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7.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25千字
字数
2019-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为什么中国人会喜欢玉石,这本书给你讲明白。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之间的承续渊源,致力于本土视角的文学人类学理论建构,以中国文明发生为理论创新个案,通过考古新发现的史前玉文化8000年脉络,提出玉石神话信仰(简称玉教)奠定华夏文明核心价值,用新材料新方法讲述以往所未知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故事,包括儒家君子如玉的伦理和道教玉皇大帝的原型,直至融合多民族的化干戈为玉帛理想。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部 玉的信仰
- 第一章 玉石神话背后有一种“信仰”吗?——关于华夏文明信仰之根的讨论
- 第一节 玉文化理论建构
- 第二节 项羽在鸿门宴上为何不杀刘邦—玉教伦理钩沉
- 第三节 协作攻关:探索夏文化的考古难题
- 第二章 玉石神话观
- 第一节 关于华夏文明信仰之根的对话
- 第二节 女娲补天:以玉为天的信仰钩沉
- 第三章 “玉帛为二精”
- 第一节 《国语》“玉帛为二精”说
- 第二节 “精”与“道”的神话原型
- 第三节 从玉和蚕(丝)神话看玉帛组合的起源
- 第四节 唯玉为葬的源与流
- 第五节 沉璧于河:祭礼与“精”的循环
- 第六节 生命之精:国教信仰的核心
- 第七节 精与德:国“宝”观的宗教含义
- 第八节 总结:玉帛在大、小传统中的编码过程
- 第四章 玉教神话与“天人合一”——中国思想的大传统原型
- 第一节 “天人合一”出于神话想象
- 第二节 玉:天人合一的神话中介物
- 第三节 玉人合一:天人合一神话的史前原型
- 第四节 总结:确认华夏文明的信仰之根
- 第二部 寓道于器——四重证据法重建玉器神话学
- 第五章 玉璧
- 第一节 玉璧起源、传播与流变:大传统的一级编码
- 第二节 “璧”与“辟”:汉字小传统二级编码
- 第三节 玉璧的文化符号再编码
- 第六章 玉人像、玉柄形器与祖灵牌——对华夏祖神偶像源流大传统的新认识
- 第一节 神主、灵牌与祖像:华夏祖先崇拜形式
- 第二节 祖像溯源:玉人像与玉柄形器
- 第三节 竹节与花瓣形玉柄形器——祖灵与玉石的植物化表现
- 第四节 祖灵与玉石的人格化、植物化表现
- 第七章 玉璜与天桥
- 第一节 天桥与天梯的神话
- 第二节 玉璜:天桥神话的大传统渊源
- 第三节 乞桥:七夕乞巧节的仪式想象
- 第八章 玉龙及二龙戏珠——兼及龙神话发生及功能演变
- 第一节 二龙戏珠与一龙戏珠
- 第二节 龙戏珠、戏火球、戏桃、戏蜘蛛
- 第三节 秦汉的“二龙戏钱”与“二龙穿璧”
- 第四节 先秦玉器的二龙与“二龙拱璧”
- 第五节 商周青铜器的二龙戏型纹饰
- 第六节 玉龙与二龙戏图像谱系
- 第九章 玉戈
- 第一节 史前玉戈
- 第二节 华夏的戈文化:从玉石戈到铜戈
- 第三节 铭文戈与华夏戈的源流
- 第十章 玉兔
- 第一节 嫦娥三号与玉兔号月球车
- 第二节 为什么是“嫦娥”?
- 第三节 为什么是“玉兔”?
- 第四节 玉兔原型:从图像到文字
- 第五节 总结:玉兔神话的大传统基因
- 第三部 玉教及其神话流变
- 第十一章 从玉教神话到金属神话
- 第一节 玉器时代的意识形态特点
- 第二节 金属时代的金属崇拜及神话
- 第三节 核心价值:从玉帛到金玉
- 第十二章 玉教的文化衍生
- 第一节 儒家君子佩玉制:玉教的伦理化
- 第二节 道教玉皇大帝说:玉教的宇宙观
- 第三节 玉石崇拜与“国”的原型
- 第十三章 白玉崇拜:玉教的新教革命
- 第一节 “白玉堂”文学谱系
- 第二节 国史凸显白玉传奇
- 第三节 《山海经》与白玉崇拜起源——黄帝食玉与西王母献白环
- 第四节 从“玉教”说到“玉教新教革命”说
- 第五节 华夏文明起源的神话动力学解释
- 第十四章 从玉教到佛教——本土信仰与外来信仰的置换
- 第一节 文明发生期的信仰与圣物
- 第二节 神话观念决定文明信仰的差异
- 第三节 从玉石之路到佛像之路
- 第四节 “丝路”折射的西方话语权及其对玉文化的遮蔽
- 第五节 总结:玉路—丝路—佛路——文化传播的因果链
- 第四部 玉文化先统一中国
- 第十五章 华夏文明的资源依赖——石峁玉器新发现的历史重建意义
- 第一节 寻找夏文化:重建神圣符号物叙事链
- 第二节 《管子》“尧舜北用禺氏之玉而王天下”解
- 第三节 华夏文明之黄河摇篮说的更新
- 第四节 石峁玉器解读:通神、避邪的玉教神话观
- 第十六章 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说
- 第一节 玉门瑶台露真容:石峁石城的精神防御功能
- 第二节 玉(兵)器功能:多重证据看建筑巫术
- 第三节 石峁玉器:玉教信仰是史前中国的统一要素
- 第四节 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说
- 第十七章 “多元”如何“一体”——华夏多民族国家构成的奥秘
- 第一节 文明发生:人类的最大作品之由来
- 第二节 玉教传播:华夏玉文化发生期的多元与一体
- 第三节 “多元”如何“一体”:玉教的“新教革命”
- 第四节 多元“玉成”一体——玉教神话观与华夏统一国家形成
- 第五节 西周国宝:玉文化的多元一体
- 第六节 从玉文化源流看商周文化的多元与一体
- 第七节 总结:玉文化大整合的观念、动力和过程
- 第十八章 玉帛之路:重建国家文化品牌
- 第一节 外国人命名“丝路”,中国人命名“玉路”
- 第二节 玉石信仰:中国的珍宝观及华夏核心价值
- 第三节 玉帛之路: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
- 第四节 “中国玉石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第五节 中国西部玉矿资源区
- 附录一 玉教伦理与华夏文明——徐杰舜对叶舒宪教授访谈录
- 附录二 探源中华文明 重讲中国故事——杨骊 魏宏欢对叶舒宪教授访谈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