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王安忆导读,俄苏文学翻译名家力冈经典译本。

内容简介

这一年,玛斯洛娃二十六岁,因被控谋财害命而接受审判。曾爱上她、占有她、抛弃她的贵族少爷聂赫留朵夫恰巧是这场审判的陪审员之一。时隔多年,再次见到因自己的引诱而改变人生的玛斯洛娃,聂赫留朵夫深感愧疚,内心深处“精神的人”渐渐战胜了“兽性的人”。因为法官和陪审团的疏忽,本应无罪的玛斯洛娃被判流放,聂赫留朵夫决心为她伸冤,甚至同她结婚,以救赎自己的罪过。他去监狱探望玛斯洛娃,也遇到了其他犯人,听到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慢慢察觉到在迷人、繁华的贵族生活外,世界充满压迫、痛苦和野蛮的行径。

上诉失败后,聂赫留朵夫决定同玛斯洛娃一起流放西伯利亚。他跟刑事犯们一起坐火车、乘轮船,直到西伯利亚西部才靠关系将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中。这里的政治犯本来都是上流阶级,却不惜为大众牺牲自己的特权、自由和生命。玛丝洛娃对这些人充满热爱和敬意。一路走来,玛斯洛娃又重新爱上了这个给自己造成巨大伤害的贵族少爷,但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她认为这对聂赫留朵夫不是幸福,而是一种拖累,她不愿接受他的牺牲,最终嫁给了政治犯西蒙松,也走向自己的“新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读 托尔斯泰的《复活》
  • 译者前言 人性的复活
  • 第一部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 二十七
  • 二十八
  • 二十九
  • 三十
  • 三十一
  • 三十二
  • 三十三
  • 三十四
  • 三十五
  • 三十六
  • 三十七
  • 三十八
  • 三十九
  • 四十
  • 四十一
  • 四十二
  • 四十三
  • 四十四
  • 四十五
  • 四十六
  • 四十七
  • 四十八
  • 四十九
  • 五十
  • 五十一
  • 五十二
  • 五十三
  • 五十四
  • 五十五
  • 五十六
  • 五十七
  • 五十八
  • 五十九
  • 第二部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 二十七
  • 二十八
  • 二十九
  • 三十
  • 三十一
  • 三十二
  • 三十三
  • 三十四
  • 三十五
  • 三十六
  • 三十七
  • 三十八
  • 三十九
  • 四十
  • 四十一
  • 四十二
  • 第三部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 二十七
  • 二十八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的意义

    前几天先看了美国一个咨询师写的《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本书里提到了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又提到了托尔斯泰的《复活》。沿着这么一条线索读下来,很有意思。托尔斯泰的小说,我不能妄加评论,我这里只说一下我沿着这条线索读书的几点感受。适逢家人生病,生活压力巨大,而且自认为完全没有战胜病魔的希望,所以心理多少有点抑郁。拿起《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本书就是为了排解我内心的压抑。然后我看了一本小册子《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跟大家探讨了一下人生的目的问题,随后我就想起了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讲到意义疗法时候,弗兰克尔提到了电影版《复活》,我立即在得到里找到了电子书。如果说弗兰克尔提出了问题,也就是生命需要意义,但是他没有给一个标准答案,当然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不同时间,不同处境,面对不同对象,人生的意义也会表现的不同。《复活》给了我们人生意义的一个选项。自从聂赫留朵夫在法院看到玛丝洛娃,他自己就开始了复活的过程,玛丝洛娃也因为与他重逢而找回了那个充满人性的自我。看到这本书最后一段我挺感动的,当人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尤其是,如果这个意义与聂赫留朵夫的一样,也就是实现高级的道德,那他的生活就会焕然一新,他经受苦难时的感受也会与从前有很大不同。个人而言,达到出众的道德高度是我内心非常认可的一个人生意义,如果能像聂赫留朵夫一样帮助别人当然好,如果做不到,尽我全力照顾家人也是一个意义,即便没有胜利的希望,也能让我内心充实,也能让我减少对未来的恐惧。能利用现在的困苦成就一个更加完美的自我,一个更加高尚的道德,也不失为一段美谈。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苦难是心灵的土壤,未来不仅有困难和恐惧,也会有心灵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意想不到的花朵。

      转发
      3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