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日本学刊杂志社承办刊物,本册是第3辑。

内容简介

《日本文论》是日本学刊杂志社旗下学术期刊《日本学刊》的姊妹刊。《日本文论》的所谓“文论”,非狭义“文艺理论”之简称,而取广义的“以文议论”之意涵。

相对学刊侧重关注日本政治外交、经济社会等前沿动态和战略研究,文论以“长周期日本”为研究对象,秉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重视基础研究的传统,借鉴曾创办学术期刊《日本问题资料》的经验,通过长时段、广视域、深层次、跨学科研究,深刻透析日本,广泛涵盖社会、文化、思想、政治、经济、外交及历史、教育、文学等领域。

《日本文论》强调中国问题意识与全球视野。21世纪的国际关系及其研究空前复杂而丰富,国别研究学科化、区域研究立体化、特殊研究普遍化趋势明显,日本研究需要放到更宏大的体系中加以定位与把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

本辑专题研究为“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的国家转型”,主要从政治、外交、历史角度,分析了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后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阶段与背景、影响因素等。另外,分析了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对日本“宗庙”“山陵”“皇祖”等概念与文化的深刻影响,民族主义、保守主义、同盟、地缘政治等几个因素对日本国家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影响,投融资领域日本经济衰落的根源,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情况。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编者的话
  • 专题研究 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的国家转型·
  • 日本“大国梦”的虚与实
  • 一 日本的国家政治转型与“大国梦”
  • 二 日本的“大国梦”并不仅仅是梦呓
  • 三 支撑日本“大国梦”的因素
  • 四 日本距离实现“大国梦”还有多远
  • 结语
  • 战后日本的亚洲外交
  • 一 怎样书写日本的亚洲外交
  • 二 亚洲地区概念的变迁
  • 三 日本亚洲外交的时代特征
  • 从权力转移到范式转移
  • 一 分析框架:从权力转移到范式转移
  • 二 “中国崛起”与日本对华认知范式的形成
  • 三 日本对华认知的发展与演变
  • 结语
  • 历史社会学视域下日本两次现代化转型的主要问题分析
  • 一 日本两次现代化转型进程的整体把握
  • 二 日本战前现代化转型问题的实证分析
  • 三 日本战后现代化转型问题的实证分析
  • 结语
  • 社会文化
  • 宗庙·皇祖·国史
  • 一 宗庙与山陵
  • 二 唐代皇帝祭祀与平安时代日本的“皇帝”祭祀
  • 三 作为“皇祖”的历代天皇之灵
  • 四 “国史”与“皇祖”伊势、八幡的登场
  • 五 结语:律令国家“旧照片”论
  • 政治外交
  • 论影响日本国家战略的几个因素
  • 一 日本民族主义的特殊性
  • 二 日本的保守主义政治
  • 三 东亚国际权力转移的特殊性
  • 四 海洋国家的地缘政治定位
  • 五 日美同盟的特殊性
  • 六 结语:当前日本国家战略转换的特点
  • 经济
  • 跨境积极主义投资与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
  • 一 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和资本市场机制
  • 二 美国的公司治理转型:从机构投资者积极主义到对冲基金积极主义
  • 三 美国跨境积极主义投资者的进入与日本公司治理改革
  • 四 应对跨境积极主义投资者的启示
  • 1998~2018年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
  • 一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二 描述性统计:中国的日本经济研究现状
  • 三 计量结果及分析
  • 结语
  •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 《日本文论》征稿启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换个立场来想,确实也有道理

    本期讨论到日本的大国梦,确实,在上世纪 80 年代到 2010 年日本 GDP 被我们超越,长达 30 年的时间稳坐世界经济第二把交椅,让日本对自己有更多的期许,也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想象。 20 世纪 90 年代,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终于画上了句号。与冷战时期大国博弈主要是军事领域的比拼和恐怖平衡不同,冷战后的国家间竞争更多是依靠经济体量、金融实力和科技优势等综合国力。这让一些日本评论家踌躇满志,在他们看来,日本距离世界超级大国仅有一步之遥,21 世纪毫无疑问是 “日本世纪”,是 “日本充当世界主角” 的时代。且国际秩序主要是由大国制定和维护的,中小国家的使命只是适应既成秩序以维护本国利益;日本要摆脱以往的 “中小国家外交”,而向 “大国外交” 过渡。所以 20 世纪 90 年代初堪称新一轮日本 “大国梦” 最喧嚣的时期。虽然没过多久,日本 “泡沫经济” 瓦解,并带来了持续多年的萧条和萎缩。但是,在 “大国梦” 的驱动下,整个 90 年代日本国家政治转型非但没有放慢脚步,反而走得更快、更远了,具体表现为四大变化。一是国家发展目标的定位日益清晰。与中曾根康弘的 “政治大国” 论相比,曾任自民党干事长的小泽一郎提出的 “正常国家” 论更能凝聚朝野两大阵营政治家的共识。小泽一郎在 1993 年所着《日本改造计划》一书中强调,“日本远未成为正常国家”。作为正常国家有两大条件,“其一,对于国际社会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就把它作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尽自己的责任去实行…… 这一点在安全保障领域尤为如此…… 其二,对于为构筑富裕稳定的国民生活而努力的各国,以及对于保护地球环境等人类共同课题,尽自己所能进行合作”。显然,小泽一郎认为,日本要成为 “正常国家”,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迄今为止不能拥有国家军队、不能在海外展开军事行动等 “不正常” 状态,这是日本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前提。二是日美同盟通过 “再定义” 升级。冷战结束后,日美间一度因贸易摩擦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为消除美国对日本的战略疑虑、确保国家政治转型的有序推进,日本在外交和安全保障领域实行 “对美一边倒” 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 1996 年 4 月由时任首相桥本龙太郎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日美安保联合宣言》,明确强调日美同盟是 “21 世纪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繁荣的基础”。这意味着日美同盟在冷战结束后有了升级版。三是自卫队取得派兵出国的 “通行证”。1992 年,在宫泽喜一内阁任内,日本国会通过了《协助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法案》(“PKO 法”),允许自卫队赴海外参加联合国发起的维和行动。这是日本当权者绕开现行宪法限制的一场政治赌博,其结果是让自卫队获得了参与 “非战争军事行动”(Military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MOOTW)的权力。五年后,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出台,允许自卫队以支援美军为由,在日本周边地区为美军提供后勤支援。1999 年,小渊惠三内阁通过的《周边事态法》又为之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律保障。四是日本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首先,在细川护熙内阁任内,1994 年,日本用小选举区和比例代表并立制取代了原先的中选举区制度,为两大保守政党轮流执政铺平了道路。随后,由桥本龙太郎首相倡议,最终在森喜朗首相任内实现了缩编。

      转发
      1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