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9.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68千字
字数
2016-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内容简介
韩非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立说,以求闻达。秦王政慕其名,遗书韩王强邀萁出使秦国。韩非的思想被秦始皇所重用。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高华平、王齐洲、张三夕译注的《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韩非的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初见秦
-
存韩
-
难言
-
爱臣
-
主道
-
有度
-
二柄
-
扬权
-
八奸
-
十过
-
孤愤
-
说难
-
和氏
-
奸劫弑臣
-
亡征
-
三守
-
备内
-
南面
-
饰邪
-
解老
-
喻老
-
说林上
-
说林下
-
观行
-
安危
-
守道
-
用人
-
功名
-
大体
-
内储说上七术
-
内储说下六微
-
外储说左上
-
外储说左下
-
外储说右上
-
外储说右下
-
难一
-
难二
-
难三
-
难四
-
难势
-
问辩
-
问田
-
定法
-
说疑
-
诡使
-
六反
-
八说
-
八经
-
五蠹
-
显学
-
忠孝
-
人主
-
饬令
-
心度
-
制分
展开全部
2000 多年前,柏拉图和韩非子都推崇王政,而反对民主。柏拉图给到的是理想国的乌托邦,韩非子则给到了更加实操的「法术」。此后的 2000 年,就是用实际行动,验证他们所说。韩非子的智慧不逊孔子,逻辑不让墨子,文采不输庄子,太华丽了!
韩非的思想 “归本于黄老 ",就是指韩非的理论跟黄老之法有相似之处,都不尚繁华,主张清简无为。韩非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根据当时的形势,他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项政策。
韩菲思想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567 本)#2024 年读书主题(四)文学 - 经典文学《韩非子》(111)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主题、52 个细分话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文学的主题开始,选择经典文学的话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五本是《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韩非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立说,以求闻达。秦王政慕其名,遗书韩王强邀萁出使秦国。韩非的思想被秦始皇所重用。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高华平、王齐洲、张三夕译注的《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韩非的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2、精彩内容在韩非看来,封建国家的富强和诸侯霸业的完成,都必有赖于法治: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悍,以斩者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既蓄王资而承敌国之衅,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韩非认为,根本的原则就是要 “因道全法”,即要根据客观的规律制定法令: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韩非就特别提出君主的立法一是应合乎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利所禁,禁所利,虽神不行;誉所罪,毁所赏,虽尧不治。夫为门而不使入,委利而不使进,乱之所以产也。”(《外储说左下》)二是不应为人的主观意愿或好恶、情感所左右,特别是应防止奸臣劫弑君主、篡夺君权的各种 “奸术”——“备内”。如果仅仅就执 “法” 而论执 “法”,还不是韩非法治思想的特点,韩非法治思想的特点在于他认为 “徒法” 而无 “术”、“势” 与之结合,就不能真正成功地实行法治。韩非说,如果君主只是行 “法”,“然而无术以知奸,是以其富强也资人臣而已矣。” 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且臣闻之曰:“削株无遗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 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江南,荆王君臣亡走,东服于陈。战争是一个国家存亡的根本。况且下臣我听说:“砍树不要留下一点根,不要靠近祸患,祸患就不会发生。” 秦国和楚国交战,把楚国打得大败,袭取了郢,攻下了洞庭、五渚、江南,楚国君臣逃走,到东部的陈城苟安防守。在这个时候,如果用兵对楚跟踪追击,那楚国就能攻下;楚国全被攻下,那么它的百姓就能被全部占有,土地能被完全利用,再用这样的条件往东面去削弱齐国和燕国,在中部侵犯取代晋国故地的韩、赵、魏。臣非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郭祗恭厚,鲠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总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不辩;激急亲近,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而不让;闳大广博,妙远不测,则见以为夸而无用;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以为贪生而谀上;言而远俗,诡躁人间,则见以为诞;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殊释文学,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时称诗书,道法往古,则见以为诵。此臣非之所以难言而重患也。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故子胥善谋而吴戮之,仲尼善说而匡围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囚之。故此三大夫岂不贤哉?而三君不明也。所以提出的办事原则虽然正确,君主不一定会听从;治国的道理虽然完美,君主不一定会采用。大王您如果认为这些话不可靠,轻则可以把这些话看作诋毁与诽谤,重则就会使说这些话的人遭祸处死。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