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司法问题为线索脉络,而不以法制史为范围,由社会的动态变化中见常情。

内容简介

受域外学术的影响和内在发展的驱动,近年来法制史研究渐呈活跃态势,无论文献的整理出版还是研究著述的发表,在各专史或各学史的领域都显得相当突出。

本书在反思各类专史学史混淆比较与比附状况频出的基础上,从近代中国的案卷、审判、机构改制入手,抽丝剥茧,逐渐近真。一方面比较各方说法,不断接近本事的真相,一方面因缘各方的态度有别,进而考察各方与此事的关系各异,将所谓法制史转化为一般历史的研究,以司法问题为线索脉络,而不以法制史为范围,试图由社会的动态变化中见常情。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说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 分说: 比较与比附——法制史研究的取径
  • 第一章 清季民初律制改革中“尊亲属”的引入及界定
  • 第一节 清律原貌:丧服制度与逆伦
  • 一、逆伦的法理意涵
  • 二、逆伦对象辨析
  • 三、逆伦的重刑惩处
  • 第二节 清季律改:“尊亲属”的引入
  • 一、尊亲属入律
  • 二、对尊亲属的理解歧异与质疑
  • 三、尊亲属与逆伦对象的趋同
  • 第三节 民初践行:尊亲属范围的界定
  • 一、重申血缘、统系的决定作用
  • 二、加重对抚养关系的保护
  • 三、“精神病人不为罪”原则的确定和贯彻
  • 结语
  • 第二章 变与不变:太平天国运动与京师司法审判
  • 第一节 京城巡防处的设立
  • 第二节 京城巡防处的审判职能
  • 一、涉及军事的案件
  • 二、大钱案件的审理
  • 第三节 京城巡防处与京师审判制度的关系
  • 结语
  • 第三章 蔡锡勇《美国合邦盟约》的翻译及影响
  • 第一节 从广州同文馆到驻美使馆
  • 第二节 《美国合邦盟约》的诞生和流转
  • 第三节 “constituion”在蔡氏译本中的再生
  • 第四节 《美国合邦盟约》在晚清思想史上的意义
  • 结语
  • 第四章 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晚清中朝秩序的重新建构(1870—1895)
  • 第一节 “合作”与“冲突”:宗藩体制和国际公法的两歧关系
  • 第二节 朝鲜通商均势与宗主国权力扩张:国际法对宗藩关系的权力补给
  • 第三节 主权与属权:朝鲜商约章程对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的兼容
  • 第四节 不古不今的属国驻外使臣制度:宗藩体制与国际法的交错杂糅
  • 结语
  • 第五章 清末死刑方式的转变与争论
  • 第一节 凌迟等重法的废除
  • 第二节 死刑惟一的论辩
  • 第三节 死刑的密行
  • 余论
  • 第六章 改设政务处与丙午内官改制
  • 第一节 两可之间
  • 第二节 方案变动
  • 第三节 新瓶旧酒
  • 结语
  • 第七章 从吏部到内阁铨叙局:清季文官铨选机构变迁
  • 第一节 晚清吏部地位逐渐下降
  • 一、取用能员与循资问历:咸同之际清廷取才的两难
  • 二、重用专才与选取通才:光宣之交清廷用人的困境
  • 三、多途并进,新旧杂糅:“多”才背后的仕途纷扰
  • 第二节 吏部挽回颓势的努力
  • 一、限制部院及督抚用人逾制
  • 二、调整铨法
  • 三、停止部选
  • 第三节 吏部裁撤
  • 第四节 内阁叙官局初步运作
  • 第八章 传统与西化之间民国旧知识人的法律观
  • 第一节 机构性质与编纂人员身份
  • 第二节 《清史稿·刑法志》的编纂人员及编纂过程
  • 第三节 稿本所见编纂者的法律观
  • 结语
  • 第九章 熊希龄内阁时期的废省筹议
  • 第一节 废省制政策的由来
  • 第二节 废省制政策的确立
  • 第三节 不同的改省方案
  • 第四节 废省暂行缓办
  • 结语
  • 征引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