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0千字
字数
2022-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点窥面,创造“重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方法。一套中国当代艺术图鉴。
内容简介
巫鸿教授深度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事件,与国内外美术馆和艺术家合作举办具有重大影响的展览,并撰写大量文章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潮流走向,以及重要艺术家的创作历程。
这些文章对于理解和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始的中国当代艺术及其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经过5年的亲自选编、打磨,首次汇集呈现。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宏观面貌到微观肌理,透过变化的角度从不同层面立体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丰富性和实验性,以及艺术家有血有肉的探索经验。
目录
- 版权信息
- 80年代的王广义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书写:一个提案
- 王鲁炎的艺术轨迹
- 第一阶段:1979—1988
- 第二阶段:1988—1996
- 第三阶段:1997—2013
- 沈少民的艺术历程
- 罗中立的艺术历程
- 在历史中创造艺术
- 在艺术中创造历史
- 当记忆成为形式的载体
- 刘小东的艺术道路
- 学生时代:1978—1988
- 刘小东与“新生代”:1988—1994
- 走向社会:1995—2003
- 行动中的绘画:2004年至今
- 展望的艺术实验
- 废墟的诱惑
- “表面”的魅力
- 漂流的突破
- 《新素园石谱》
- 素园造石机
- 重构历史和记忆:刘虹的“太仓”
- “市井”后现代:宋冬和尹秀珍的艺术
- 《物尽其用》:物件、记忆与家庭伦理
- 治疗的记忆
- 材料
- 计划
- 展览
- 记忆的交流
- 家庭伦理
- 重构家庭
- 尾声
- 完全本土,完全世界:论尹秀珍的艺术
- 开端
- 作为记忆承载物的旧衣服
- 作为转型隐喻的水泥
- 表达城市
- 超越本土/全球的对立
- 尾声:跨越性别
- 文章出处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