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5千字
字数
2016-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为主题,梳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与逻辑变迁。
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独特的西方社会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研究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意义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价值。尽管他们各自的现实视野、研讨方式、思想资源与解放策略等各不相同,但都共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立场,延续了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焦点问题,即资本主义的社会权力关系构架如何实现自我再生产。不同的地方在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研讨主要是从严格的政治经济学视野当中展开,即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中探讨资本主义运动的界限,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明确地将关注焦点转向了生产过程之外的社会生活当中,因而表现出明显的理论异质性。因此,以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为主题,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与逻辑变迁,一方面有助于推进我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研究和逻辑把握,更好地评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研究文库》编委会
-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发展的理论指南(总序)
- 导论
- 上篇 意识形态:从阶级关系到主体关系
- 第一章 从生产到意识的物化过程与资本主义再生产
- 第一节 物化的社会结构与物化意识
- 第二节 社会—历史的总体性与“辩证的总体观”
- 第三节 阶级意识与历史主体的生成
- 第二章 作为总体生活方式的福特主义及其霸权问题
-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组织结构的新变化
- 第二节 再生产视域下的霸权概念及其对意识形态研究的拓展
- 第三节 阵地战与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对文化霸权的争夺
- 第三章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再生产
- 第一节 “一种关于意识形态一般的理论”
- 第二节 劳动力再生产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 第三节 阿尔都塞的困境:主体何以可能?
- 中篇 日常生活: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
- 第四章 “晚期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与文化逻辑
- 第一节 “晚期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旨趣
- 第二节 作为社会再生产中介的家庭与文化工业
- 第三节 需求被控的消费时代与单向度的人
- 第五章 “消费被控的官僚社会”与日常生活批判
- 第一节 资产阶级社会的日常生活转型与日常生活批判转向
- 第二节 “消费被控的官僚社会”批判
- 第三节 “工人阶级是革命的吗?”
- 第六章 从“消费被控”到被迫的“符号消费”
- 第一节 从“消费被控”到消费被符号操控
- 第二节 “被迫消费”或消费意识形态批判
- 第三节 从社会关系再生产到差异的再生产
- 下篇 空间:从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生产
- 第七章 空间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
- 第一节 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空间视域
-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日常生活的空间性:再生产研究的空间拓展
- 第三节 空间研究何以需要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研究视域
- 第八章 资本主义幸存与空间生产
- 第一节 再生产理论的拓展:从日常生活到空间
- 第二节 再生产视域中的空间生产
- 第三节 资本主义空间及其矛盾
- 第九章 资本积累的时空机制与再生产研究的方法论新架构
- 第一节 资本积累的时空机制及其内在矛盾
- 第二节 过程辩证法与社会再生产研究的方法论模型
- 第三节 空间研究与对“可能世界”的探寻
- 结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研究的推进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