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9千字
字数
2016-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张世英文集第七卷,着重探讨了人生各种文化活动、各种人生境界之间的关系。
内容简介
第七卷收《境界与文化——成人之道》一书。《哲学导论》一书出版之后,有的学者指出,此书重在讲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较少社会维度的考虑。《哲学导论》出版后约五年的时间里,作者接受这一意见,比较集中地思考、研究了个人的人生境界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写了这本《境界与文化》,以补《哲学导论》之不足。
此书着重探讨了人生各种文化活动、各种人生境界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中西民族文化各自的特征,以期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摸索一条可供参考的途径。书的副标题"成人之道",即取此意。"成人"者,成为一个有高远境界之人之谓也。作者提倡一种超越主客二分的新的万物一体观,此书的主旨正是希望人能成为以此种新的万物一体境界为最高追求之人。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7卷说明
- 序
- 第一篇 万有相通的哲学
- 第一章 论万有相通 ——相同、相似、相通
- 一、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愈益倾向于消除抽象相同性概念的独立实体性
- 二、相同性概念是一种理想的设定,可以作为衡量相似性的标准
- 三、不相同而相通的各种内涵
- 第二章 论想象 ——体悟万物一体的认识论途径
- 一、从柏拉图到胡塞尔关于想象的思想发展历程
- 二、想象的多层次界定;审美幻想把逻辑上不可能的东西纳入万物一体之中
- 第二篇 各种文化活动、人生境界之间的关系
- 第三章 语言意义的意义 ——论语言意义问题与文化、人生意义问题的关系
- 一、语言意义的几种意义
- 二、人生的“在世结构”决定语言的不同意义
- 三、多注重一点语言的道德意义和审美意义
- 第四章 科学与道德 ——提倡科学的自由精神与知识向善的精神
- 一、古希腊科学的自由精神与伦理道德价值的紧密结合
- 二、古希腊科学的自由精神在今天仍然对人生和科研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 三、真理与价值、科学与道德的内在联系建立在“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在世结构”的基础之上
- 第五章 科学与审美 ——论由科学到审美的通道
- 一、欣赏自然美是由科学通向审美的起点
- 二、美使科学的普遍性变得具有生命力
- 三、由科学到审美的主要通道是想象
- 四、科学和审美的共同的特点是自由的精神
- 第六章 科学与宗教 ——以宗教感情作为推动科学研究的原动力
- 一、现代科学发展所引起的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新思考
- 二、科学与宗教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所走过的“之”字形道路
- 三、科学之外尚有不违背科学的宗教存在的空间
- 四、万物一体就是我们的“上帝”
- 五、学习西方科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对真理之爱的“宗教感情”
- 第七章 道德与审美 ——论审美高于道德
- 一、中西哲学史上几种道德观的启示
- 二、审美意识超越道德意识
- 三、西方一些思想家关于道德与审美关系问题的论述
- 四、审美意识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 第八章 道德与宗教 ——为道德寻找一种无神论的宗教根据
- 一、哲学史上关于道德的宗教根源问题的各种思想观点
- 二、“万物一体”可以代替“上帝”和“天”而成为道德的神圣性根据
- 第九章 哲学的身份 ——哲学的非哲学化
- 一、“哲学”一词自柏拉图起成了崇奉超感性东西的“形而上学”的同义语
- 二、柏拉图以后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 三、海德格尔:从“哲学之事”到“思之事”
- 四、哲学的“仙女”只能在仙凡之间翱翔
- 第三篇 中西传统文化
- 第十章 道家与科学 ——发掘道家哲学中的科学基因
- 一、“道法自然”“万物得一以生”
- 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 三、“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 四、道家哲学与中国古代科学的局限性
- 第十一章 道家与审美 ——提倡一点虚实结合的精神
- 一、老庄哲学的审美境界
- 二、游于虚——中国山水诗的灵魂
- 三、游于虚——诗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 第十二章 儒家与道德 ——在基本人权平等前提下容许差等之爱的空间
- 一、孔子的“孝悌——为仁之本”
- 二、孟子的“恻隐之心——仁之端”
- 三、董仲舒的“天人相副”与“性三品”说
- 四、宋明道学家的“万物一体”之“仁”
- 五、叶适、李贽、戴震的重功利、重衣食、重情欲的思想
- 六、“万物一体”的伦理道德观
- 第十三章 希腊精神与科学 ——科学召唤希腊精神
- 一、希腊精神是理性沉思与热情相结合
- 二、希腊精神在中世纪和近现代的继承和发展
- 三、重实验的精神在希腊文化中亦有其思想根源
- 四、科学的效用性亦可与科学的自由精神相结合
- 五、对中西方科学前景的一点展望
- 第十四章 基督教与道德 ——我们的道德意识可以从基督教那里吸取点什么?
- 一、给中国传统的自得自足的道德意识增添一点基督教的“兴奋剂”
- 二、给我们的道德意识增强一点责任感和平等之爱
- 三、“上帝”在今天意味着什么?
- 第十五章 基督教与审美 ——提倡一点美的神圣性
- 一、基督教的美学观点把审美意识提升到了超越现实的高度
- 二、基督教美学观点在文学方面的体现
- 三、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审美意识仍回旋着对上帝神性的追思
- 四、审美与宗教的结合
- 第十六章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超越 ——让我们多一点批判和自我超越的精神
- 一、“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性”之中
- 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 三、德里达对语音中心主义的批判
- 四、“后现代主义”的文艺理论
- 第十七章 中西传统哲学的形成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两种实现自我的方式,两种文化观
- 一、中西传统文化中两种实现自我的方式
- 二、两种伦理道德观
- 三、两种科学观
- 四、两种审美观
- 五、中西传统哲学的转向及其影响
- 结语 境界与文化
- 一、四种人生境界
- 二、个人的人生境界主要是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 三、文化的评判问题
- 四、在发展科学的基础上提高人文文化和人文素质
- 五、科学、认识活动的抽象性与审美、道德活动的具体性
- 六、从科学认识到人生领悟
- 附录一 为黄见德教授《西方哲学东渐史》 一书所写的序——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相互借鉴
- 附录二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 一、先秦的“天人合一”思想
- 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相副”
- 三、宋明道学的“天人合一”思想——“万物一体”之“仁”
- 四、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意义与未来之展望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