践”,并且 “精神分析将自己视作唯一一种接近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理性方式”。本书作者是当代非常资深的精神分析学家,主要服务对象是儿童。他在书中分享的案例比较有代表性,而他在实践中展现出的耐心与智慧让我由衷佩服。比如在帮助一个丧母后噩梦缠身的 “和善男孩” 时,他在了解了男孩的基本情况之后便让男孩用自己的一点零花钱为每次会面付费。正是这一举动成功地触及了男孩内心深处的 “恶”(因为在男孩心里这位精神分析师已经不是什么乐于助人的 “好人” 了,自己也已经与他两不相欠),而那个成因复杂的 “恶” 正是男孩噩梦的根源。至此,治疗也开始有所进展,但想要根治,那就是经年累月的持久战了。现如今,行业间的互联互通性尤为凸显,而我特别喜欢从其他行业中汲取知识,再将其转化成能为我(在英语教育领域)所用的实践方式。“弗洛伊德说,我们的精神构建在童年就已基本完成,以后漫长的岁月不过是这个结构的逐渐显现。如果说一个成年人有了心理症状,那么并不只是这个成年人 ' 病' 了,更应该是这个成年人心里的孩子一直在 ' 生病 '。在这个意义上,每个精神分析工作者都是儿童精神分析工作者。孩子不只是生活在每一个人类个体的早期,而且一直生活在每一个人类个体的一生之中”。那么,身为教育工作者,对于任何年龄段的 “孩子”,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协助他们构建、修复、甚至重建精神家园,因为每一个 “孩子”,都值得拥有幸福的一生。

      1
      1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