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带你从清代民法的运作看传统中国的基层治理。

内容简介

本书为黄宗智教授法律社会史成名作。作者从巴县、宝坻、淡水-新竹等地诉讼档案出发,通过还原清代民法处理土地、债务、婚姻、继承等民事纠纷的复杂过程,全方位展现了清代法律与社会、历史间的复杂纠缠。

全书从“表达”与“实践”的角度切入法律社会史研究,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吸收大量中外学者如瞿同祖、马克斯·韦伯、滋贺秀三等关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权威成果,并尝试与重要的学术观点展开对话,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实践社会科学系列”总序
  • 重版代序
  • 中文版序
  • 英文版序
  • 表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研究资料
  • “民事法律”和“民事调判”
  • 一些初步的思考和结论
  • 第二章 范畴的定义:共产革命胜利前华北村庄的纠纷和诉讼
  • 家庭纠纷与诉讼
  • 邻里纠纷和诉讼
  • 契约纠纷和诉讼
  • 其他的纠纷和诉讼
  • 刑事司法系统
  • 村庄诉讼和县法庭记录
  • 第三章 处理纠纷的非正式系统:共产革命胜利前华北农村的民间调解
  • 契约和交易:中间人
  • 社区和宗亲调解人
  • 调解的原则和方法
  • 民间调解中的妥协、道德和法律
  • 民间调解的滥用
  • 民间调解与权力关系
  • 第四章 处理纠纷的正式系统:大清律例与州县审判
  • 土地案件
  • 债务案件
  • 婚姻案件
  • 继承案件
  • 妥协的运用
  • 无胜负案件
  • 从法律实践看大清律例
  • 第五章 介于民间调解与官方审判之间:清代纠纷处理中的第三领域
  • 清代诉讼的三个阶段
  • 中间领域的纠纷处理
  • 第三领域中的弊端及其原由
  • 正式性、非正式性及第三领域的纠纷处理
  • 第六章 清代民事调判制度的两种型式
  • 宝坻-巴县型式
  • 淡水-新竹型式
  • 横向(共时)型式与纵向(历时)变化
  • 第七章 诉讼的规模、费用和各种策略
  • 民事诉讼的规模
  • 民事诉讼的费用
  • “衙蠹”
  • 当事人的抉择与策略
  • 第八章 从县官“手册”看清代民事调判
  • 仁治的理念
  • 视事实情
  • 州县活动中的德治文化与实用文化
  • 受理状词
  • “细事”与“民事”
  • 第九章 马克斯·韦伯和清代法律及政治制度
  • 法律制度
  • 政治制度
  • “支配”和“权力”
  • 附录A
  • 附录B
  • 引用书刊目录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