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球2000万家庭收藏的传世经典,被誉为“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

内容简介

《文明的故事》,美国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与其夫人阿里尔的代表作,费时近半世纪写就,是为我们普通读者撰写的大型历史著作。其中第10卷《卢梭与大革命》获得1968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杜兰特夫妇因此书荣获1977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这是一部流畅优美的“故事”总集,叙述生动,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历史折叠了时间和空间。全书共计11卷,超过1000万字,近千幅精美插图,俯瞰110个世纪里人类心智的成就,堪称一部人类文明的“传记”,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哲学、教育、艺术、音乐等领域。万物生长,文明是庞大的社会历程,它把错综复杂的人类文明梳理成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和基督教文明及文艺复兴、文明变迁等几大链条。它将浩瀚的历史细节整合为我们可以理解的知识,克服历史叙述中日益严重的碎片化和专业化,致力于提炼出一种整体的历史洞察,期待给予当代人以鲜活的启发,像古希腊神庙箴言一样“认识你自己”。

目录

  • 东方的遗产
  • 版权信息
  • 致读者
  • 第一部 文明的建立
  • 第一章 文明的条件
  • 第二章 文明的经济条件
  • 第三章 文明的政治条件
  • 第四章 文明的伦理条件
  • 第五章 文明的心理条件
  • 第六章 史前期文明
  • 第二部 埃及与近东
  • 第一章 苏美尔
  • 第二章 埃及
  • 第三章 巴比伦
  • 第四章 亚述
  • 第五章 民族杂居
  • 第六章 犹太
  • 第七章 波斯
  • 近东历史大事年表
  • 第三部 印度与南亚
  • 第一章 印度的渊源
  • 第二章 佛陀
  • 第三章 从亚历山大至奥朗则布
  • 第四章 人民的生活
  • 第五章 诸神的天堂
  • 第六章 心灵
  • 第七章 印度的文学
  • 第八章 印度的艺术
  • 第九章 一篇基督徒的结语
  • 印度历史大事年表
  • 第四部 中国与远东
  • 第一章 哲学家的时代
  • 第二章 诗人的时代
  • 第三章 艺术家的时代
  • 第四章 人民和国家
  • 第五章 革命与更新
  •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 第六章 日本的缔造者
  • 第七章 政治与道德的基础
  • 第八章 古代日本的思想与艺术
  • 第九章 日本的新面貌
  • 日本历史大事年表
  • 结语 我们的东方遗产
  • 希腊的生活
  • 版权信息
  • 致读者
  • 第一部 希腊的兴起
  • 第一章 克里特岛
  • 第二章 阿伽门农之前
  • 第三章 英雄时代
  • 第一章至第三章历史大事年表
  • 第四章 斯巴达
  • 第五章 雅典
  • 第六章 大迁徙
  • 第七章 西方的希腊人
  • 第八章 希腊的神祇
  • 第九章 早期希腊的共同文化
  • 第十章 为自由而战
  • 第四章至第十章历史大事年表
  • 第二部 希腊的黄金时代
  • 第一章 伯里克利与民主的实验
  • 第二章 雅典的工作与财富
  • 第三章 雅典人的道德与习俗
  • 第四章 伯里克利时代的希腊艺术
  • 第五章 知识的演进
  • 第六章 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
  • 第七章 黄金时代的文学
  • 第八章 希腊的自毁
  • 第一章至第八章 历史大事年表
  • 第三部 希腊的衰落
  • 第一章 菲利普王
  • 第二章 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文学与艺术
  • 第三章 哲学的鼎盛时期
  • 第四章 亚历山大
  • 第一章至第四章历史大事年表
  • 第五章 希腊与马其顿
  • 第六章 大希腊与东方
  • 第七章 埃及与西方世界
  • 第八章 书籍
  • 第九章 传播期的艺术
  • 第十章 希腊科学的巅峰
  • 第十一章 哲学的屈服
  • 第十二章 罗马的来临
  • 第五章至第十二章历史大事年表
  • 结语 希腊的文化遗产
  • 恺撒与基督
  • 版权信息
  • 致读者
  • 第一部 恺撒时代
  • 第一章 埃特鲁斯坎人序曲 (公元前800—前508)
  • 第二章 争取民主的奋斗 (公元前508—前264)
  • 第三章 汉尼拔对抗罗马 (公元前264—前202)
  • 第四章 斯多葛派的罗马 (公元前508—前202)
  • 第五章 希腊的衰亡 (公元前201—前146)
  • 第一章至第五章历史大事年表
  • 第六章 农民的反叛 (公元前145—前78)
  • 第七章 寡头政治的反动 (公元前77—前60)
  • 第八章 革命期间的文学 (公元前145—前30)
  • 第九章 恺撒 (公元前100—前44)
  • 第十章 安东尼 (公元前44—前30)
  • 第六章至第十章历史大事年表
  • 第二部 奥古斯都时代
  • 第一章 奥古斯都的政治权术 (公元前30—公元14)
  • 第二章 黄金时代 (公元前30—公元18)
  • 第三章 君主专制的另一面 (14—96)
  • 第四章 白银时代 (14—96)
  • 第五章 成长中的罗马 (14—96)
  • 第六章 罗马及其艺术 (公元前30—公元96)
  • 第七章 享乐主义的罗马 (公元前30—公元96)
  • 第八章 罗马法 (公元前146—公元192)
  • 第九章 哲学家帝王 (96—180)
  • 第十章 2世纪的生活与思想 (96—192)
  • 第二部历史大事年表
  • 第三部 基督时代
  • 第一章 意大利
  • 第二章 开化西邻
  • 第三章 罗马希腊
  • 第四章 希腊文化的复兴
  • 第五章 罗马与犹太 (公元前132—公元135)
  • 第一章至第五章历史大事年表
  • 第六章 耶稣 (公元前4—公元30)
  • 第七章 使徒 (30—95)
  • 第八章 教会的成长 (96—305)
  • 第九章 帝国的没落 (193—305)
  • 第十章 基督教的胜利 (306—325)
  • 第六章至第十章历史大事年表
  • 尾声
  • 信仰的时代
  • 版权信息
  • 致读者
  • 第一部 拜占庭、伊斯兰及犹太文明
  • 第一章 弃教者尤里安 (332—363)
  • 第二章 蛮族的胜利 (325—476)
  • 第三章 基督教的演进 (364—451)
  • 第四章 逐渐成形的欧洲 (325—529)
  • 第五章 查士丁尼 (527—565)
  • 第六章 拜占庭帝国的文明 (326—565)
  • 第七章 波斯人 (224—641)
  • 第一章至第七章历史大事年表
  • 第八章 穆罕默德 (570—632)
  • 第九章 《古兰经》
  • 第十章 伊斯兰之剑 (632—1058)
  • 第十一章 伊斯兰景观 (628—1058)
  • 第十二章 东方伊斯兰教的思想与艺术 (632—1058)
  • 第十三章 西方伊斯兰教 (641—1086)
  • 第十四章 伊斯兰教的兴盛与没落 (1058—1258)
  • 第八章至第十四章历史大事年表
  • 第十五章 塔木德
  • 第十六章 中古犹太人 (565—1300)
  • 第十七章 犹太人的心智 (500—1300)
  • 第十五章至第十七章历史大事年表
  • 第二部 黑暗时代与十字军东征
  • 第一章 拜占庭世界 (565—1095)
  • 第二章 西方的没落 (566—1066)
  • 第三章 诺曼的崛起 (566—1066)
  • 第四章 争斗中的基督教 (529—1085)
  • 第五章 封建制度与骑士精神 (600—1200)
  • 第一章至第五章历史大事年表
  • 第六章 十字军东征 (1095—1291)
  • 第七章 经济革命 (1066—1300)
  • 第八章 欧洲的复原 (1095—1300)
  • 第九章 文艺复兴以前的意大利 (1057—1308)
  • 第三部 基督教巅峰的文明
  • 第一章 罗马天主教 (1095—1294)
  • 第二章 早期的宗教裁判所 (1000—1300)
  • 第三章 修道僧与托钵僧 (1095—1300)
  • 第四章 基督教的道德与礼仪 (700—1300)
  • 第五章 艺术的复苏 (1095—1300)
  • 第六章 哥特式建筑的兴起 (1095—1300)
  • 第七章 中世纪音乐 (326—1300)
  • 第八章 知识的传播 (1000—1300)
  • 第九章 阿伯拉尔 (1079—1142)
  • 第十章 理性的探索 (1120—1308)
  • 第十一章 基督教的科学 (1095—1300)
  • 第十二章 浪漫时代 (1100—1300)
  • 第十三章 但丁 (1265—1321)
  • 历史大事年表
  • 结语 中古的遗产 (1265—1321)
  • 文艺复兴
  • 版权信息
  • 致读者
  • 第一部 文艺复兴总述
  • 第一章 彼特拉克与薄伽丘时代(1304—1375)
  • 第二章 阿维尼翁的教皇(1309—1377)
  • 第三章 美第奇的兴起(1378—1464)
  • 第四章 黄金时代(1464—1492)
  • 第五章 萨沃纳罗拉与共和国(1492—1534)
  • 第二部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
  • 第一章 米兰
  • 第二章 达·芬奇(1452—1519)
  • 第三章 托斯卡纳与安布利亚
  • 第四章 曼图亚(1378—1540)
  • 第五章 费拉拉(1378—1534)
  • 第六章 威尼斯王国(1378—1534)
  • 第七章 艾米利与前哨(1378—1534)
  • 第八章 那不勒斯王国(1378—1534)
  • 第三部 文艺复兴在罗马
  • 第一章 教会的危机(1378—1447)
  • 第二章 罗马的文艺复兴(1447—1492)
  • 第三章 博尔贾家族(1492—1503)
  • 第四章 尤利乌斯二世(1503—1513)
  • 第五章 利奥十世(1513—1521)
  • 第四部 文艺复兴的没落
  • 第一章 知识的革命(1300—1534)
  • 第二章 道德的解放(1300—1534)
  • 第三章 政治的崩溃(1494—1534)
  • 第四章 威尼斯的黄昏(1534—1576)
  • 第五章 文艺复兴的衰微(1534—1576)
  • 结语
  • 插图
  • 宗教改革
  • 版权信息
  • 宗教改革(上)
  • 致读者
  • 注意事项
  • 第一部 从威克利夫到路德
  • 第一章 罗马天主教会(1300—1517)
  • 第二章 英国:威克利夫、乔叟与大叛乱(1308—1400)
  • 第三章 法国受围(1300—1461)
  • 第四章 法国的复兴(1453—1515)
  • 第五章 15世纪的英国(1399—1509)
  • 第六章 勃艮第的插曲(1363—1515)
  • 第七章 中古欧洲(1300—1460)
  • 第八章 西斯拉夫族(1300—1517)
  • 第九章 奥斯曼帝国(1300—1516)
  • 第十章 葡萄牙开创商业革命(1300—1517)
  • 第十一章 西班牙(1300—1517)
  • 第十二章 知识的发展(1300—1517)
  • 第十三章 海洋的征服(1492—1517)
  • 第十四章 先驱伊拉斯谟(1469—1517)
  • 第十五章 路德(改革)前夕的德国(1453—1517)
  • 第二部 宗教改革
  • 第一章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517—1524)
  • 第二章 社会革命(1522—1536)
  • 第三章 茨温利:宗教改革在瑞士(1477—1531)
  • 第四章 路德与伊拉斯谟(1517—1536)
  • 宗教改革(下)
  • 第五章 宗教战争(1525—1560)
  • 第六章 加尔文其人(1509—1564)
  • 第七章 弗朗索瓦一世与法国宗教改革(1515—1559)
  • 第八章 亨利八世与红衣主教沃尔西(1509—1529)
  • 第九章 亨利八世与莫尔(1529—1535)
  • 第十章 亨利八世与修道院(1535—1547)
  • 第十一章 爱德华六世与玛丽·都铎(1547—1558)
  • 第十二章 从罗伯特·布鲁斯到约翰·诺克斯(1300—1561)
  • 第十三章 宗教改革的推展(1517—1560)
  • 第三部 宗教改革的余响
  • 第一章 俄罗斯的统一(1300—1584)
  • 第二章 穆斯林的天赋(1258—1520)
  • 第三章 苏里曼大帝(1520—1566)
  • 第四章 犹太人(1300—1564)
  • 第五章 人民的生活(1517—1564)
  • 第六章 音乐(1300—1564)
  • 第七章 拉伯雷时代的文学(1517—1564)
  • 第八章 霍尔拜因时代的艺术(1517—1564)
  • 第九章 哥白尼时代的科学(1517—1565)
  • 第十章 天主教会与宗教改革(1517—1565)
  • 第十一章 教皇与会议(1517—1565)
  • 结语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 插图
  • 理性开始的时代
  • 版权信息
  • 致读者
  • 第一部 理性的觉醒
  • 第一章 伟大的女王(1558—1603)
  • 第二章 欢乐的英国(1558—1625)
  • 第三章 派那西斯山坡(1558—1603)
  • 第四章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 第五章 苏格兰女王玛丽(1542—1587)
  • 第六章 詹姆士六世和詹姆士一世(1567—1625)
  • 第七章 召唤理性(1558—1649)
  • 第八章 大革命(1625—1649)
  • 第二部 理性与信仰
  • 第一章 意大利(1564—1648)
  • 第二章 西班牙的盛衰(1556—1665)
  • 第三章 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1556—1665)
  • 第四章 西班牙艺术的黄金时代(1556—1682)
  • 第五章 法国的角逐(1559—1574)
  • 第六章 亨利四世(1553—1610)
  • 第七章 黎塞留(1585—1642)
  • 第八章 战争下的法国(1559—1643)
  • 第三部 理性的考验
  • 第一章 荷兰的叛乱(1555—1648)
  • 第二章 从鲁本斯到伦勃朗(1555—1660)
  • 第三章 北方的兴起(1559—1648)
  • 第四章 伊斯兰教的挑战(1566—1648)
  • 第五章 帝国境内的大决战(1564—1648)
  • 第六章 伽利略时代的科学(1558—1648)
  • 第七章 哲学的再生(1564—1648)
  • 插图
  • 路易十四时代
  • 版权信息
  • 致读者
  • 谢词
  • 第一部 路易十四与法国
  • 第一章 旭日东升(1643—1684)
  • 第二章 信仰的考验(1643—1715)
  • 第三章 国王与艺术(1643—1715)
  • 第四章 莫里哀(1622—1673)
  • 第五章 法国古典文学的全盛时期(1643—1715)
  • 第六章 尼德兰的悲剧(1649—1715)
  • 第七章 鼎盛时期的衰落
  • 第二部 英伦与欧陆的革命与改革
  • 第一章 克伦威尔(1649—1660)
  • 第二章 弥尔顿(1608—1674)
  • 第三章 复辟(1660—1685)
  • 第四章 光荣革命(1685—1714)
  • 第五章 自德莱登至斯威夫特的英国文学(1660—1714)
  • 第六章 波罗的海的争夺(1648—1721)
  • 第七章 彼得大帝(1698—1725)
  • 第八章 改变中的帝国(1648—1715)
  • 第九章 悠闲的南方(1648—1715)
  • 第十章 封锁中的犹太人(1564—1715)
  • 第三部 知识的探索
  • 第一章 从迷信到学术(1648—1715)
  • 第二章 科学的探求(1648—1715)
  • 第三章 伊萨克·牛顿(1642—1727)
  • 第四章 英国哲学(1648—1715)
  • 第五章 法国的信仰与理性(1648—1715)
  • 第六章 斯宾诺莎(1632—1677)
  • 第七章 莱布尼茨(1646—1716)
  • 插图
  • 伏尔泰时代
  • 版权信息
  • 致读者
  • 谢词
  • 第一部 伏尔泰与英国
  • 第一章 法国:摄政时期(1715—1723)
  • 第二章 人民(1714—1756)
  • 第三章 统治者
  • 第四章 宗教与哲学
  • 第五章 文学与戏剧(1714—1756)
  • 第六章 艺术与音乐(1714—1756)
  • 第二部 伏尔泰时代的欧陆
  • 第一章 人民与国家
  • 第二章 道德与风俗
  • 第三章 美的崇拜
  • 第四章 心智的成就
  • 第五章 伏尔泰在法国
  • 第六章 巴赫与德国(1715—1756)
  • 第七章 腓特烈大帝与玛丽亚·特蕾莎
  • 第八章 瑞士与伏尔泰(1715—1758)
  • 第三部 伏尔泰的思想与宗教的冲突
  • 第一章 学者
  • 第二章 科学的进展(1715—1789)
  • 第三章 医学(1715—1789)
  • 第四章 无神论者(1730—1751)
  • 第五章 狄德罗与百科全书(1713—1768)
  • 第六章 多面狄德罗(1758—1773)
  • 第七章 扩展中的运动(1758—1774)
  • 第八章 伏尔泰与基督教(1734—1778)
  • 第九章 哲学家的胜利(1715—1789)
  • 结语
  • 乐土收场白
  • 插图
  • 卢俊与大革命
  • 版权信息
  • 卢俊与大革命(上)
  • 致读者
  • 谢词
  • 第一部 卢梭与法国
  • 第一章 流浪者卢梭(1712—1756)
  • 第二章 “七年战争”(1756—1763)
  • 第三章 国家的命运
  • 第四章 生活的艺术
  • 第五章 年高德劭的伏尔泰(1758—1778)
  • 第六章 浪漫派作家卢梭(1756—1762)
  • 第七章 哲学家卢梭
  • 第八章 卢梭的流浪生活(1762—1767)
  • 第二部 卢梭时代的南欧
  • 第一章 意大利沃土(1715—1759)
  • 第二章 葡萄牙与蓬巴尔(1706—1782)
  • 第三章 西班牙与启蒙运动(1700—1788)
  • 第四章 再会!意大利!(1760—1789)
  • 第五章 奥地利之启蒙运动(1756—1790)
  • 第六章 音乐改革
  • 第七章 莫扎特
  • 第三部 卢梭时代的宗教
  • 第一章 伊斯兰教(1715—1796)
  • 第二章 俄罗斯插曲(1725—1762)
  • 第三章 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
  • 卢俊与大革命(下)
  • 第四章 波兰之劫(1715—1795)
  • 第五章 腓特烈大帝时代的德国(1756—1786)
  • 第六章 康德(1724—1804)
  • 第七章 到魏玛之路(1733—1787)
  • 第八章 魏玛盛世(1775—1805)
  • 第九章 歌德的晚年(1805—1832)
  • 第十章 犹太人(1715—1789)
  • 第十一章 从日内瓦到斯德哥尔摩
  • 第四部 卢梭时代的英国
  • 第一章 工业革命
  • 第二章 政坛风云(1756—1792)
  • 第三章 英国人(1756—1789)
  • 第四章 雷诺兹时代(1756—1790)
  • 第五章 英格兰之邻(1756—1789)
  • 第六章 文坛景象(1756—1789)
  • 第七章 塞缪尔·约翰逊(1709—1784)
  • 第八章 最后的荣耀(1774—1783)
  • 第九章 死亡与哲学家(1774—1780)
  • 第十章 光明前夕(1774—1789)
  • 第十一章 法国大革命的分析(1774—1789)
  • 第十二章 政治的溃乱(1783—1789)
  • 结语
  • 拿破仑时代
  • 版权信息
  • 拿破仑时代(上)
  • 致读者
  • 第一部 法国大革命
  • 第一章 革命的背景(1774—1789)
  • 第二章 国民会议(1789.5.4—1791.9.30)
  • 第三章 立法会议(1791.10.1—1792.9.20)
  • 第四章 国民公会(1792.9.21—1795.10.26)
  • 第五章 督政府(1795.11.2—1799.11.9)
  • 第六章 大革命下的人生(1789—1799)
  • 第二部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
  • 第一章 英格兰在忙碌
  • 第二章 英国的生活
  • 第三章 英国的艺术
  • 第四章 英国的科学
  • 第五章 英国的哲学
  • 第六章 文学的转变
  • 第七章 湖畔诗人(1770—1850)
  • 第八章 反叛的诗人(1788—1824)
  • 第九章 英格兰的邻邦(1789—1815)
  • 第十章 皮特、纳尔逊和拿破仑(1789—1812)
  • 第三部 拿破仑与欧陆
  • 第一章 伊比利亚半岛
  • 第二章 意大利及其征服者(1789—1813)
  • 第三章 奥地利(1780—1812)
  • 第四章 贝多芬(1770—1827)
  • 插图
  • 拿破仑时代(下)
  • 第五章 日耳曼与拿破仑 (1786—1811)
  • 第六章 日耳曼民族(1789—1812)
  • 第七章 日耳曼文学(1789—1815)
  • 第八章 日耳曼哲学(1789—1815)
  • 第九章 大陆边缘各国(1789—1812)
  • 第十章 俄国(1796—1812)
  • 第四部 拿破仑的升沉
  • 第一章 执政府(1799.11.11—1804.5.18)
  • 第二章 新帝国(1804—1807)
  • 第三章 庞大的领域(1807—1811)
  • 第四章 拿破仑其人
  • 第五章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1800—1815)
  • 第六章 拿破仑与艺术
  • 第七章 反对拿破仑的文学
  • 第八章 拿破仑时代的科学与哲学
  • 第九章 远征莫斯科(1811—1812)
  • 第十章 厄尔巴岛(1813—1814)
  • 第十一章 滑铁卢(1814—1815)
  • 第十二章 圣赫勒拿岛
  • 第十三章 结束
  • 第十四章 总结(1815—1840)
  • 结论 历史的教训
  • 第一章 踌躇
  • 第二章 地球与历史
  • 第三章 生物学与历史
  • 第四章 种族与历史
  • 第五章 性格与历史
  • 第六章 道德与历史
  • 第七章 宗教与历史
  • 第八章 经济与历史
  • 第九章 社会主义与历史
  • 第十章 政府与历史
  • 第十一章 战争与历史
  • 第十二章 成长与衰退
  • 第十三章 真有进步吗?
  • 插图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非凡

    每日一书:《文明的故事》。我们拥有梦想,也拥有不断壮大的力量;毋庸置疑,我们将实现自己最勇敢的想象力,世界将变得统一与和平,我们的子孙将生活在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世界当中 —— 那是任何宫殿与花园都无法比拟的美好世界。也许在最早的人类社会,即真正人类历史的初级阶段,原始人的生活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小型群体。就像成群结队的早期哺乳动物一样,早期人类由共同繁衍生息的家庭组成,早期部落或许也是这样形成的。但在此之前,必须要经历个体自我约束的过程。成年人必须养成尊重父母的意识;老年人要克制对年轻人的妒忌心理;母亲是孩子的天然导师和保护者。人类社会在矛盾中不断向前发展,一方面,年轻人有与父母分离和追求伴侣的本能;另一方面,他们必须应对生活中的危险和不利。天才人类学作家 J. J.阿特金森在他著作《原始法则》中揭示了原始人类生活的习俗规范。那是原始部落中必不可少的规范,因为原始人类过着群体性的生活,所以一定要进行心理调控。公元前 2750 年左右,一位伟大的闪米特首领萨尔贡征服了苏美尔全境,以及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大片疆域。萨尔贡本人是个目不识丁的蛮族首领,但他的子民阿卡德人掌握了苏美尔文,还将苏美尔语定为官方和学界的语言。两个世纪以后,萨尔贡建立的帝国走向衰亡。埃兰人入侵之后,一支新兴的闪米特人 —— 亚摩利人取得了苏美尔的统治权。他们的首都建立在一个名叫巴比伦的傍河小镇上,这个帝国就是 “第一巴比伦帝国”。帝国在汉谟拉比国王时代得以巩固,伟大的汉谟拉比制定了历史上最早的《汉谟拉比法典》。后来,这些小城市凝聚成一股力量,整个希腊成为一个情感共同体,这主要归因于两点:一是史诗;二是每 4 年举行一次的奥林匹克体育竞赛。尽管这两点没有改变各城市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却缓和了他们之间的野蛮行为。有的时候,比赛双方还会制定临时休战协定,以确保参加盛会的人员免受战争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各民族因为共同的传统,彼此产生了情感,以至越来越多的城市前来参加奥林匹克体育竞赛。最后,就连北方那些与希腊有亲缘关系的国家,如埃比鲁斯和马其顿,也来参赛。公元前 431~公元前 404 年,在这 30 多年中,思想开化、精力充沛的伟大政治家伯里克利统治着雅典,他立志要重新建立这座被波斯人践踏过的雅典城。如今令雅典人引以为豪的废墟,正是那个伟大工程的遗迹。伯里克利不但从物质上重塑了雅典,还从精神上提升了雅典。他不但招揽雕刻家和建筑师,还广纳诗人、戏剧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公元前 438 年,希罗多德来到雅典讲述自己的历史著作;阿那克萨戈拉来到雅典推荐自己有关太阳和恒星的科学见解;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前赴后继,一起将希腊戏剧发展到尽善尽美的最高境界。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其实,读这本书的最初目的就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极限挑战!我从来没读过这么长的一本煌煌巨著(百科全书除外)。对于好读书的我真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这个艰难的历程。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算是勉勉强强的把它读完了。我真的很佩服作者。他得下多少功夫才能把这么天量的素材收集整理出来呀?又得花多少时间才能把它写出来啊?对于我来说,把它抄一遍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终于读完了,我就想,哪怕有百分之一留在我的脑海里都是一个巨大的收获。我只想对作者致敬!感谢他的辛苦付出!他真的是我的学习榜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给我们上课,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她上的课是长时间的,长到我们抓不住重点,长到我们总会忘记。忘记的,恰好成了给我们的教训!她上的课是复杂的,复杂得让我们判断、选择时失去理性,任由本能驱使自己。又给了我们教训!…… 历史是文化遗产的创造与记录,只有传承、丰富她,我们才能进步。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