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通过实验证实特称描述语的理解机制,帮助语言学习者学习和理解特称描述语。

内容简介

本书将用有声思维法和访谈研究特称描述语的理解过程,验证并改进涵盖默认语义的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话语解读模式,并以此探究特称描述语理解的语用认知机制。实验研究试图找出特称描述语是否存在默认解读和非默认指称解读,涉及哪些影响因素和语用推理过程。

本书希冀通过考察特称描述语的理解机制,帮助人们理解指称现象以及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为二语学习者学习特称描述语提供相关指导,同时也为汉语指称研究提供借鉴。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语用学学人文库”编委会
  • 总序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目标
  • 1.4 全书结构
  • 第2章 相关研究概述
  • 2.1 特称描述语的类型界定
  • 2.2 特称描述语的主要用法
  • 2.3 特称描述语研究的哲学渊源
  • 2.4 特称描述语的语义研究
  • 2.5 特称描述语的语境作用研究
  • 2.6 特称描述语的理解机制
  • 2.7 研究评价
  • 第3章 理论框架
  • 3.1 语义学与语用学分界的新方案
  • 3.2 关联论
  • 3.3 默认语义论
  • 3.4 关联统领下涵盖默认语义的话语解读模式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概念编码与特称描述语理解
  • 4.1 概念编码
  • 4.2 完整性特称描述语理解中的概念编码
  • 4.3 不完整特称描述语理解中的概念编码
  • 4.4 松散性特称描述语理解中的概念编码
  • 4.5 错误类特称描述语理解中的概念编码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语境与特称描述语理解
  • 5.1 语境的属性、要素及其激活
  • 5.2 完整性特称描述语理解中的语境
  • 5.3 不完整特称描述语理解中的语境
  • 5.4 松散性特称描述语理解中的语境
  • 5.5 错误类特称描述语理解中的语境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特称描述语的理解:来自实验的证据
  • 6.1 实验背景
  • 6.2 研究问题
  • 6.3 预备研究
  • 6.4 研究方法
  • 6.5 结果与讨论
  • 6.6 特称描述语:解读机制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本研究的总结及主要发现
  • 7.2 本研究的主要启示
  • 7.3 本研究的不足
  • 7.4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 附录 符号标记的说明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