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易存安经典《纸糊的民国》,文学笔法再现30年风云。

内容简介

《纸糊的民国》属于续写民国历史大家蔡东藩先生的《中华历代通俗演义》之《民国演义》的历史文学作品,紧密结合蔡东藩先生《民国演义》中的后续历史而写出了1915—1945年的30年民国历史。本书是中国南阳作家群中知名作家易存安先生历经27年思考、精心打磨的经典之作,全书以“文学笔法”书写了30年的民国历史风云,精彩地再现了民国时代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以鲜活的历史故事,为我们讲述着“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历史本色。以章回体的形式,为读者讲述了民国时代风云人物的荣辱浮沉、成败得失与备受蹂躏的民族命运。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回 徐世昌下诰诫令 孙中山改革命党
  • 第二回 吴佩孚大战高碑店 张作霖出兵山海关吴佩孚
  • 第三回 保定府四枭会议 漳州城二雄决策
  • 第四回 孙中山复军政府 冯玉祥就陕西督
  • 第五回 孙文就任大总统 曹锟决议讨异军
  • 第六回 吴佩孚发兵宜昌 孙中山进军广西
  • 第七回 曹仲珊唆吴倒阁 廖恩煦乞陈求饷
  • 第八回 六元老调停直奉 两父子奔走惠广
  • 第九回 吴佩孚绝和决战 孙中山挥师北伐
  • 第十回 张作霖力抵吴佩孚 孙中山讨伐陈炯明
  • 第十一回 杨子惠借兵反川 朱益之假道返桂
  • 第十二回 箫耀南血洗京汉路 许崇智鏖兵闽江口
  • 第十三回 孙中山三次临粤 汪精卫二进奉天
  • 第十四回 谭延闿返兵湖南 吴佩孚遣军入湘
  • 第十五回 李宗仁驱逐陆荣延 叶恭绰夜访孙中山
  • 第十六回 孙中山东江督战 吴佩孚洛阳点将
  • 第十七回 为经费焕章围国府 逼印绥承斌劫总统
  • 第十八回 曹锟贿选大总统 孙文改组国民党
  • 第十九回 孙中山建黄埔军校 顾维钧复中苏邦交
  • 第二十回 齐燮元大战卢永祥 孙中山留守胡汉民
  • 第二十一回 平商团中山返粤 抗奉军子玉进京
  • 第二十二回 吴佩孚亲临山海关 孙中山重游长洲岛
  • 第二十三回 冯玉祥囚禁曹仲珊 孙中山密嘱胡展堂
  • 第二十四回 段祺瑞临时执政 孙中山抱病北上
  • 第二十五回 胡汉民讨伐陈炯明 孙中山终识张作霖
  • 第二十六回 孙文遗嘱汪精卫 张钫游说冯玉祥
  • 第二十七回 卢永祥难任宣抚使 汪精卫强就主席职
  • 第二十八回 蒋中正谋算许汝为 孙馨远弃盟齐抚万
  • 第二十九回 孙传芳密约冯玉祥 何应钦游说袁祖铭
  • 第三十回 国民大会中正监军 虚以应酬焕章签约
  • 第三十一回 唐生智归附革命军 郭松龄反叛张作霖
  • 第三十二回 郭松龄兵出山海关 蒋介石马骝长沙府
  • 第三十三回 巨流河茂辰兵败 平江城希夷崭露
  • 第三十四回 吴子玉进退两难 蒋中正攻围难决
  • 第三十五回 直鲁奉攻占南口 北伐军三路东进
  • 第三十六回 克武昌定都分岐 踞中原张吴互疑。
  • 第三十七回 冯玉祥兵出潼关 吴佩孚避难南阳
  • 第三十八回 张学良鏖兵中原 蒋介石血洗淞沪
  • 第三十九回 北伐军会师中原 直鲁兵偷渡长江
  • 第四十回 孙传芳兵败龙潭镇 汪精卫怒气走汉口
  • 第四十一回 蒋介石复职南京都 张宗昌固守徐州府
  • 第四十二回 守遂州傅作义成名 失济南张宗昌落魂
  • 第四十三回 徐永昌大战方顺桥 蒋介石暗许京津保
  • 第四十四回 张作霖命断皇姑屯 蒋介石祭灵碧云寺
  • 第四十五回 白崇禧力收十二县 张宗昌亡命走大连
  • 第四十六回 蒋介石开编遣会议 张宗昌图东山再起
  • 第四十七回 张学良改旗易帜 蒋介石再点战火
  • 第四十八回 张学良诛杀杨常 蒋介石大败李白
  • 第四十九回 逃香港李德邻躲难 撤中原冯焕章避锐
  • 第五十回 护党救国焕章发难 老谋深算中正策反
  • 第五十一回 冯玉祥以退为进 蒋介石以进为上
  • 第五十二回 阎锡山囚禁冯玉祥 蒋介石密会张学良
  • 第五十三回 秦德纯论战宋哲元 蒋介石扣押方振武
  • 第五十四回 南阳府陈辞修作客 建安村冯焕章绝食
  • 第五十五回 石友三炮轰南京都 鹿钟麟密赴建安村
  • 第五十六回 唐生智领衔反蒋 阎锡山估伎重演
  • 第五十七回 蒋介石三劝阎锡山 鹿钟麟二谏冯玉祥
  • 第五十八回 陈调元怯战让防 李宗仁倾巢出动
  • 第五十九回 刘茂恩叛阎倒戈 蒋光鼐断李后路
  • 第六十回 蒋介石缓兵撤陇海 冯玉祥失策弃平汉
  • 第六十一回 战山东向方并济南 出湖北录炳守曲阜
  • 第六十二回 扣伯英孙殿英玩奸 别真如蒋光鼐援鲁
  • 第六十三回 张治中计高贤集 石友三愁饷新考城
  • 第六十四回 冯玉祥陇海步步后退 蒋介石津浦寸寸进逼
  • 第六十五回 杨虎城飞兵取陕西 阎锡山大军撤河南
  • 第六十六回 走无路吉鸿昌投蒋 无奈何张维玺解甲
  • 第六十七回 蒋介石幽禁胡展堂 邓演达力劝孙哲生
  • 第六十八回 陈济棠广州发难 石友三顺德又反
  • 第六十九回 邓择生血染沙子岗 阎锡山重返河边村
  • 第七十回 抗日寇宁粤息争 顾大局焕章出山
  • 第七十一回 内忧外困孙科倒台 大敌当前林森迁都
  • 第七十二回 中正重登大舞台 傅仪执政满州国
  • 第七十三回 张学良大义灭亲 马占山弃暗反正
  • 第七十四回 陈济棠不就政府职 宋庆龄调停牛兰案
  • 第七十五回 韩复榘立霸鲁之志 蒋介石下剿共决心
  • 第七十六回 失热河张学良丢官 越国界苏炳文避险
  • 第七十七回 川康诸雄归统一 五省将领受轮训
  • 第七十八回 古北口杨耿光含愤 喜峰口宋明轩怀忧
  • 第七十九回 冯焕章树抗日旗帜 黄膺白签辱国协定
  • 第八十回 黄膺白交涉善后事 蒋中正一心剿共忙
  • 第八十一回 盗墓贼争夺宁夏王 末代帝复辟皇帝位
  • 第八十二回 张汉卿满腔抗战血 黄膺白一肚苦辣水
  • 第八十三回 王家烈大意失贵阳 刘珍年抗命栽杭州
  • 第八十四回 蒋中正滇中拢将 刘甫澄川府剿共
  • 第八十五回 陈辞修武昌整军 张汉卿西安结友
  • 第八十六回 密联共汉卿择信使 息怒潮中正谋合作
  • 第八十七回 受宠将山西就新职 失土王延安消旧忧
  • 第八十八回 借抗日陈济棠反蒋 守桑梓李宗仁拒委
  • 第八十九回 韩复榘斥寇济南府 傅作义收复百灵庙
  • 第九十回 一国主西安被拘 满朝臣南京失控
  • 第九十一回 外国人奔忙中国事 共产党大义弃前嫌
  • 第九十二回 宋美龄救夫阎虎穴 张学良愚忠遭会审
  • 第九十三回 少壮派枪杀王以哲 后起秀图反刘甫澄
  • 第九十四回 川康军队国军化 冀察谋和虎谋皮
  • 第九十五回 抗日寇国共再携手 御外侮川滇同出兵
  • 第九十六回 失上海孟潇守南京 丢忻口俊如退太原
  • 第九十七回 韩复榘放弃济南府 李宗仁布防徐州城
  • 第九十八回 蒋介石谋杀弃城将 李宗仁大捷台儿庄
  • 第九十九回 守武汉中正大调兵 战随枣荩忱洒热血
  • 第一百回 日寇屈滕递降书 民国英雄大结局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就是看个爽

    回顾整部民国史,几乎是年年战争、岁岁烽火。整个民国就如同一堆干柴、一丛枯草,只要掉入一星点的火星,就会立刻燃烧,随之即没有尽头。因此,民国的历史是易燃的。如果我们再擦净历史的灰尘,又会鲜明地发现,民国时代的政客、军阀几乎个个都对欧美日等强盗国家怀抱着幼稚的幻想,摇曳着可怜的尾巴,始终做着 “中外提携亲爱” 的春秋大梦:而融面对着强权、武夫,民国的历史总是显得那么无可奈何,多数时显露出的只是一种没有脊梁骨、缺失血性与阳刚的懦夫的面相。因此,民国的历史是软弱而脆性、易夭折的。正是由于这种天生的脆性与易燃,所以为其冠上 “纸糊的民国” 显得名副其实。“纸糊的民国” 易燃而怕火,但民国却偏偏是一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其最终的命运是 “在烈火中诞生,也最终毁于烈火”。本书以徐世昌登上总统宝座开篇,讲述了孙中山改组革命党、挥师北伐,曹锟贿选总统,段祺瑞临时执政,蒋介石血洗淞沪,张作霖命断息姑屯,抗日寇国共再携手,李宗仁大捷台儿庄,日寇战败投降等民国往事。登台的人物有孙中山、吴佩孚、张作霖、冯玉祥、汪精卫、李宗仁、段祺瑞、张学良、白崇禧、阎锡山、方振武、张治中、扬虎城、吉鸿昌、马占山、宋庆龄、韩复榘、宋美龄等大批民国精英,真可谓,“山河破碎天下穷,乱世之秋育英雄。庶民百姓流离苦,人间定出混世龙。” 时间考据上确实有不少问题,但是不影响可读性。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伟大正确战无不胜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共两党为争夺统治权,又发生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起初,由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部署尚未完成,便一面摆出与共产党和谈姿态,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谈判。一面在美国帮助下加紧内战准备。共产党中央为了尽一切可能制止内战,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并于冬十月十日,公布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但国民常根本没有停止对共产党占领区的军事进攻。共产党占领区军民经过激烈斗争,歼灭了进犯之国民党军队,迫使国民党接受共产党的建议。于民国三十五年春一月十日,达成了《停战协定》。同时宣布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夏六月底,国民党认为全面内战已经准备就绪,背信弃义地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首先向共产党占领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共产党军队坚决执行以歼灭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为主,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方针,经过八个月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民国三十六年春三月,国民党将进攻的重点放在南线的两翼,即山东和陕北。此时,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处于全民包围之中。夏六月三十日,共产党军队一部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揭开了共产党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冬十月,共产党在占领区彻底实行土地改革,开展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为夺取全国政权准备了条件。形势的发展,显示共产党军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民国三十七年秋九月到民国三十八年春一月,共产党军队连续进行了辽沈、淮维、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占领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大大加快了夺取全国政权的过程。民国三十八年春三月,共产党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了共产党对全国胜利以及全国胜利以后的基本政策。夏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最后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二十一日晨,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共产党军队强渡长江天堑,于二十三日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接着,许多大城市和广大地区先后被共产党占领。从民国三十五年夏七月到民国三十九年夏六月,共产党军队共歼灭国民党军队八 0 七万多人,取得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民国三十八年冬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贻笑大方

        这不是纸糊的民国 这是糊弄读者皇皇近百万字 真想问一句:作者 你弄啥哩

          转发
          1

        出版方

        新华先锋出版科技

        北京新华先锋出版科技有限公司以“启迪智慧,传播文化”为企业宗旨,弘扬优秀文化,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努力为读者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