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8.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2千字
字数
2022-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胡塞尔同感理论的专著,探讨其在现象学中的意义和哲学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罗志达副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项出版成果。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同感理论在胡塞尔学说中的定位及其意义;第二部分主要讨论胡塞尔同感理论与身体、处境、意向性、他人身体等现象学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哲学关系,从而架构起完整的哲学体系;最终部分则对此胡塞尔同感理论作进一步反思与拓展,并阐明其对现今哲学研究的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导论:胡塞尔同感现象学及其系统性定位
- 第一章 具身性与同感
- 第一节 功能性身体与潜在的他异性
- 第二节 身体的二元显现与相似性问题
- 第三节 意义传递与他人身体
- 第四节 结论
- 第二章 情境化的同感——他异感触与同感转向
- 第一节 感触与他人的处境化出现
- 第二节 同感转向与被动意向性
- 第三节 唤醒作为一种初始的同感形式:一个预备性的澄清
- 第四节 结论
- 第三章 当下化与双重同感意向性
- 第一节 对同感感知的预备性说明
- 第二节 同感意向性:胡塞尔的第一个方案
- 第三节 当下化与图像意识:胡塞尔的第二个方案
- 第四节 当下化与同感意向性的二重性
- 第五节 结论
- 第四章 指示与身体表达
- 第一节 《逻辑研究》“第一研究”中的指示与身体表达
- 第二节 指示与身体表达:一个修订
- 第三节 身体表达性及其亚稳定结构
- 第四节 结论
- 第五章 他异化,还原与伦理
- 第一节 自身构造与他异构造
- 第二节 胡塞尔论超越论还原与源初还原
- 第三节 他异化与质询
- 第四节 结论:现象学还原及其伦理学意涵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创建于1951年。是一家老牌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五个板块的图书,即:以党史和政治理论为主的政治读物,教材和教辅读物,原创的学术著作,文化普及读物和实用的财经、医学图书。建社57年来,出版图书1万余种,印数7亿多册,有50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1997年至2002年,连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一大批重点书和双效书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多次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良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