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0千字
字数
2010-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向燕南关于史学理论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之一。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历史学科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北师大历史学院业已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首批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单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一系列学术平台。科研实力颇为雄厚,在学术界声誉卓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北魏太武灭佛原因考辨
- 一、 关于太武灭佛原因的两种观点及分析
- (一)太武与佛道之关系
- (二)崔浩与佛道二教之关系
- (三)寇谦之与佛道二教之关系
- 二、 太武第一次灭佛原因考
- 三、 太武第二次灭佛原因考
- 战国末期新道家的历史思想
- 一
- 二
- 三
- 《史记》编纂体例之数的意义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司马迁的知识背景、思想世界与古代神秘数字
- 三、 《史记》体例之数的意义蠡测
- 论匡正汉主是班固撰述《汉书·五行志》的政治目的
- 从“荣经陋史”到“六经皆史”:宋明经史关系说的演化及意义之探讨
- 一
- 二
- 三
- 从国家职能看明清官修史学
- 一、 大规模官修史籍活动与明清国家制度建设
- 二、 大规模官修史籍活动与国家统治职能的实施
- 三、 明清官修史籍活动与封建国家职能关系的两面性
- 明至清前期海外关系的变化与史学
- 一、 “宣布纶音往夷域”
- 二、 海防·商贸·中西文化交流
- 三、 倒退的海外关系在史学中的反映
- 论明代经济史撰述的突出发展
- 一、 明代经济史撰述的突出发展
- 二、 明代经济史撰述体现的时代特征
- 三、 明代经济史撰述与实学思潮
- 四、 结语
- 从“主于道”到“主于事”:晚明经世史学的实学取向及局限
- 一、 晚明实学思潮并非是对心学的反动
- 二、 晚明经世史学撰述的实学转向
- 三、 晚明经世史学反映的实学思想
- 晚明士人自我意识的张扬与史学评论
- 一、 “此窍一凿,混沌遂亡”——王学的思想解放意义
- 二、 “本自心师,非劳旁启”——晚明史评自我意识的张扬
- 三、 “是非无定质”与“执一便是害道”——晚明史评的理性精神
- 引领历史向善:方孝孺的正统论及其史学影响
- 一
- 二
- 三
- “技艺与德岂可分两事”:唐顺之之实学及其转向的思想史意义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唐顺之的实学特点及其“技艺与德岂可分两事”说的提出
- 三、 “技艺与德岂可分两事”说及唐顺之后来思想之转向的思想史意义
- 薛应旂的理学特点与史学思想
- 一、 “所见出入朱陆之间”的理学特点
- 二、 “经史一也”与折衷汉宋
- 三、 理学化的史学鉴戒思想
- 四、 彰往察来与“时”“势”
- 王圻纂著考
- 一、 经部
- 二、 史部
- 三、 子部
- 四、 集部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新社会科学运动与史学发展的新境界
- 一、 新社会科学运动的兴起
- 二、 新社会科学运动的学术特点
- 三、 新社会科学运动影响下的史学发展新境界
- 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
- 一、 陶希圣与《食货》半月刊的创办
- 二、 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
- 三、 会通史料与理论——《食货》成功的重要原因
- 四、 余论
- 试析陈寅恪晚年“著书唯剩颂红妆”之因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阐发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三、 移情以忘现实之痛苦
- 道与势:传统史权与君权的紧张
- 一、 早期史官的文化形态与史权观念的发生
- 二、 “官师合一”格局的变动与士大夫持史弘道之意识
- 三、 道与势——史权与君权的紧张
- 早期史官的制度形态与中国历史编纂致用传统的生成
- 一
- 二
- 三
- 从“是/应该”问题看传统史学理论中的现代因素
- 一、 “是/应该”问题在西方哲学中的提出
- 二、 “是/应该”问题在西方史学理论中呈显的紧张与现代学者弥合的努力
- 三、 “合于理”与“本于情”的辩证统一——中国传统史学理论中的现代因素
- 后现代理论视域下的问题意识与史学史的重写
- 一
- 二
- 三
- 为史学求善而辩
- 史学: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后的思考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