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唯有透过“大国”肌理,才能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九所院校的十位中生代经济学家联袂创新,绘制中国经济的全景图。

内容简介

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特殊性、“长期、全局、多维”这一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目标,以及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出发,本书构建了一套能解释中国社会发展与转型的政治经济学认识框架,并通过这样一部“大国经济学”,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阐明当前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改革任务。

全书正文共10个章节,分别从对外开放与全球化、中央与地方间的行政关系与财政关系、所有制改革、产业政策、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和资本市场、经济结构与转型、收入分配,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文化基因等方面展开,具体介绍中国社会经济运作的特点与现状,并结合现代经济学的理念,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描画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济学
  • 第一节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
  • 一、长期的发展
  • 二、全局的发展
  • 三、多维的发展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改革方向
  • 一、市场经济的共性
  • 二、中国特色特殊在哪里
  • 第三节 转型和发展:在历史中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一、从计划经济开始的经济建设
  • 二、从管制价格到双轨制,再到市场定价
  • 三、逐步建立的生产要素市场
  • 四、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障碍
  • 五、所有制:结构调整与产权保护
  • 六、从相对封闭经济转向开放经济:拥抱全球化
  • 第四节 总结:中国发展与经济理论
  • 第五节 本书的安排
  • 第一章 开放时代的大国发展
  • 第一节 全球化推动工业化
  • 第二节 不对外开放不能带来民富国强
  • 第三节 融入全球化推动中国腾飞
  • 一、开放战略循序推进
  • 二、开放获得巨大成果
  • 三、中国开放影响了全球
  • 第四节 失衡、新经济与全球化变局
  • 一、传统比较优势模式下的全球失衡问题
  • 二、全球价值链时代的全球贸易发展
  • 三、新经济时代的全球生产与贸易格局
  • 第五节 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大国优势
  • 第六节 坚定开放理念,迈向新发展阶段
  • 第二章 央地行政关系:放权与协调
  • 第一节 大国发展的治理结构
  • 一、中国的行政结构
  • 二、中央明确全国的发展目标
  • 三、中央激励与约束地方行为
  • 四、地方政府对辖区发展负责
  • 五、中央放权与协调地方改革
  • 六、小结
  • 第二节 放权的实践
  • 一、中央要建设小康社会
  • 二、东部率先
  • 三、全国开始同步
  • 四、中国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 五、小结
  • 第三节 协调的实践
  • 一、中央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 二、中央推动多区并举
  • 三、东部主动跨省协调
  • 四、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五、小结
  • 第四节 开启新实践
  • 一、中央开启新征程
  • 二、各地试点新格局
  • 三、全国走向新征程
  • 第五节 让理论和实践告诉未来
  • 第三章 央地财政关系:协调与均衡
  • 第一节 大国财政难题:激励与统一
  • 一、统一财政:协调与均衡
  • 二、央地之间的财政边界
  • 三、财政激励与统一市场
  • 第二节 垂直型的财政包干制:最强激励
  • 一、分灶吃饭
  • 二、垂直型财政:财政收入与企业发展直接挂钩
  • 三、弱干强支:包干包干,包而不干
  • 第三节 扁平型的分税制:打破行政隶属
  • 一、增强中央财力
  • 二、扁平型财政:财政收入与企业发展脱钩
  • 三、财政统一:集中力量办大事
  • 四、财政纵向失衡:从分税到分钱
  • 第四节 面向未来:从失衡走向协调
  • 一、重新划分央地边界
  • 二、地区间的再平衡
  • 第四章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 第一节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 一、企业的运行方式
  • 二、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运行机制上的主要异同
  • 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 第二节 国有企业负重前行和改革中的新困境
  •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 二、改革中的国有企业负重前行
  • 三、国有企业面临的新困境
  • 第三节 日益壮大的民营企业和有待改善的生存环境
  • 一、民营经济地位的演进
  • 二、民营经济的贡献
  • 三、民营经济发展的困境:经济结构调整和竞争不公平
  • 第四节 新时代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融合发展
  • 一、再谈国有企业的必然性和改革的必要性
  •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 三、以营商环境优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 第五章 大国治理中的产业政策
  • 第一节 为了长期、全局利益的产业政策
  • 一、何为产业政策?
  • 二、何时需要产业政策?
  • 三、比较优势与产业政策
  • 第二节 大国的产业政策:中央和地方大不一样
  • 一、中央的产业政策
  • 二、地方的产业政策
  • 三、产业指向宽泛的政策
  • 第三节 产业政策的实施:哪里易出错,应该怎么做?
  • 一、产业政策的误区
  • 二、信息不对称与产业政策设计
  • 三、产业政策实施中如何兼顾全局与多维目标
  • 第四节 面向长期、全局和多维发展的产业政策
  • 一、大国治理下的产业政策
  • 二、产业政策的若干原则
  • 第六章 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变局
  • 第一节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区域发展
  • 一、市场一体化下的区域发展
  • 二、生产要素流动不畅下的城乡和区域发展
  • 第二节 中国的区域发展之路
  • 一、地区间发展差距和相应政策
  • 二、效率和平衡之间的抉择
  • 第三节 城乡和区域发展新格局
  • 一、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 二、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 第七章 金融市场和资本配置
  • 第一节 金融如何配置资本?
  • 一、金融的功能:跨时间、跨区域的资源配置
  • 二、金融抑制:利率管制与财政金融不分家
  • 第二节 中国金融资源的来处与去处
  • 一、金融资源从何处来:供给方的特点
  • 二、金融资源到何处去:配置对象的特点
  • 第三节 “集中资金办大事”的成就与代价
  • 一、集中力量办大事
  • 二、危机中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 第四节 当下中国金融体系不利于创新与多元经济的发展
  • 一、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不利于创新
  • 二、“竞争非中性”现象不利于多元经济发展
  • 三、特定行业集中配置资源不利于产业现代化
  • 第五节 金融体系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方向
  • 一、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 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利率市场机制
  • 三、支持金融科技创新,实现企业同等待遇
  • 四、推动财政金融分家,打破政府刚性兑付
  • 第八章 “双循环”与经济结构转型
  • 第一节 结构转型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 一、结构转型的基本事实
  • 二、结构转型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结构转型的驱动力
  • 一、多元的需求
  • 二、城市化与集聚效应
  • 三、不平衡的技术进步
  • 第三节 结构转型的中国道路
  • 一、中国独特的经济结构历程
  • 二、中国结构转型滞后的制度和政策原因
  • 第四节 结构转型必将深化
  • 一、经济结构的服务化
  • 二、户籍制度和城市化政策的改革
  • 三、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和开放
  • 四、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目标
  • 第九章 共同富裕之路
  • 第一节 全球视角下的不平等
  • 一、不平等改变世界
  • 二、不平等与经济发展
  • 三、不平等是宿命吗?
  • 第二节 理解中国收入分配
  • 一、中国收入分配的基本特征
  • 二、不平等是经济增长的必然代价吗?
  • 三、改革开放扩大了收入差距吗?
  • 四、中国收入差距的真实原因
  • 第三节 迈向共同富裕的新挑战
  • 一、技术革命
  • 二、全球化
  • 三、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 四、社会流动性下降
  • 第四节 共同富裕之路
  • 一、什么是平等?
  • 二、初次分配与机会均等
  • 三、二次分配与机会均等
  • 四、结果平等与机会均等
  • 第十章 中国市场经济的文化基因
  •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的关键特征与制度基石
  • 一、市场经济的关键特征:深化分工、超强纠错与持续创新
  • 二、市场经济的三大制度基石
  •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亲市场基因
  •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
  • 二、中华文化的核心特征:以和合包容推进多元一体
  • 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三大市场经济基因
  • 第三节 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与交流互鉴
  • 一、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文化的推陈出新
  • 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
  • 后记(一)
  • 后记(二)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盛名之下,并没有太多新意

    整体内容和他的名气并不相称,只举一点:如果没有认识到,从奥巴马到特朗普,看似是美国压制我朝,其实实质是我朝一直在强势挑战美国引领的国际秩序,美帝应对失据的过程。特别是看不出川普的众多决策,短期打压中国模式,长期其实是推动了中国模式的崛起…… 那就配不上本书书名

      1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这本书之前可以先了解陆铭老师写的《大国大城》的基本思想。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目前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达成了一个共识:中国的经济发展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尽管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独特性的一面。如何去认识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性两方面的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大的挑战是经济危机和生产过剩。中国构建双循环的经济体制,利用国内的区域之间的差异,城乡之间的差异来解决好基本生产过剩的问题?所以读完这本书后,可以去读一读温铁军老师从农村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视角看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解决之道。会非常有意思!^_^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些书值得反复阅读

        显然本书就是,你开始的时候,未必有兴趣,有耐心读下去,但是你越往后读,越明白,它讲述的就是你每天经历的生活,它给你贯通的,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所以,你应该再读一遍,就从现在开始!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4条书评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