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7千字
字数
2015-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史学巨擘唐德刚的活泼文笔,海外读红楼的的独家视角。
内容简介
论中国大陆落后问题的秦汉根源,当代中国史学的三大主流,海外读曹雪芹的“文化冲突”,杀一个文明容易建一个文明很难……《史学与红学》收录了史家唐德刚在史学理论、研究方法和红学方面的札记共计十七篇,论及史学与文学的关系、小说与历史的关系、海外中国作家的本土性、汉字拉丁化等议题。作者认为,“文史不分”是传统东、西方史学异曲同工之处,优秀的史学著作往往也是卓越的文学精品,主张史以文传,避免僵硬执拗地治史,并强调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书中细述李宗仁回忆录成书过程的篇章,可见其在口述史学方面用功之深,作者对《红楼梦》里避讳问题的集中讨论和“以经读经”分析曹雪芹的“文化冲突”的文章也颇有创见。
《史学与红学》谈的是重大的历史事件,由于唐先生的文笔有文学笔底,写得灵活,因而让读者不忍停下来,这就是文学笔法的功劳。后来跟史家唐德刚打过笔仗的夏志清先生十分看重“唐派散文”,称其为“当代中国别树一帜的散文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自序
- 当代中国史学的三大主流——在中国留学生历史学会成立会上的讲辞原稿
- 且看中国传统史学
- 再看中国马克思史学
- 现代西方中国史学派
- 中国前途在中国人
- 通性、特性,必然、偶然
- 对立统一和挑战反应
- 中国社会发展没有五段
- 诸圈交错和众圆同心
- 一个百川汇海的古文明
- 转移时代的十六字真言
- 希望在有统一认知的下一代
- 文学与口述历史
- 导言
- 什么叫口述历史?
- 口述历史的历史
- 口述历史在中国史学上的实例
- 西洋传统史学中的口述历史
- 口述历史与文学
- 现代史学
- 口述历史与文学的展望
- 小说和历史——1988年6月7日在台北耕莘文教院讲稿
- 历史学家指的是些什么?
- 什么是历史呢?
- 小说又是什么东西
- 真实的社会,虚构的人物
- 历史和小说的分别
- 司马迁在写历史、还是在写小说?
- 大人物、大事件和小人物、小事件
- 也是口述历史——长篇小说《战争与爱情》代序
- 海外中国作家的本土性
- 前言
- “本土性”的定义
- 历史上没有“没有本土性的文学”
- 历史上更没有“没有本土性的作家”
- 世界上也没有“没有本土性的语言”
- “本土性”的保存与保守
- “本土性”的漂失
- 论中国大陆落后问题的秦汉根源 ——1987年在西安“周秦汉唐史学研讨会”宣读之论文
- 中国史学的三大主流
- 海外史家看中国古代史
- “寻找真理”与“证明真理”
- “奴隶社会”的实证和反证
- “封建”的定义是什么?
- “中央集权文官制”的形成与特性
- “重商主义”和“轻商主义”
- “国家强于社会”和“轻商主义”
- “主观意志”抵消“客观实在”
- “国家机器”是中产阶级的克星
- 工业化、现代化少不了“城市中产阶级”
- 结论:没有求证的假设
- 清季中美外交关系简史
- “缔约前期”的中美关系
- 中国外交政策的两次循环
- 美国公使中两条路线的斗争
- 协作外交
- 门户关闭政策
- 门户开放政策的发展
- 门户开放面临三场战争
- 金元外交
- 编史工作及历史学家
- 撰写《李宗仁回忆录》的沧桑
- 一 李宗仁的历史地位
- 二 本书正名
- 三 中文稿出版的曲折
- 四 英文稿和中文稿的关系
- 五 初访李府
- 六 撰稿的工作程序
- 七 美国汉学的火候
- 八 李传以外的杂务
- 九 《回忆录》的最后赶工
- 十 李宗仁给黄旭初的信
- 一一 李宗仁返国始末
- 一二 归国后的余波
- 一三 《回忆录》的版权问题
- 一四 千呼万唤的英文版
- 一五 出版后的感想
- 桃园县的“下中农”
- 不敢麻烦公家
- 桃园张家
- 阿增的大家庭
- 佃农翻身的经过
- 中农家庭的收支
- 富翁的远景
- 张家的衣食住行
- 教育和娱乐
- 政治和选举
- 见微知著?
- 《通鉴》与我——从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说起
- “啃”是乐趣、是福气、是运气
- 咱也“读”过《通鉴》
- 宣传“新生活运动”的副业
- 认识了司马光
- 替老子读书
- 做《通鉴》的文抄公
- 学会鬼拉钻
- 诸史之根,百家之门
- “缪大书箱”的真功夫
- 胡适和《通鉴》
- 谈谈《白话通鉴》
- 从“人间”副刊谈到台湾文艺
- 杀一个文明容易建一个文明很难——对汉字拉丁化的意见
- 前人著史后人评——在中华民国建国史讨论会上的发言
- 《红楼梦》里的避讳问题——《胡适口述自传》译注后按
- 唐德刚先生“注”
- 周策纵先生“按”
- 唐德刚先生“再按”
- 周策纵先生函
- 曹雪芹的“文化冲突”——“以经解经”读《红楼》之一
- 海外读红楼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