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9千字
字数
2024-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百年大国博弈史,十五个对外政策决策案例。
内容简介
理解国际政治,首先需要了解国家是如何思考的。国家作为一个集体,能够进行自主思考吗?如果能,它是如何思考的?思考过程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政治领导人会因之理性行事吗?由此产生的对外政策决策呢?
在近几十年的国际政治研究中,相当一部分学者,特别是理性选择理论家和政治心理学家认为,国家作为一个行为体,其对外政策决策常常是非理性的,而政治领导人也很少理性行事。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一意孤行动武并深陷泥潭似乎就是非理性的典型表征。
但是,于国际政治的研究和实践而言,得出结论认为国家是非理性的,实属毫无意义,因为只有假定国家是理性的,学者和决策者才有可能理解和预测国家的行为,否则,整个国际政治研究的大厦都将倾覆,政治领导人也将无从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外政策。
由此,本书系统论述了国家的思考方式与过程,重新定义了对外政策中的理性,指出:国际政治中的理性决策依托于阐释世界如何运作的可信理论,并且经由审议性决策过程产生。
基于这个标准,本书分析了1900年以来,在一战、二战、冷战等重大国际政治事件背景下,德国、英国、法国、日本、苏联、美国的15个对外政策决策案例,并得出的结论:大多数国家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理性的,即使它们的决策并不总是成功的,有时候甚至是违背道德的,而这就是国际政治的现实。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理性行为者假设
- 战略理性与不确定性
- 个体理性
- 集体理性
- 定义世界政治中的战略理性
- 可信的理论与审议
- 预期效用最大化
- 评估世界政治中的战略理性
- 常规理性
- 捷径俯拾即是
- 目标理性
- 本书指引
- 第二章 战略理性与不确定性
- 战略理性
- 个体理性
- 集体理性
- 一个不确定的世界
- 不确定性发挥作用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的政策
- 冷战后美国对东亚的政策
- “珍珠港事件”前日本的政策
- “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的政策
- 不确定性昭然可见
- 战略理性的含义
- 第三章 定义战略理性
- 理论
- 在不确定的世界中运用理论的优势
- 理论和政策
- 可信的理论
- 一份可信理论清单
- 不可信的理论
- 一份不可信理论清单
- 非理论思维
- 个体理性
- 国家理性
- 过程与结果
- 可信的理论与审议
- 第四章 不同定义的争鸣
- 预期效用最大化
- 对个体理性的非定义
- 关于个体理性的有缺陷的备选定义
- 国家理性的非定义
- 政治心理学
- 对非理性的错误定义
- 类比和启发法
- 有缺陷的定义
- 第五章 理性与大战略
- 评估理性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决定如何应对协约国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决定如何应对苏联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决定如何应对纳粹威胁
- 冷战后美国决定扩大北约
- 冷战后美国决定追求自由主义霸权
- 理性的大战略
- 第六章 理性与危机管理
- 德国决定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 日本决定袭击美国珍珠港
- 德国决定入侵苏联
- 美国决定解决“古巴导弹危机”
- 苏联决定出兵捷克斯洛伐克
- 美国决定使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升级
- 理性的国家行为
- 第七章 非理性国家行为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决定采取风险战略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决定采取无责任战略
- 美国决定入侵古巴
- 美国决定入侵伊拉克
- 支配者和非理性
- 第八章 目标理性
- 定义目标理性
- 实践中的目标理性
- 以生存优先
- 冒着生存风险
- 忽略生存
- 生存的迫切要求
- 第九章 国际政治中的理性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