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用户推荐指数
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1千字
字数
2024-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揭示中国企业全球创新赶超的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在总结过去产业创新赶超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实践,构建起基于MIT-LARGE框架的非对称创新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存在的“非对称情境”——市场体制的非对称性、制度形态的非对称性、技术体制的非对称性。
正是中国独特的市场体制、制度形态、技术体制,决定了中国企业创新赶超的非对称行为,由此,本书从行为逻辑阐述了学习机制、组织架构、追赶路径、组织治理、创新生态等的非对称性。
本书的核心研究目标就是基于情境逻辑和行为逻辑,构建中国企业非对称创新理论框架,既为中国企业创新赶超提供建议,也驱动构建中国特色创新管理理论有所突破。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推荐序
- 前言
- 第1篇 总论
- 第1章 中国企业创新追赶
- 1.1 新兴经济体企业创新战略概述
- 1.2 中国企业追赶历程的理论探索
- 第2章 非对称创新理论逻辑框架
- 2.1 非对称创新概念界定
- 2.2 情境逻辑:MIT模型
- 2.3 行为逻辑:LARGE框架
- 第2篇 情境逻辑:MIT模型
- 第3章 市场体制的非对称性
- 3.1 市场换技术:统一大市场的力量
- 3.2 不均衡市场:学习梯度空间
- 3.3 制度型市场:使能追赶
- 第4章 制度形态的非对称性
- 4.1 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互补效应
- 4.2 制度供给:集中力量办大事
- 4.3 制度创业:摸着石头过河
- 第5章 技术体制的非对称性
- 5.1 技术能力基础薄弱与全球研发系统构建
- 5.2 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能力失衡与创新溢出
- 5.3 创新独占性缺失、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 第3篇 行为逻辑:LARGE框架
- 第6章 非对称学习机制
- 6.1 协同学习路径
- 6.2 制度型市场下的组织学习
- 第7章 非对称组织架构
- 7.1 混合型同构:迂回式助力内外部合法性双元选择
- 7.2 非镜像设计:非对称解决“组织-技术”架构设计困境
- 7.3 振荡型演化:同频率实现“战略-结构”配称演化
- 第8章 非对称追赶路径
- 8.1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8.2 从互补技术到核心技术
- 第9章 非对称组织治理
- 9.1 组织合法性与治理机制
- 9.2 组织身份与治理机制
- 9.3 制度双元与治理机制
- 第10章 非对称创新生态
- 10.1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与平台创新生态系统
- 10.2 平台创新生态系统特定优势的构建
- 第4篇 结语
- 第11章 大变局下的中国式技术赶超
- 11.1 大变局下的情境变迁
- 11.2 构建创新追赶双循环格局
- 11.3 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技术赶超
- 第12章 数字时代的非对称创新
- 12.1 数字组织提供了技术赶超新情境
- 12.2 数字组织提供了创新理论重构的新机会
- 12.3 数字组织情境下的非对称赶超机遇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