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第一部中国古典美学领域的通史类著作,1988年初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反响。此次增订再版,增加了三十余万字。论体系之完整、内容之丰富、资料之翔实,修订后的本书,在目前国内出版的同类著作中堪称翘楚。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梳理中国美学的独特发展历程,将中国古典美学分为奠基期、突破期、鼎盛期、转型期、总结期五个阶段,用五编四十九章内容,对各阶段重要美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作翔实介绍,涉及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诸种艺术美学,独创性地概括出一个完整的中国古典美学体系。
从时间上看,自先秦到近代,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各个阶段重要的美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本书都做了翔实介绍,书中还特别分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先秦儒道阴阳诸家及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对美学的影响。从范围来看,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小说、建筑、园林等诸种艺术美学,本书都做了清晰的梳理。某一历史阶段代表性艺术,如先秦的《诗经》《楚辞》、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明清的小说戏曲,本书有重点评论。
对于中国古典美中“美”“妙”“味”“兴”“游”“神”“气”“韵”“逸”等重要范畴及“言志说”“缘情说”“兴寄说”“美刺说”“妙悟说”“神韵说”“境界说”“诗史说”等重要学说,本书都做了源流上的梳理,并概括其要义。
最为重要的是,本书独创性地提炼出完整的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即:以“意象”为基本范畴的审美本体论系统,以“味”为核心范畴的审美体验论系统,以“妙”为主要范畴的审美品评论系统,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创作理论系统。书中还独创性地总结出中国古典美学五大传统,即:乐天忧世、崇阳恋阴、尚贵羡仙、自然至美、中和为美。
本书行文精当至妙,深入浅出,不仅于美学、哲学、文学、艺术专业工作者是一部不可忽视的重要参考著作,而且于一般的读者,也是一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著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卷)
- 绪论 中国古典美学体系
- 第一节 以“意象”为基本范畴的审美本体论系统
- 第二节 以“味”为核心范畴的审美体验论系统
- 第三节 以“妙”为主要范畴的审美品评论系统
- 第四节 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创作理论系统
- 第一编 中国古典美学奠基期
- 第一章 老子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美的哲学
- 第二节 审美理想
- 第三节 审美心境
- 第四节 审美范畴
- 第二章 孔子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仁学与美学
- 第二节 善与美
- 第三节 文质彬彬
- 第四节 中和之美
- 第五节 “游”和“乐”
- 第六节 兴观群怨
- 第七节 礼乐传统
- 第三章 庄子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美论(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第二节 美论(二) :“厉与西施道通为一”
- 第三节 美论(三)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 第四节 美感论(一) :“逍遥游”
- 第五节 美感论(二) :“心斋”
- 第六节 美感论(三) :“坐忘”
- 第七节 美感论(四) :“物化”
- 第八节 艺术论(一) :“言”与“意”
- 第九节 艺术论(二) :“道”与“技”
- 第十节 艺术论(三) :功利与非功利
- 第四章 孟子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美的本质(一) :“牛山之木尝美矣”
- 第二节 美的本质(二) :“充实之谓美”
- 第三节 人格美:“浩然之气”
- 第四节 共同美感:“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 第五节 《诗经》论:“以意逆志”
- 第五章 荀子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 第二节 “由礼则雅”
- 第三节 “相形不如论心”
- 第四节 “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
- 第五节 “夫玉者,君子比德焉”
- 第六节 “虚壹而静”
- 第七节 “乐合同,礼别异”
- 第六章 先秦其他诸家美学思想
- 第一节 墨子的美学思想
- 第二节 韩非子的美学思想
- 第三节 公孙尼子的《乐记》
- 第四节 阴阳五行家的“五行”说
- 第五节 《考工记》中的美学思想
- 第七章 《周易》与中国美学
- 第一节 “阴”与“阳”
- 第二节 “刚”与“柔”
- 第三节 “变”与“通”
- 第四节 “神”与“几”
- 第五节 “中”与“和”
- 第六节 “象”与“意”
- 第八章 屈骚美学
- 第一节 君子人格
- 第二节 悲剧命运
- 第三节 发愤抒情
- 第四节 浪漫诗风
- 第二编 中国古典美学突破期
- 第九章 汉代美学(一):《淮南子》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一”论
- 第二节 美论
- 第三节 形、气、神论
- 第四节 《淮南子》的美学意义
- 第十章 汉代美学(二):儒家美学的新发展
- 第一节 董仲舒的美学思想
- 第二节 刘向的美学思想
- 第三节 扬雄的美学思想
- 第十一章 汉代美学(三):《诗经》诠释学美学
- 第一节 今文经学说诗
- 第二节 古文经学《毛诗序》说诗
- 第十二章 汉代美学(四):屈骚美学的新发展
- 第一节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 第二节 王逸:“引类譬谕”说
- 第三节 汉赋美学
- 第十三章 汉代美学(五):艺术美学兴起
- 第一节 书法艺术的兴起
- 第二节 园林艺术的兴起
- 第十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学(一):玄学与美学
- 第一节 以无为本
- 第二节 得意忘象
- 第三节 越名教而任自然
- 第四节 大美配天而华不作
- 第五节 声无哀乐
- 第十五章 魏晋南北朝美学(二):人物品藻与山水赏会
- 第一节 人物品藻——人美的重视
- 第二节 山水赏会——自然美的发现
-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美学(三):画论、书论
- 第一节 顾恺之:传神写照
- 第二节 宗炳:澄怀味象
- 第三节 王微:明神降之
- 第四节 谢赫:气韵生动
- 第五节 书论概述
-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美学(四)文论〔上〕:曹丕、陆机、钟嵘
- 第一节 曹丕:《典论·论文》
- 第二节 陆机:《文赋》
- 第三节 钟嵘:《诗品》
-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美学(五):文论〔下〕:刘勰
- 第一节 艺术本体:文论
- 第二节 艺术特质:情采
- 第三节 艺术理想:风骨
- 第四节 艺术想象:神思
- 第五节 艺术结构:隐秀
- 第六节 艺术风格:才性
- 第七节 小结
- 第十九章 道教与中国美学
- 第一节 本体的衍变
- 第二节 主体的演绎
- 第三节 环境的建构
- 第四节 生命的浪漫
- 第三编 中国古典美学鼎盛期
- 第二十章 唐代诗歌美学(上)
- 第一节 青春之美:盛唐与唐诗
- 第二节 陈子昂:“兴寄”、“风骨”
- 第三节 孔颖达:“情志一也”
- 第四节 李白:“天然去雕饰”
- 第五节 杜甫:“转益多师”
- 第六节 白居易:美刺兴比
- 第二十一章 唐代诗歌美学(下)
- 第一节 意象说
- 第二节 兴象说
- 第三节 意境说(一)
- 第四节 意境说(二)
- 第五节 意境说(三)
- 第二十二章 唐代“古文”美学
- 第一节 韩愈(上) :“文所以为理”
- 第二节 韩愈(下) :“不平则鸣”
- 第三节 柳宗元:“文以明道”
- 第四节 韩柳之后(上) :“文”、“道”之争
- 第五节 韩柳之后(下) :“气”、“意”之论
- 第二十三章 唐代乐舞、绘画、书法美学
- 第一节 唐代乐舞美学
- 第二节 唐代绘画美学
- 第三节 唐代书法美学
- 第二十四章 禅宗与中国美学
- 第一节 禅宗如何走向老庄
- 第二节 禅宗如何走向审美
- 第三节 禅宗如何走向艺术
- 第四节 禅悟如何走向艺术思维
- 第二十五章 宋词的审美理想
- 第一节 “聊佐清欢”
- 第二节 “吟咏情性”
- 第三节 “以诗为词”
- 第四节 “别是一家”
- 第五节 “清空”、“骚雅”
- 第二十六章 宋代诗歌的审美理想
- 第一节 尚“韵”
- 第二节 尚“平淡”
- 第三节 尚“理趣”
- 第四节 尚“禅味”
- 第二十七章 宋代绘画、书法、建筑美学
- 第一节 宋代绘画美学
- 第二节 宋代书法美学
- 第三节 《营造法式》的建筑美学思想
- 第二十八章 欧阳修美学思想
- 第一节 “富贵者之乐”与“山林者之乐”
- 第二节 “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
- 第三节 “诗穷而后工”
- 第四节 “言不尽意之委曲而尽其理”
- 第五节 “披图所赏,未必得秉笔之人本意”
- 第二十九章 苏轼美学思想
- 第一节 审美人生论:“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
- 第二节 审美境界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 第三节 审美形象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 第四节 审美创作论:“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 第五节 审美情趣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第三十章 宋代理学与美学
- 第一节 周敦颐
- 第二节 邵雍
- 第三节 张 载
- 第四节 程颢、程颐
- 第五节 陆九渊
- 第六节 朱熹
- 第七节 “天人合一”
- 中国古典美学史(下卷)
- 第四编 中国古典美学转型期
- 第三十一章 元代戏曲美学
- 第一节 价值观念
- 第二节 审美创造
- 第三十二章 元代诗画书法美学
- 第一节 元代诗歌美学
- 第二节 元代绘画美学
- 第三节 元代书法美学
- 第三十三章 明代心学与美学
- 第一节 王阳明:心外无物
- 第二节 王畿:顿悟心体
- 第三节 王艮:自然之乐
- 第四节 自然人性
- 第三十四章 明代浪漫主义美学
- 第一节 徐渭:“真我”说
- 第二节 李贽:“童心”说
- 第三节 袁宏道:“性灵”说
- 第四节 汤显祖:“至情”说
- 第三十五章 明代复古运动美学
- 第一节 情为诗本
- 第二节 意象透莹
- 第三节 兴象风神
- 第三十六章 明代戏曲美学
- 第一节 论“本色”
- 第二节 论“传奇”
- 第三节 论悲剧
- 第四节 论表演
- 第三十七章 明代绘画园林音乐美学
- 第一节 明代绘画美学
- 第二节 《园冶》的园林美学思想
- 第三节 《溪山琴况》的音乐美学思想
- 第三十八章 明代小说美学
- 第一节 审美特性论
- 第二节 审美价值论
- 第三节 审美创造论
- 第五编 中国古典美学总结期
- 第三十九章 遗民情绪与清初美学
- 第一节 “厄运危时”与“至文生焉”
- 第二节 “诗之与史相为表里”
- 第三节 “墨点无多泪点多”
- 第四十章 王夫之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美之根源论
- 第二节 审美直觉论
- 第三节 审美意象论
- 第四节 情景妙合论
- 第四十一章 叶燮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文运”与“世运”
- 第二节 理、事、情、气、道
- 第三节 才、胆、识、力、胸襟
- 第四节 意象与想象
- 第四十二章 朴学与美学(上)
- 第一节 顾炎武的“音韵”学
- 第二节 王士祯的“神韵”说
- 第三节 沈德潜的“格调”说
- 第四节 翁方纲的“肌理”说
- 第五节 “实证”的美学
- 第四十三章 朴学与美学(下)
- 第一节 袁枚的“性灵”说
- 第二节 章学诚的“文理”说
- 第三节 龚自珍的“尊情”说
- 第四节 桐城派的古文美学
- 第四十四章 清代小说、戏曲美学
- 第一节 典型人物的塑造
- 第二节 叙事技巧的探索
- 第三节 李渔的戏曲美学(上)
- 第四节 李渔的戏曲美学(下)
- 第四十五章 清代绘画、书法、园林美学
- 第一节 清代绘画美学
- 第二节 清代书法美学
- 第三节 清代园林美学
- 第四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精神
- 第五节 中国宫殿建筑美学的终结
- 第四十六章 清词美学
- 第一节 朱彝尊:“醇雅”说
- 第二节 周济:“寄托”说
- 第三节 陈廷焯:“沉郁”说
- 第四节 况周颐:“词境”说
- 第四十七章 刘熙载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文之为物,必有对也”
- 第二节 “人饰不如天饰”
- 第三节 “以丑为美”
- 第四节 “学书通于学仙”
- 第四十八章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 第一节 美和审美的性质
- 第二节 美的类型及意义
- 第三节 悲剧观
- 第四节 美育论
- 第五节 意境说
- 第四十九章 结论(一)中华民族审美基因
- 第一节 天人合一
- 第二节 阴阳相合
- 第三节 礼乐和合
- 第四节 意象合一
- 第五十章 结论(二)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
- 第一节 乐天忧世
- 第二节 崇阳恋阴
- 第三节 尚贵羡仙
- 第四节 自然至美
- 第五节 中和为美
- 第五十一章 结论(三)中华民族的美学精神
- 第一节 善美统一(上)
- 第二节 审美统一(下)
- 第三节 国家意识
- 第四节 “家—国”意识
- 第五节 寓教于美
- 第六节 奇幻浪漫
- 第七节 美在境界
- 附录一 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美”的理解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附录二 中国古典美学史体系的建构
- 一
- 二
- 三
- 四
- 附录三 中国古典美学对全球美学构建的贡献
- 一
- 二
- 三
- 四
- 《中国古典美学史》跋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