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清华法治论衡(第16辑):环境法治与可持续发展》主要适合环境法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使用,也适合于关心环境和生态的其他读者作参考之用。

内容简介

《清华法治论衡(第16辑):环境法治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文章”荟萃首届中达环境法论坛论文而成;作者是两岸环境法学界的名家或青年才俊;讨论的议题涉及可持续发展、科技与环境、清洁能源、气候变暖、动物福利以及环境公益诉讼等重大和前沿问题。“法治纵论”则选刊了几位外国学者关于环境法制的文章。此外,还精选了几篇关于法治和法律文化的学术论文和译文。

目录

  • 版权信息
  • 感谢
  • 卷首语 古易新读:原生态之音
  • 主题文章
  • 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永续过程中之法制缺漏与新制度之建构——以环境救济法典之建构为任务
  • 一、前言
  • 二、宪法环境国原则之建构
  • 三、现行法制之缺失
  • 四、环境救济法典之建构
  • 五、结论
  • 论有限修改《环境保护法》的有效性课题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有限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十大课题
  • 三、小结
  • 环境污染致人体健康损害的法治问题研究
  • 一、环境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需要解决的最迫切问题
  • 二、环境健康问题解决的关键是立法的健全与完善
  • 三、环境健康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是环境健康案件的公正审理与判决
  • 四、我国环境健康诉讼的现状
  • 五、推进环境健康法治完善的策略与路径
  • 破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难题——以生态法益为进路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一道待解的法律难题
  • 二、生态法益确认:破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难题的法律选项
  • 三、生态法益进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立法选择与司法应对
  • 四、余语
  •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结合《环境保护法》修改的思考
  •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及其分类
  • 二、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我国环境法治发展的需要
  • 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
  • 四、《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应增设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公民可否成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兼与美国、我国台湾地区相比较
  • 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有关公民起诉资格的缺失
  • 二、公民享有原告起诉资格是环境公益诉讼的本质要求
  • 三、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不会导致滥诉
  • 四、结语
  • 中国环保法庭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 一、环保法庭建设概况
  • 二、各地环保法庭的比较
  • 三、环保法庭的实效与问题
  • 四、环保法庭的发展趋势
  • 以制度变迁中的诱致性为视角透视美国环境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
  • 引言
  • 一、美国环境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中所体现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 二、美国EADR成功的原因分析
  • 三、对完善我国环境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之思考
  • 四、结语
  • 论政策环境影响评估于宪法上之意义
  • 一、前言
  • 二、风险社会与保护国家
  • 三、政策环境影响评估作为国家保护义务之实践
  • 四、结论
  • 科学的限度 ——环境标准制定中的合法性危机
  • 一、风险规制体系的基本构成
  • 二、科学在风险规制中的角色
  • 三、环境标准制定中的价值判断和政策选择
  • 四、环境标准制定的法律规制思路(代结论)
  • 论我国环境法律中的“会同”条款——以部门合作为视角
  • 一、现有环境法律中的“会同”条款
  • 二、对“会同”条款的定性分析
  • 三、“会同”条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 四、余论
  • 论环境刑法中的刑罚设置与改革
  • 一、环境刑法刑罚配置的原则
  • 二、环境刑法刑罚配置的现状
  • 三、我国环境刑法刑罚配置的缺陷及改革
  • 动物福利立法理念研究——以整体主义法律观为视角
  • 一、个体主义法律观及其支撑下的动物福利立法理论
  • 二、整体主义法律观及其对动物福利立法理念之功用
  • 三、我国动物福利立法之展望
  • 从隔离到共管:保护地范式的转变——结合美、加、澳等国家法律实践的考察
  • 一、引言
  • 二、隔离与排除:保护地的传统范式
  • 三、共同管理:保护地的现代范式
  • 四、保护地共管的实践
  • 五、结语:兼谈对我国的启示
  • 土地法律秩序的解构与重塑——以土地征收制度的限缩为中心展开
  • 一、引言:我国的土地法律秩序与相关问题
  • 二、现行土地法律秩序的历史考察
  • 三、土地征收制度之理论与现实
  • 四、土地法律秩序的重塑
  • 美国太阳能获取权制度研究
  • 一、美国太阳能获取权的历史发展及其立法现状
  • 二、美国太阳能获取权的主要内容
  • 三、美国太阳能获取权的经验、不足及启示
  • 四、结语
  • 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安全法律问题研究——以日本核危机为视角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安全观
  • 三、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安全立法趋势
  • 四、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安全法律制度构建
  • 气候变迁与全球行政法
  • 一、前言
  • 二、气候变迁法律因应的困境
  • 三、京都议定书的推展与全球行政法
  • 四、全球行政法的兴起?
  • 五、小结:全球行政法对气候变迁的启示
  • 气候变化应对的制度需求与碳税立法
  • 一、气候变化应对的制度需求
  • 二、气候变化与碳税的互动
  • 美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实践及联邦立法趋向
  • 一、美国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交易体系的建构与运行
  • 二、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交易计划成功的阻碍因素/潜在风险
  • 三、美国联邦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交易制度的建构趋向
  • 论温室气体排放权可交易性的法律基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可交易性的私法基础
  • 三、可交易性的公法基础
  • 四、结语
  • 法治纵论
  • 水资源开发与原住民权利:“绿色流域”的实践
  • 导论
  • 一、原住民“自由、事先和知情的同意”权利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 二、“绿色流域”的实践
  • 三、“自由的、事先知情的同意”规则的实施及其挑战
  • 四、结语
  • 从人权进路看可持续发展——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原则
  • 导论
  • 一、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原则
  • 二、重要性
  • 三、应用
  •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环境因素——以中国和挪威为视角
  • 一、简介
  • 二、人权与环境
  • 三、轨道一:以权利为基础的环境保护路径
  • 四、轨道二:人权与环境保护之间日益增长的协同效应
  • 五、结论
  • 马来西亚水法中的违法行为人推定制度评析
  • 一、违法行为人推定制度的概念
  • 二、马来西亚水法中有关违法行为人推定制度
  • 三、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实行违法行为人推定制度的合理性
  • 四、关于违法行为人推定制度可能引起的争议的分析
  • 五、违法行为人推定制度对我国《水法》的借鉴意义
  • 英国土地法中的更高权益:理论、历史与辨析
  • 一、“更高权益”的义涵及译称辨析
  • 二、对抗受让人的更高权益
  • 三、对抗地产权人的更高权益
  • 四、越位权与更高权益的辨析
  • 五、更高权益的评析
  • 常识理性与法治
  • 一、程序正义的中国困境
  • 二、把常识理性引入法治体系
  • 三、新礼法结合的制度环境
  • 爱德华·柯克的著述、理论及其影响——写在柯克爵士诞辰460周年
  • 一、生平与著作
  • 二、思想与观点
  • 三、影响与评价
  • 埃德蒙·柏克论帝国:以“美洲事务”为例
  • 一、“美洲问题”的由来
  • 二、柏克的“美洲三书”
  • 三、帝国治理与国家利益
  • 域外法音
  • 法律与社会控制
  • 一、法律的功能以及若干结构上的含义
  • 二、律师角色中的张力
  • 三、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机制
  • 法律文化中的文化
  • 一、何谓“文化”?
  • 二、时下争议中的法律文化
  • 三、方法论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