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回到生活,回到历史现场,回到社会中,讲述哲学问题探讨史。

内容简介

从西方哲学的发源地美丽的小亚细亚海岸,一直到中世纪后期的修道院和书斋、教堂和大学,一代代著名哲学家轮番登上历史舞台,对世界、对自我、对生活进行着探寻与思考。

这是德国当红哲学家普莱希特,专门为大众读者所写的哲学史第一卷,如连载小说一般,将一位位哲学家带到我们眼前,将他们的哲学思考融入故事之中,在轻松的阅读中,帮助我们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真理?是否有正义?如果有,它如何可能?生命是否有意义?人在自然和宇宙中居于何种地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11】
  • 雅典学园【21】
  • 古代哲学 PHILOSOPHIE DERANTIKE
  • 从前在爱奥尼亚……【37】
  • 西方大地的日食
  • 第一位哲学家?
  • 古老的故事
  • 遥望宇宙【50】
  • 信仰制造者【55】
  • 神话的力量【58】
  • 万物的尺度【63】
  • 罪责与债务
  • 金钱的本质
  • 毕达哥拉斯
  • 权力集团
  • 赫拉克利特
  • 巴门尼德
  • 人的本性【90】
  • 逻各斯所在
  • 转世的灵魂
  • 失落的天堂
  • 灵魂的材料
  • 温和的灵魂
  • 一切皆为质料!
  • 流浪汉、他的弟子与雅典公共秩序【118】
  • 苏格拉底之谜
  • 民主之路
  • 实用哲学家
  • 受到危害的秩序
  • 公共审判【136】
  • 柏拉图【140】
  • 脚本真人秀
  • 表象与存在【149】
  • 贵族改善世界
  • 可靠的知识可能吗?
  • 蜡版与鸽子
  • 柏拉图的神话【163】
  • 世界之非本真化
  • 洞穴图
  • 金钱还是荣誉?柏拉图的国家【180】
  • 对社会的不满
  • 整理灵魂!
  • 理想国
  • 对国家中的婚姻、家庭与私有制的抨击
  • 马格尼西亚,或通往那里的路
  • 事物的秩序【210】
  • 世界灵魂;一窥柏拉图的宇宙
  • 暗中敌手
  • 上天的产物
  • 亚里士多德
  • “存在”意味着什么?
  • 自然的秩序
  • 宇宙、猴子、人类
  • 有死的灵魂,不朽的精神【244】
  • 适合的道德【248】
  • 道德动物学
  • 德 性
  • 品性的统一性
  • 幸福,以哲学的方式生活
  • 在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之间
  • 女人、奴隶与野蛮人
  • 家庭经济与金融经济
  • 避世者与怀疑者【279】
  • 被管理的世界
  • 嬉皮士与挑衅者【284】
  • “此后”的一代
  • 怀疑论与怀疑
  • 随意的隐秘魅力【293】
  • 错误生活中的正确生活【298】
  • 无限的世界,冷漠的诸神
  • 快乐伦理
  • 自我管理
  • 斯多亚派【312】
  • 程序化的世界【318】
  • 做最好的自己!
  • 自然本能与道德要求
  • 合法化与赋魅【334】
  • 一种新精神的征兆
  • 新兴大都会
  • 罗马的崛起,雅典的遗产
  • 变革者的转变
  • 怀疑天命
  • 摩西,所有哲学家的老师!
  • 变得神圣!
  • 柏拉图式城邦中少数人的沉思【366】
  • 奥古斯丁或上帝之恩典【373】
  • 耶稣、保罗、基督教及其早期门徒
  • 新宗教的形成
  • 怀疑、阅读与虚构的经历
  • 债与罪
  • 时间、意识、爱、启悟
  • 上帝之国与尘世之国
  • 罗马的覆灭与慰藉
  • 中世纪哲学 PHILOSOPHIE DES MITTELALTERS
  • 在教会的阴影下【415】
  • 修道士、教皇、圣人
  • 南北方国家的建立
  • 爱留根纳,或自由意志【426】
  • 逻辑与信仰
  • 上帝可以证明吗?
  • 阿伯拉尔
  • 玫瑰之名
  • 创世的意义与目的【450】
  • 亚里士多德归来!
  • 基督教的时间,物理学的空间
  • 阿尔伯特
  • 托马斯【467】
  • 新的上帝存在证明
  • 世界的祛魅【475】
  • 对技术的赞美
  • 意识决定存在
  • 意志与个体性
  • 奥卡姆剃刀
  • 没有什么是必然的
  • 在我们身上思考的质料
  • 诸神的黄昏【506】
  • 权力的阴暗面
  • 统治的合法性
  • 万物静止【515】
  • 被统治者的权利【520】
  • 人身上的神性
  • 新的坐标
  • 附录
  • 选读文献
  • 致谢
  • 人物索引
  • 内容索引
  • 图片说明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

    近 20 年来,哲学的大众化转向在欧洲已成为潮流。在经历了从康德、黑格尔、谢林到狄尔泰、卡西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学院化时代之后,哲学正在新的时代境况中努力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变得平易近人、接近日常生活,同时也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说得好,哲学思想绝不是从真空中产生的,绝不是哲学家灵机一动的想法,而是有着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时代精神等背景。哲学思想要放在这些背景中,才能被彻底理解。另外,作者要将哲学重新带回生活中。在哲学学院化、工业生产化的今天,德国已经有一批哲学家开始反思哲学学科的处境,并致力于突破学院的限制,把哲学带向公众。普莱希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学院化的哲学已经越来越成为文献分析与语词辨析,这使得哲学本身的活力极具衰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哲学史入门好书

        这本书按照普通人最容易接受的时间顺序,从公元前 600 年左右的泰勒斯讲到十三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奥卡姆的威廉这一系列的人,也就是从中国的春秋时代写到了明朝快要建立。主线是通过思想进行串联,三哲之前像孤散的点,三哲之后哲学大厦开始初步建成,后续的犬儒、伊壁鸠鲁、斯多亚学派、新柏拉图主义、在哲学上基督教好像横空出世一般,从奥勒留皇帝开始逐渐冒头,希波的奥古斯丁集大成,圣奥古斯丁博采众长把神学推上了新高度,虽然日耳曼人轰隆隆的 “铁蹄” 声,西方历史也进入了中世纪,不仅哲学黯然神伤了连皇权都要为教权退位了,如果是这时候最重要的一个命题是什么,我认为是 “证明上帝存在”,从罗马末期的奥古斯丁一直延续到近代,还有延续几百年的共相之争,最后由托马斯阿奎那接下来神学的最后一棒整合了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就好像在说 “神学才是最牛 X 的,古希腊哲学知识奥古斯丁地下之城的注脚”,但是黑死病来了、高高在上的教权向世俗的权利伸手了。我们能看到不同的思想家对前辈的思想的破与立以及完善, 比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善的不同理解。对于我来说的难点有三个:1、 记不住人名,看中国历史的也有类似的困惑,但是西方人的名字更长。。。2、 不知道地名在哪,比如帕多瓦在哪,看中国历史还能和现在处在什么地方有个对象关系,看西方历史少了这个抓手 3、 思想不太理解,很多时候文字都认识但是就是不理解思想,这是属于入门前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结合会好一些。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